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922

发布时间:2024-02-20 20:01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城市的生活资源有限,在数千个城市里,数百个城市供水或供电等已然________,而且越是密集拥挤的地方污染治理的力度越大,而治理污染越是困难,人口越发失控。当人口承载量日趋饱和,对环境本来是正常的利用,也渐渐变成了不计后果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捉襟见肘 索取

B:寥寥无几 掠夺

C:不堪重负 破坏

D:人满为患 占用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段说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城市供水供电不足。“寥寥无几”指数量非常少,不能形容供水供电状况紧张,排除B。“人满为患”指人多造成困难,不能形容供水供电状况,排除D。第二空,句意为随着人口增多,人们对环境的正常利用变成了过度利用。“破坏”不能体现过度利用之意,排除C。“索取”侧重主动地、超出正常范围地索要,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2、【言语理解】19世纪的一项重大发明导致制蜡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在19世纪的早期和中期,人类发现了利用碱和硫酸提炼动物脂的工艺,其产品硬脂比没有提炼的动物硬脂更加坚硬,燃烧时间也更长。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
下列关于19世纪人类发明了硬脂产品以后的各项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蜡燃烧时没有太多烟尘

B:蜡燃烧时散发出香味

C:蜡没有达到普遍使用

D:蜡燃烧时间不长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文段中“使得照明成为了普通老百姓的现实”可知蜡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故排除C项。由文段第二句话中“燃烧时间也更长”可以将D项排除。根据末句“这一发明创造意味着人类可以生产出点燃时无太多烟尘和太臭气体的脂蜡”可知B项说法错误,A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看到室内墙角处的一轮旧纺线车,耳际似乎响起那彻夜不眠的嗡嗡声;目睹旧织布机,往事仿佛在那节奏感强烈的织布声中浮现脑海。家织土布属于古老的传统技术,男耕女织,天经地义。土布常被作为农村姑娘的嫁妆和她们心灵手巧的见证。农家妇女坐在织布机旁,把她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与梦想编织在或清白如雪或繁花似锦的土布里。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是:

A:心灵的归本还原、还淳返朴

B:人间的真情珍藏在土布中

C:旧事民风,睹物生情

D:昔日的浮华如梭穿过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由看到旧纺线车及旧织布机引发的一系列感想。第一句是中心句,由眼中所见,引发脑中所想。后三句具体描写了想的内容——家织土布的来历及其中蕴含的感情。C项符合题意。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

4、【言语理解】相较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度,灵长类动物的饮食或能更好地预测其脑容量。这项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的研究是同类分析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对目前有关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动物为什么演化出了比大多数动物更大的脑部的假说提出了质疑。在考虑到每个物种的演化亲缘关系及体型后,作者发现,吃水果的灵长类动物的脑组织比吃植物叶子的灵长类动物多25%左右。虽然作者的分析未能说明为什么吃水果会带来更大的大脑,但他们认为这可能是由认知需求(与记忆水果位置、手工提取果肉有关)和热量奖励(摄入热量丰富的水果,而非热量贫乏的植物叶子)联合驱动的。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饮食或许与灵长类动物脑容量有必然的联系

B:很多灵长类动物为什么演化出了比大多数动物更大的脑部的假说没有价值

C:吃水果的灵长类动物的脑组织比吃植物叶子的灵长类动物多的原因已明了

D:社会生活的复杂度不能预测灵长类动物脑容量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文段最后一句可知,饮食或许与灵长类动物脑容量有必然的联系,选项表述正确。
B项,文段只说“对目前有关人类和一些灵长类动物为什么演化出了比大多数动物更大的脑部的假说提出了质疑”,由此不能推出该假说没有价值,排除。
C项,由“作者的分析未能说明为什么吃水果会带来更大的大脑”可知,“原因已明了”说法错误,排除。
D项,由“相较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度,灵长类动物的饮食或能更好地预测其脑容量”可知,社会生活的复杂度也可预测脑容量,只是饮食效果更好,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5、【言语理解】基础教育是受政治、经济、文化、舆论乃至学界深度影响的领域。学业负担有其自身发生的逻辑链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负担问题,既是一个客观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被社会舆论“建构”出来的主观存在。不同家庭、学校和学生所感受的学业负担与政策意图治理的学业负担可能大相径庭。学业负担问题的治理也受到教育内外部多重因素的掣肘,具有极高的挑战性。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公私合作而非对立,发挥双方的优势,对包括缓解学业负担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均有意义。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学业负担问题涉及主客观综合因素

B:学业负担有其自身发生的历史与现实逻辑

C:学业负担问题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度影响

D:缓解学业负担问题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负担问题,既是一个客观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被社会舆论‘建构’出来的主观存在”可知,学业负担问题涉及主客观综合因素,A项理解准确,排除。
B项,由“学业负担有其自身发生的逻辑链条”可知,“有其自身发生的历史与现实逻辑”理解准确,排除。
C项,由“基础教育是受政治、经济、文化、舆论乃至学界深度影响的领域”“学业负担问题的治理也受到教育内外部多重因素的掣肘”可知,学业负担问题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深度影响理解准确,排除。
D项,由“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的公私合作而非对立,发挥双方的优势,对包括缓解学业负担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均有意义”可知,推动基础教育有助于缓解学业负担问题,“缓解学业负担问题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发展”因果倒置,理解不准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自我提升可能是一种被打上“生物遗传”与“基因性状”烙印的心理现象,它因具有潜在的适应价值而被保存在人类的基因中。其实,真实、准确的自我认识才是个体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必要前提,一个适应良好的个体应当对自我有着正确的认识,那些头脑中常存错觉、不能清醒认识自我的人,往往容易受到心理疾病的侵扰。然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待自己,其典型表现便是寻求积极自我认识、避免消极反馈评价的积极错觉。而这些积极错觉和自我欺骗又被科学研究证实是不无裨益的。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自我提升不能造就幸福

B:自我提升是种遗传现象

C:自我提升可能造成错觉

D:自我提升是一把双刃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自我提升可能是一种有“生物遗传”烙印的心理现象,而这种自我提升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从而容易受心理疾病侵扰。接着又指出这些积极的错觉也并非没有益处。由此可见,自我提升有弊亦有利,是一把“双刃剑”。D项表述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由“自我提升可能是一种被打上‘生物遗传’与‘基因性状’烙印的心理现象”可知B项表述错误。C项为自我提升的消极影响,为文段部分内容,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7、【言语理解】2012年全国第二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6%,创下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宏观经济已持续性加速回落,为此,我国应加快转型步伐,结构性减税势在必行。面对外需疲软和内需不济,居民收入分配改革和打破垄断对于稳增长而言迫在眉睫。减少一点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提高居民收入来增加消费将是长远动力。
对这段文字主要观点的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减税增收是长远动力

B: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C:打破垄断减少企业利润

D:结构性减税势在必行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我国宏观经济已持续性加速回落的现状,尾句总结指出解决对策即减少税收,提高居民收入。A 项的“减税增收”是对尾句对策的准确概括。居民收入分配改革不等于分配制度改革,排除B。C项为增加居民收入的方法,未体现减税,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未体现增加居民收入,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8题

8、【言语理解】设计高度约为1007米的王国塔将于2018年落成,该塔将成为世界最高建筑。事实上,王国塔最初的设计高度是1500米,自降近500米的原因是什么呢?主因就是风。工程师威廉·勒迈苏尔指出,当地面上人们感觉清风拂面时,500米高处其实已是狂风呼啸。1978年,纽约刚刚立起278.9米高的花旗集团中心大楼,正出自勒迈苏尔之手。一位建筑系学生向他提了一个问题:楼这么高,有没有可能被风吹倒呢?勒迈苏尔惊出一身冷汗,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设计时只考虑了垂直风向,45度风向的影响被抛之脑后!工作人员只得在半夜偷偷加班,焊上了防风支撑板,并且将这个秘密保守了20年。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建筑高度受制于风

B:勒迈苏尔的无心之过

C:世界最高建筑将超一千米

D:花旗集团中心大楼的独特之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说将于2018年落成的王国塔,从最初的设计高度1500米降为现在的1007米,主要原因是风;接着举了1978年刚刚立起的花旗集团中心大楼,由于设计中未考虑45度风向影响,不得不在半夜偷偷加班,焊上防风支撑板,以确保建筑安全的例子。两个事例均围绕风对建筑的影响来展开,即建筑高度受制于风。A项表述正确。
B、C、D三项是文段在举例时提及的一些信息,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9、【言语理解】

在老少冲突中,一类观点被年轻人所欢迎:年轻人早出晚归不容易,老人应该给他们腾出空间。这种说法所对应的逻辑是:一般认为年轻人利用资源是投入社会生产的,例如在公交车享有座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老人利用资源更多用于满足个人生活和享受性需求,是纯粹的消耗,而年轻人占有资源后最终会创造新的社会资源。这种功利化的伦理逻辑不乏市场,甚至为部分老年人所赞同。但是,正如那句“人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所说的,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分配资源,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功利。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应尊重老年人享受社会资源的权利

B:舆论在公共资源分配问题上反映强烈

C:不同的社会资源分配方案对应着不同的逻辑

D:功利的算计不应成为当代社会崇尚的价值理念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在老少冲突中受年轻人欢迎的一类观点;接着说明了这类观点所对应的逻辑,即年轻人利用资源是为了投入社会生产,老年人利用社会资源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和享受性需求,是纯粹的消耗,并不会创造新的社会资源;最后以转折词“但是”引出文段的观点,指出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分配资源不能只顾眼前的功利,进而说明老年人也应具有享用社会资源的权利,对应A。

B项,“舆论”并非文段意在说明的主体,排除。

C项,文段只讲了一种社会资源分配的逻辑,“不同的逻辑”文段未提及,且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

D项,“当代社会崇尚的价值理念”文段未提及,且脱离了“老少冲突”的话题,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3题

10、【言语理解】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粗粗了解一点文物史的人都知道,早期文明及其器物上只有图形,如世界各地的史前壁画,如半坡陶器上的鱼纹、人脸等。没有文字,因为语言能力不发达。语言能力发达以后,才有文字,人类文明才真正脱离原始阶段。而文字的进化本身也循同样过程,最初是图形,不脱具象,涵盖力很有限,慢慢离开图形阶段,真正成为文字,表示人的语言能力愈来愈深刻,思维愈来愈独立。
这段文字谈论的主题是:

A:研究文物史的意义

B: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

C:史前文明的表现形式

D:人类思维的演变过程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为总起句,指出人类思维进化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的过程。接着以文物史知识进行佐证,指出人类早期只有图形,语言能力发达后才有文字,而文字的进化也是先有具象图形,后来才真正成为文字。可见文段主要讲的是人类思维进化的过程,D项与此相符,为正确答案。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