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传统戏曲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大众审美取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多元文化样态的冲击下,传统戏曲自身存在的不足也被无限放大,致使观众群不断减少,演出市场逐渐萎缩,演员流失,新剧目创作减少,剧团也逐渐消失,传统戏曲受到极大冲击,一度生存十分艰难。尽管自本世纪初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与扶持下,传统戏曲艺术的生存状况有所好转,但仍旧比较弱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传统戏曲面临的生存困境
B:传统戏曲发展的制约因素
C:传承传统戏曲的现实意义
D:传统戏曲生存状况的好转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传统戏曲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然后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戏曲所面临的问题,即传统戏曲一度生存十分艰难;最后指出自本世纪初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传统戏曲生存状况有所好转,但依旧比较弱势。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传统戏曲所面临的困境,A项概括恰当。
B项,“制约因素”是传统戏曲走向衰落的原因,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现实意义”文段未提及,排除。
D项,“生存状况的好转”属于尾句转折之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科学家必须在________的经验事实中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性,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偶发
B:零散
C:庞杂
D:系统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空白处填入词语应与“某些”意义相对,“偶发”“零散”明显不合题意,排除A、B。相比“系统”,“庞杂”更能体现“经验事实”的多和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3、【言语理解】一杯清茶,一条短信,甚至一段文字,都是生活中简单的幸福。世间没有太多的________,得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你需要的。哪怕没有________过现实的残酷,没有得到想要的,但幸福却是很简单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安理得 纠结 唾手可得
B:理所应当 执拗 不期而至
C:理所当然 困惑 如愿以偿
D:如愿以偿 执着 难以企及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世间没有什么是我们本来就应该得到的。“心安理得”指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不符合语境,排除A。
第二空,“执拗”指固执任性,不听别人意见;“困惑”指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此处说的是没有抵抗过现实的残酷,“困惑”填入不恰当,排除C。
第三空,根据横线前的“简单的”“,”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简单”意思相近。“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难以企及”指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后者与“简单”相悖,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4、【言语理解】对城市建设焕然一新的追求,不仅会使城市记忆受到损坏甚至毁灭,也是对城市中人的生活情感的________。城市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风格和人文环境,被当作了“过时”的东西予以________或抛弃,城市记忆也因此没有了依托对象,公众的情感认同无法被唤起,在心灵上就会出现________的不安状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轻视 改造 居无定所
B:淡忘 分解 无依无靠
C:漠然 整饬 孤苦伶仃
D:亵渎 批判 举目无亲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亵渎”的词义过重,与文段整体语境不符,排除D。
第二空,“整饬”意为整顿使有条理,不适用于“过时”的东西,排除C。
第三空,“居无定所”侧重居住状态不安定。“无依无靠”侧重孤苦无依靠。填入词语应能表示城市过度求新后心灵无所依托的不安状态,“居无定所”更贴切。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1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7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5、【言语理解】事实证明,中华文化的遗传并没有因为追逐GDP而变异或者________,反而越来越________文化基因在大事件中的力量,并且成为对待相异形态的方法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衰退 显现
B:衰退 凸显
C:式微 显现
D:式微 凸显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常用于书面语。“衰退”指衰弱减退,常用于形容精力、意志、经济等。在此形容“中华文化的遗传”,应选“式微”,排除A、B。第二空,“显现”指呈现,显露。“凸显”指清楚地显露。与“显现”相比,“凸显”程度更重,与“越来越”表达的递进含义相符,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________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经历________后一刹那的超脱和明彻;梵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________乐章。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轰轰烈烈 痛苦 悲伤
B:刻骨铭心 沧桑 悲壮
C:平平常常 磨炼 凄美
D:惊天动地 磨难 壮美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修饰爱情,常用“轰轰烈烈”或“刻骨铭心”,排除C、D。
第三空,“悲伤”侧重伤心,“悲壮”侧重雄壮、壮烈。对应“撞击生命”,“悲壮”所含的雄壮力度与语境更相符。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9题
7、【言语理解】要解决孩子上幼儿园难的问题,________是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以满足城乡居民子女的入园需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当务之急
B:首当其冲
C:理所当然
D:无可置疑
正确答案:A
解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词义与句意不符,可首先排除B。“理所当然”“无可置疑”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状语,而不能作主语,排除C、D。“当务之急”意为当前急切要办的要事,可作主语。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8、【言语理解】到底采取何种销售模式,我们考虑得更多的应该是中国方兴未艾而又不成熟的汽车市场现状:一方面,汽车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现在更是处于卖方市场;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品牌认知能力弱,加上国有二线品牌的多样性造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混乱局面;同时,中小经销商又占据了中国汽车销售的主导。
文中“方兴未艾”是指:
A:汽车市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
B:国有二线汽车品牌多样
C:消费者对品牌认知能力弱
D:中小经销商占据汽车销售的主导
正确答案:A
解析: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文段主要讲了中国汽车市场现状的两个方面:方兴未艾的一面——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且处于卖方市场;不成熟的一面——二线品牌种类多,顾客购买目标性弱,资本不足的中小经销商占据了主导。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随着地铁时代的到来,地铁文化逐步形成,它既以城市文化为基础,又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世界杯比赛之前,足球氛围浑厚的北京,在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出现对世界杯的宣传与渲染,实在再正常不过。不过,有人质疑,地铁站制造新铭牌又是一笔花销,花钱之前是否应征求民众同意?这显然是混淆了地铁与地铁公司的区别。地铁是公共交通设施,涉及地铁的一些决策需要征求意见;地铁公司却是有自主运营权利的企业,在地铁站里做一些简单装饰完全在其权限范围之内。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地铁文化与城市文化之间息息相关
B:地铁文化的应景和创新是合理的
C:公众对于地铁公司的权限存在误解
D:地铁公司有责任推动地铁文化的形成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地铁文化这一名词,说明其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接着以“不过”作转折指出人们对地铁文化的花销提出质疑,并对此给予了回复,说明地铁公司在地铁站里做简单装饰是在其权限范围之内。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地铁文化存在的合理性。B项与此相符。其他三项均是文段部分内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互联网时代的网民,不再是过去处于某一特定组织、相对具有整体性的“人民”。网络对社会成员进行了“再组织化”,各行各业的人群基于话题、诉求、兴趣爱好等重新组合,而且,互联网极大地推动了知识的大众化、民主化,使群众拥有了更多发言渠道、拥有了信息获取和自我强化的能力。这意味着观念和精神秩序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塑
B:重构
C:形塑
D:建构
正确答案:A
解析:所填词语搭配“观念和精神秩序”,且由“这意味着”可知,所填词语应是对前文的总结说明。由前文中“再组织化”“各行各业的人群基于话题、诉求、兴趣爱好等重新组合”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重新组合之意。
“重塑”指重新塑造,与“观念”“精神秩序”搭配恰当,且符合文意。“重构”指重新构建,常与“制度”“体系”等搭配,与“观念”搭配不当,排除B。“形塑”指塑造;“建构”指建立。两词均未体现重新组合之意,排除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