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词典中对图书馆的解释是: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而其中,收藏书籍,供人查阅、参考,从而传播文化,应当是重点,这是为世人所共同认知的。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有人对图书馆的功能提出了质疑。某著名古书收藏家在一本书中写道:“被图书馆收购的古典书籍,被贴上标签后,就此收藏在箱底,不见天日,鲜有机会在一般人面前露面。图书馆可以说是书籍的黑洞。”
对图书馆是“书籍黑洞”现象认知最准确的是:
A:针对古籍藏书珍存善本,切中图书馆的各种弊端
B:古典书籍非常珍贵,图书馆精心收藏本无可厚非
C:图书馆不仅要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更要传播文化
D:图书馆保存的古籍藏书难以得到一般读者的阅读
正确答案:D
解析:“图书馆可以说是书籍的黑洞”是对前文“被图书馆收购的古典书籍,被贴上标签后,就此收藏在箱底,不见天日,鲜有机会在一般人面前露面”的概括说明,D项的表述与此相符。
A项“各种弊端”说法有误,文段只强调了无法阅读这一点。B项与“书籍黑洞”批评的态度相反。C项是对图书馆的作用,与题干所问无关。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
随着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也越来越多。保守主义者们担心,与市场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趋向________到人类的其他组织形式中,会破坏国家、社区、家庭等组织。人们将自身与政府的关系简单地看作是一种市场关系,实质上是一种市场价值观的过度________。同样,人们将市场的经济理性带到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之中。不论是伯克、黑格尔、阿诺德,还是默瑟尔、哈贝马斯,事实上都在担忧市场经济的思想渗透到所有的人类关系之中,进而________人类社会的“温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扩散 滥用 稀释
B:散逸 蔓延 稀释
C:外溢 蔓延 瓦解
D:扩展 滥用 瓦解
正确答案:C
解析:
先看第二空,“滥用”指胡乱、过度地使用,多指具体物质,不能修饰“市场价值观”,且与“过度”语义重复,排除A、D。第一空,题干意为保守主义者们担心市场价值观和趋向会影响人类其他组织。“散逸”指流散、散失、散适、洒脱,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B。第三空,“瓦解”填入亦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3、【言语理解】基因组学研究表明,人体基因组内含有2 万到2.5 万个基因,但至今,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只能发现一千多种疾病基因,而且都是单基因疾病。人类罹患的多基因疾病却依然是技术检测的盲区。对此,现有基因检测的结果,都采用“高”“中”“低”或某一百分比范围来表示个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概率,根本达不到所谓100% 的准确率。另外,即使基因检测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得病的可能。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类罹患疾病是非常复杂的过程
B:现有的基因检测结果不够精细化
C:现在的基因检测有其技术应用的局限性
D:基因检测结果不能排除人类患病的可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多基因疾病是基因检测技术的盲区,然后说现有基因检测的结果达不到100%的准确率,最后指出即使基因检测结果正常,也不能排除得病的可能。由此可知,文段说明的是现有的基因检测技术有局限,对应C。文段围绕“基因检测技术”展开,A项脱离这一主题,可首先排除。B、D两项均为现在的基因检测技术局限性的其中一个表现,不够全面,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4、【言语理解】法兰西失尽海外的殖民地,但巴黎永远是全世界艺术崇拜者的麦加。罗丹的“思想者”高踞于自家庭院里,天天接待来自全世界各式人种的瞻仰和膜拜。巴黎地铁靠近罗丹博物馆的那一站,站台两壁张挂的全部是罗丹作品的巨幅照片,这是旅游广告,也是民族骄傲。
上面这段文字说明( )。
A:艺术具有军事所不可比拟的力量
B:军事成就是暂时的,艺术成就是永恒的
C:巴黎能成为艺术殿堂,和殖民统治分不开
D:法国国力虽不算强,但艺术却令世人瞩目
正确答案:B
解析:本段文字的中心句是“法兰西失尽海外的殖民地,但巴黎永远是全世界艺术崇拜者的麦加”,法国在军事上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和占领是暂时的,但其艺术成就却是永恒的,故本题的答案为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
5、【言语理解】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果实,那么在寒意侵人的早春,就该卷起裤脚,去不懈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收获的那一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拓荒 播种 耕耘
B:耕耘 拓荒 播种
C:拓荒 耕耘 播种
D:播种 拓荒 耕耘
正确答案:A
解析:“拓荒”指开垦荒地。“播种”指播撒种子。“耕耘”指翻土除草,辛勤劳动。根据耕种的时间顺序,应先拓荒,再播种,然后经常翻土除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6、【言语理解】如今,传统的社会就业观的坚冰在一层层融化,科学的事业发展观的阳光在一点点升温,学子们终于豁然开朗,体面和尊严不是外在的虚荣,而在于自己辛勤劳动的成就,事业腾挪的空间。如果乡村同样能够圆梦,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有事业发展的天地,为什么还要株守于城市的蜗居甘为“蚁族”?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乡村也是学子们大展宏图的天地
B:学子们的社会就业观已经在发生改变
C: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于在城市发展
D:体面尊严并非只在城市才能获得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传统的社会就业观正在改变,然后说明学子们对体面和尊严有了更务实的认识,末句以反问句提出观点——乡村同样能帮助学子实现梦想,发展事业,没必要都株守于城市。选项中提到“学子”“乡村”这两个主题词的只有A项。 B项没有提及“乡村”,C、D两项脱离了“学子”和“乡村”两个关键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5题
7、【言语理解】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________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________我们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______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________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 但是 一旦 就
B:尽管 哪怕 因为 所以
C:但是 哪怕 即便 也
D:但是 因为 只要 就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遇到矛盾和问题”与“充满信心”之间为转折关系,故应填“但是”,排除A、B。第二空,“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了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充满信心”原因的阐释,故应填“因为”,排除C。将D项后两空的“只要……就……”代入验证,逻辑通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解放初期,有一次毛泽东和周谷城谈话。毛泽东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周谷城回答说:“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毛泽东思索了一下说:“你讲得好。”
上述文字所要强调的内容是:
A:戒骄戒躁
B:毫不气馁
C:忍辱负重
D:持之以恒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重在强调两句话,即“失败是成功之母”和“成功也是失败之母”,前者说明成功来源于失败,应该吸取经验,而后者说明成功也是失败的来源,那么在成功后就不应该骄傲,即“戒骄戒躁”。因此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从目前市场上微电影项目的特征来看,微电影产业势必更为专业化,将经历内容整理与规范化生产的过程。在盈利模式逐渐明确之后,作为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微电影商业片将会形成一个________的内容区间与制作标准。相关专家强调:“目前网络微电影的内容________,一些功利性较强的影片________,以出位怪异获取关注,缺乏社会责任感,急需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而制作标准则是每一个产业都必须做到的原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熟完备 真假难辨 乘虚而入
B:合情合理 五花八门 大行其道
C:清晰明确 良莠不齐 哗众取宠
D:规范稳定 鱼龙混杂 滥竽充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成熟完备”“合情合理”与“内容区间与制作标准”搭配不当,排除A、B。“清晰明确”“规范稳定”填入均恰当。第二空,“良莠不齐”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鱼龙混杂”比喻好人或坏人混杂在一起,只适用于人,不能修饰微电影内容,排除D。将C项代入第三空验证,“哗众取宠”指以浮夸的言行迎合众人,用来博取好感和拥护。填入与“以出位怪异获取关注”对应,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近来,随着一批高替代性的“情感机器人”面世,做出简单的情感互动已经不再是制造情感机器人的最大挑战。空巢老人、自闭症儿童和病患等社会问题的呈现使越来越多的商家看好“互动型”“陪伴型”机器人的未来市场。但是,独居老人无人陪伴,孩子在家无人照料,用机器人陪伴的方式解决而不是增加对人的关怀和陪伴,就像科学家为保护医生而研制“防砍制服”,从短期来看似乎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方法,但由此可能引发人们的情感错位、社会问题被加倍漠视以及机器人进一步类人而导致的伦理问题都需要提前考量。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
A:很理解客户对情感机器人的需求
B:关注情感机器人的“陪伴”功能
C:赞赏不断突破难题的机器人技术
D:质疑靠情感机器人解决社会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情感机器人”的发展以及商家对其未来市场的看好,然后以“但是”转折,强调用情感机器人解决陪伴问题“可能引发人们的情感错位、社会问题被加倍漠视以及机器人进一步类人而导致的伦理问题”。由此可知,作者对于靠情感机器人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是质疑的。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47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4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