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843

发布时间:2024-02-12 15:50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词典中对图书馆的解释是: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而其中,收藏书籍,供人查阅、参考,从而传播文化,应当是重点,这是为世人所共同认知的。但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也有人对图书馆的功能提出了质疑。某著名古书收藏家在一本书中写道:“被图书馆收购的古典书籍,被贴上标签后,就此收藏在箱底,不见天日,鲜有机会在一般人面前露面。图书馆可以说是书籍的黑洞。”
对图书馆是“书籍黑洞”现象认知最准确的是:

A:针对古籍藏书珍存善本,切中图书馆的各种弊端

B:古典书籍非常珍贵,图书馆精心收藏本无可厚非

C:图书馆不仅要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更要传播文化

D:图书馆保存的古籍藏书难以得到一般读者的阅读

正确答案:D

解析:“图书馆可以说是书籍的黑洞”是对前文“被图书馆收购的古典书籍,被贴上标签后,就此收藏在箱底,不见天日,鲜有机会在一般人面前露面”的概括说明,D项的表述与此相符。
A项“各种弊端”说法有误,文段只强调了无法阅读这一点。B项与“书籍黑洞”批评的态度相反。C项是对图书馆的作用,与题干所问无关。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旅游_________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前到此一游、_________的旅游方式已逐渐被深度体验、注重文化与互动的旅游方式所替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_________,并成为热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质量 浮光掠影 脱颖而出

B:环境 浅尝辄止 蔚然成风

C:品质 走马观花 应运而生

D:生态 蜻蜓点水 蔚为大观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三空,文意为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旅游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发展方式出现并成为热点。所填词语应表达出现之意。“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成为一种风气。“蔚为大观”指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三词均不含有出现之意,排除A、B、D。“应运而生”指随着某种形势而产生,符合文意。
验证其余两空,“对旅游品质的要求”表述恰当。“走马观花”指粗略地观察一下,与“到此一游”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6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

3、【言语理解】①人类的哲学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哲学
②才能历史地为人类提供“最高的支撑点”
③人类的历史是进步和发展的历史
④这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与逻辑
⑤因此,只有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的哲学才是真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⑥才能把人类不断地推进到更为崇高的境界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⑤②⑥

B:①③④⑤⑥②

C:③①⑤②⑥④

D:④①③⑤⑥②

正确答案:C

解析:④含有指代词“这”,放在首句指代不明,排除D。③提出人类的历史是“进步和发展的历史”,①则提出人类的哲学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的哲学”,即人类哲学的基础是人类历史。可见①是对③的进一步阐释,故两句应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③①,排除A、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4、【言语理解】近年来,支付科技发展迅猛,特别是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也开始被用于金融创新。比如,俗称“刷脸”的人脸识别技术,易用性、普适性较强,目前已在身份核查、刷脸取款、刷脸支付等金融场景中得到应用。未来,包括指纹、人脸、声纹、静脉、虹膜等多种识别方式,将越来越多进入金融领域。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金融领域成为生物识别技术创新的“试验区”

B:金融科技创新对个人隐私保护形成新的威胁

C: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可谓应用前景广阔

D:支付科技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无现金社会”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开始被应用于金融创新,然后以“刷脸”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最后预测未来将有更多生物识别方式进入金融领域。由此可知,文段围绕“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展开,C项表述与此相符。
B、D两项均未提及“生物识别技术”,排除。A项的“试验区”表述不恰当,文段不是描述生物识别技术的试验过程,而是把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具体应用于金融领域,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8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5题

5、【言语理解】生活在内地的中国人终其一生,要无数次填写有关个人资讯的登记表格,举凡上学、提干、入党、参军、就业、旅行等概莫能外,而登记栏目也几乎是________的,包括出生年月,家庭出身、民族、性别、党派、籍贯、文化程度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人一面

B:如出一辙

C:一模一样

D:千篇一律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句意为各种各样的登记表格在登记栏目上是一致的,即空缺处所填词语应含有一致之意。“千人一面”比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此处用来修饰“登记栏目”不恰当,排除A。“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一模一样”指样子完全相同。根据句意,B、C两项填入均不正确,排除。“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填入最符合语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6、【言语理解】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说:如果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说“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
阿瑟·克拉克想说的是:

A:科技进步永无止境

B: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C:未来可能远远超出想象

D:迷信权威会阻碍前进的步伐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对比,指出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再结合“科幻小说”的特色——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可见作为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想说的是未来可能远远超出想象。C项表述与此相符。其他三项均理解不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7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7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7、【言语理解】“分享经济”也叫“协同消费”,是指资源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供那些需要的人有偿使用。对于传统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的改造与颠覆,是分享经济正向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分享经济环境中,人们不再是通过购买所有权的方式而是通过取得使用权的方式进行消费,关注的不再是自己占有多少价值而是能够获得多大的使用价值。这种节约型绿色消费理念和方式反映出的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消费理念是影响消费方式的深层原因

B:分享经济使人的消费理念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C:分享经济开辟了充分利用资源的新渠道

D:分享经济已成为当今主流的消费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什么是分享经济,然后指出对传统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的改变是分享经济正向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最后具体阐释分享经济改变人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表现。
A项未提到“分享经济”,D项“主流的消费方式”无法得出,排除。C项虽然表述正确,但文段的重点在于论述分享经济对人们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影响,故B项更契合文段主旨。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8、【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两位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

B:我本想这次能在北京与你见面,到京后才知你正忙于创办合资企业,已经到广州了。

C:数据显示,在2000至2003年期间,占全美国20%比例最贫困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16780美元。

D: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中“将近”与“多”矛盾,宜根据实际情况,删去其一。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新形势下亟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正确答案:C

解析:材料首先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接着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堪忧的现状。故作者意在说明的是要改变不理想的现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材料中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应的是“新形势”,故答案选C。A项“新思路”文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新问题”的表述过于笼统,文段主要针对的是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本题在C、D项之间存在争议。选D的理由是,题目问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而不是问作者的写作意图,而C是作者的意图,所以选D。这个题目比较特殊。2008年以前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人喜欢在提问方式上设置陷阱,要求考生能区分“文意概括”题和“主旨意图”题,从这一命题特点来判断,该题所设置的正确答案很有可能为D。但后来这种命题特点日益淡化,从近两年的考题来看,“文意概括”与“主旨意图”这种提问方式的区别已经不再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查点,也就是说现在的题目,同一道题,不会出现提问的是“意图说明”就选A,若换成“对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就选B的现象,且大部分“概括”题考查的仍然是考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这一点考生需把握好。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近代以来,怎样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也有人主张全面恢复传统。这些________的观点当然受到了当时历史环境的影响,但也暴露出一些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局限,即用________的思维来看待复杂的文化现象。这种思维模式在今天的研究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的:

A:荒谬 泾渭分明

B:偏颇 非此即彼

C:片面 针锋相对

D:极端 水火不容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也有人主张全面恢复传统”可知,学者的这些观点过于偏向一方,所填词语应含偏向一方的含义。“荒谬”指极端错误,强调非常不合情理,而非偏向一方,填入此处与句意不符,排除A。
第二空,由“即”可知,所填词语与前文“有人主张……也有人主张……”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所体现的思维构成解释说明关系,表示两者必须选其一之意。“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均侧重双方对立,不含两者必选其一之意,排除C、D。“非此即彼”指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3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