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832

发布时间:2024-02-11 16:00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天眼”________到载人航天,________浩瀚宇宙,是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伟大理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搜索 探究

B:探讨 追索

C:摸索 探寻

D:探秘 探索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根据常识可知,“天眼”是探索宇宙神秘之处的射电望远镜。“搜索”指仔细寻找(隐藏的人或东西),对象多为逃犯、信息等。“探讨”指研究讨论,对象常为问题。“摸索”指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三者用来形容“天眼”对未知宇宙的探索均不恰当,排除A、B、C。验证第二空,“探索浩瀚宇宙”搭配也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2、【言语理解】美国的“龙”飞船未能接近国际空间站,________发射升空后不久,其四组推进器________有三组出现故障。而美国航天局的飞行规章要求,________有三组推进器在运行,“龙”飞船才能获准接近空间站。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就 至少

B:由于 果然 必须

C:尽管 已 必须

D:虽然 突然 至少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分析句意可知,应填入一个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尽管”“虽然”表转折关系,排除C、D。
第二空,“果然”意为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填入句中有“之前就猜测推进器会出故障”的意思,而文段无此含义,排除B。“就”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与文段中四组推进器三组出现故障的语境相符,当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1题

3、【言语理解】

唐代是中国园艺起步的时代。唐以前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寻常百姓,栽培树木草本多以实用为主。而到了唐代,人们栽培植物逐渐向观赏性发展,果实不堪食用的海棠便因此开始得到重视。到了宋代,海棠成为园林观赏植物中的明星,宋人常以海棠牡丹并论,在宋代花鸟画中便有以海棠为题的古画留传。而宋代之后,海棠已然是中国传统的名花,历代都不少见。中国人喜欢海棠,于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海棠植于庭院,正是应了“金玉满堂”的谐音。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中国古典园艺史的发展脉络

B:海棠在中国古典园艺史上的地位变迁

C:海棠作为中国古典园林栽培植物的文化象征

D: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后期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唐代以前栽培树木草本多以实用为主;接着介绍唐代以后人们栽培植物逐渐向观赏性发展,海棠开始得到重视;然后说明到了宋代海棠名气大增,宋代之后海棠地位更高;最后指出中国人喜欢海棠,中国古典园林中海棠植于庭院,应了“金玉满堂”的谐音。由此可知,文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海棠在我国园艺植物中的地位变化。B项表述与此一致。

A、D两项均脱离了“海棠”这一主题词,排除。

C项的“文化象征”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31题

4、【言语理解】保护,对于破坏来说是好词汇,对于改革来说却不一定是。我们过去不太尊重地方剧种,现在去尽力保护,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要继续把中国文化推向创新之路的时候,非要保留那么多的东西是有问题的。能不能有更多的年轻艺术家,不要再分到一个已经没有太多希望、两年也没有一个观众的剧团里面去?有没有可能让他们汲取一些流行音乐、西方音乐剧的元素,创造出一种新的剧种,为当代人所喜欢?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

A:要把中国文化推向创新之路需要有所舍弃

B:一味地保护不利于改革和创新

C:没有观众的剧团应该汲取一些新鲜元素,创造出一种新的剧种

D:濒临灭绝的剧种缺的不是保护而是创新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论述了保护对于改革来说不一定是好事。然后明确提到要想将中国文化推向创新之路就不能所有的东西都一味地保留,换言之,就是要有所舍弃。最后以年轻艺术家被分到无人问津的剧团为例,指出这种保护没有意义,与其如此,不如让他们汲取新的元素,创造出为当代人喜欢的新剧种。A项表述与文意一致,当选。
B项缺少主体。C、D两项属于文段的举例内容,不是主要内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5、【言语理解】回顾历史,________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渊源,打破将西方文化等同于现代文化的逻辑,将西方文化________为一个地域性文化,有助于我们今天确立文化自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白 看作

B:了解 贬抑

C:熟悉 回归

D:明晰 还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段说的是弄清楚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渊源。“熟悉”较为口语,不符合文段较为正式的风格,排除C。
第二空,“看作”后不能加介词“为”,排除A。“贬抑”指贬低并压制,西方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地域性文化,不需要贬低压制,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6、【言语理解】前不久热映的香港电影《桃姐》,反映香港老人院生活的片段让人难忘,催人泪下,当片中一群老人机械地张着嘴巴,护工挨个喂饭过去的场景出现,许多观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唏嘘不已

B:感叹不已

C:感喟不已

D:伤感不已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前文的“催人泪下”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含有哭泣之意。“唏嘘”指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感喟”“感叹”均指有所感触而叹息。“伤感”指因感触而悲伤。四个词语中只有“唏嘘不已”含有哭泣之意,填入句中最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7、【言语理解】在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写出了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他本人的影响。从寥寥数笔的________中,我们不难体味到诗人对现代文明的大胆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捉弄

B:刻画 嘲讽

C:勾勒 嘲弄

D:勾画 玩弄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寥寥数笔”可知,此处诗人是简略勾画,而不是细致地“描绘”或“刻画”,首先排除A、B。“勾勒”指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勾画”指勾勒描绘;用简短的文字描写。C、D两项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嘲弄”是以语言嘲笑,“玩弄”是以行为戏弄。诗人以诗歌表达对现代文明的态度,“嘲弄”填入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23题

8、【言语理解】中华饮食文化一向善于吸收外来饮食文化,并把它们融入其中,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鸦片战争之后,面对着紧跟枪炮而来的带着奶酪黄油味的西方饮食文化,中国人一方面看到西方人吃着半生不熟的牛排、手持杀气腾腾的刀叉时,蔑视的心理油然而生,再加上饮食本身的固有惯性,国人在对待西式饮食的态度上,表现出的是鄙视与排斥;另一方面,当看到西方人体格比我们强壮、身体比我们健康时,又不禁把它与西方的坚船利炮和强权政治联系起来。因此,也有人主张吸收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强壮国人的体格、振奋国人的精神,以达到与西方人并驾齐驱的目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人接纳西方饮食文化的原因

B:中国人对西方饮食文化的复杂心理

C:中华饮食史是一部饮食文化的交流史

D: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华饮食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表明了中华饮食文化对待外来饮食文化的态度,接着分析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对于西方饮食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一种是鄙视与排斥,另一种则是主张吸收西方饮食文化中的“先进”成分。故文段主要强调的是中国人对待西方饮食文化的矛盾与复杂心理,B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接受西方饮食的是一部分,是文段的部分内容。C、D两项均脱离论述对象“中国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3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9、【言语理解】在媒体市场竞争中,________是整个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根本法则。新媒体凭借超越时空的非线性传播特性、跨边界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成为新时代的________。可以说,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时俱进 骄子

B:推陈出新 潮流

C:优胜劣汰 宠儿

D:弱肉强食 利器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此处是对市场竞争法则的描述。根据常识可知,市场竞争是有赢有输的淘汰过程,“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符合文意,排除A、B。
第二空,由“可以说”可知,“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是对空缺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表达新媒体竞争力强、在媒体竞争中受追捧之意。“利器”指有效的工具,不能体现新媒体受追捧;且新媒体不是一种工具,不能称其为“利器”,排除D。“宠儿”泛指受到宠爱的人或事物,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

10、【言语理解】随着石油的不断涨价,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甘蔗、甜菜、木薯发酵成酒精,替代石油。这种酒精具有燃烧完全、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用其稀释汽油可得到“乙醇汽油”。比如,巴西已经将几十万辆汽车改装为使用“乙醇汽油”或酒精作为燃料,大大减轻了大气污染。
根据本文,理解正确的是:

A:燃油涨价影响汽车业

B:酒精完全可替代汽油

C:可以将植物制成酒精

D:巴西的污染非常严重

正确答案:C

解析:A、D两项文中并未提及,排除。B项“完全”一词过于绝对,文中只是提到一些国家利用微生物将一些植物制成酒精,以替代石油,但并不能得出酒精就可以完全替代汽油。C项符合文中表述。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