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789

发布时间:2024-02-07 9:46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之末,如“禾、稷、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天下谷类“稻居什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段只是提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由此不能推出“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错误。
B项,文段提到春秋前,我国北方种稻少,“不产水稻”的说法有误。
C项,文段讲“到宋代,稻因种植数量多而升至五谷之首”,但并不能推出“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这一结论,错误。
D项,由文段对各时期“水稻”的描述可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2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2、【言语理解】歌德评价帕格尼尼“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巴黎人为他的琴声陶醉,忘记了当时正在流行的霍乱。在维也纳,一个盲人听到他的琴声,以为是一个乐队在演奏,当得知这只是一个叫帕格尼尼的意大利人用一把小提琴奏出的声音时,盲人大叫一声:“这是个魔鬼!”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帕格尼尼:

A:火一样的激情

B:魔鬼般的演奏

C:超强的模仿力

D:高超的表演力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通过描述帕格尼尼演奏产生的惊人效果,突出强调其演奏水平的高超绝伦。A、C两项的“激情”和“模仿力”都不符合文意。D项的“表演力”强调的仅仅是技艺。本题答案主要在B、D两个选项中选择,到底选哪个,主要根据作者的感情色彩来判断。阅读文段可知,作者通过歌德的评价、巴黎人的痴迷和盲人的惊叹,表达了对帕格尼尼演奏艺术的高度崇拜。而“魔鬼般”比“高超”更能表达作者的崇拜之情,更能概括帕格尼尼演奏的绝伦。且“表演”一词明显将帕格尼尼的艺术境界降低了一个层次。故本题选B比D更贴合文意。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现在人们日益关注“绿色增长”的概念。“绿色增长”的概念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等概念相比,它们的核心是一致的,倡导的都是一种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差别只是视角和重点不同。低碳经济强调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循环经济强调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生态经济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绿色增长则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绿色产业增长为标志,达到低耗能、低排碳和低污染,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绿色增长的主要特点

B:绿色增长的优缺点

C:绿色增长的发展现状

D:绿色增长的未来前景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主要特点”在文段最后一句已有明确阐述,后文不太可能继续讲述,排除;B项“缺点”不太可能在下文出现,文段对“绿色增长”是持绝对肯定态度的,排除;C、D两项相比较,按一般行文逻辑,应是先讲现状,再展望未来,故C项更有可能是作者接下来要讲述的,当选。

考题出处:2012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4题

4、【言语理解】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所在,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一些城市的景观规划动辄“大开大合”,形成________的整体风格,或者移栽网红花木,打造网红街景,将城市文化灌入流量。这些功利的城市治理行为也许会带动一段时间的消费热涨,却让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照猫画虎

B:老生常谈

C:因循守旧

D:千篇一律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动辄‘大开大合’”“或者移栽网红花木,打造网红街景,将城市文化灌入流量”“让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可知,文段说的是一些城市在景观规划上采取大体相同的方法策略,导致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照猫画虎”比喻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老生常谈”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两词均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A、B。“因循守旧”指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文段并没有说城市在景观规划上死守老一套,其填入与文段句意不符,排除C。“千篇一律”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其填入与文段语境相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________,历来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________和思想先导。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南 增进

B:途径 进步

C:方法 积累

D:工具 变革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阅读文段,无法判断哪个词语填入最恰当,暂不做选择。 
第二空,对应“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此处所填词语应能表达发展变化之意,填入“变革”最能与之对应。“增进”“积累”侧重强调量的增加,不含发展变化之意;一般说“知识使人进步”,但不能说“知识进步”,排除A、B、C。 
第一空填入“工具”也符合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题

6、【言语理解】在照相技术诞生以前,那些已经损坏消失或因种种原因无法收藏的文物,就是依靠墨拓进入研究者的视域的。而且许多文物需要妥善收藏与精心保护,不能反复触碰,通过墨拓,研究者既可以取得研究所需的材料,又能避免多次接触文物,使文物遭受污染或损坏。现代照相技术十分发达,但是细节上的呈现仍然不如墨拓直观清晰。墨拓可以将石刻、古器物上的文字和图案清晰地显现在纸上,供研究者利用。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

A:墨拓在文物保存文献研究方面比照相技术更为优越

B:研究者利用墨拓研究石刻与古器物具有悠久历史

C:墨拓对于研究历史文献与保存文物具有重要的价值

D:墨拓对于照相技术在文献研究保护方面具有不同价值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照相技术诞生之前,墨拓使得那些已经损坏消失或因种种原因无法收藏的文物进入研究者的视域。接着指出墨拓在研究易污染损坏文物方面的优势。最后将墨拓和照相技术对比,指出墨拓在细节呈现上更具有优势。故文段主要说的是墨拓对于研究历史文献与保护文物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应C。A项只对应文段部分内容,概括过于片面。文段意在说明墨拓的价值而不是其利用历史,B项“具有悠久历史”偏离文段重点。D项把墨拓和照相技术并列,而文段论述主体为墨拓,照相技术是作为对比出现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5题

7、【言语理解】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________固然可能少犯错、不犯错,但难免落入慵懒颓废的泥潭;冒险突破可能蹚出一条新路来,但要遭受种种挫折,付出不少代价。因此,鼓励创新,就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给创新者以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和政策的保证,尤其要营造________的创新环境,容忍出错、允许试错、坚决纠错,在激励人们创新的同时,防范和降低人们为创新所承担的风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按部就班 和谐

B:扬长避短 融洽

C:上行下效 多元

D:墨守成规 宽松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与“冒险突破”相对应,此处所填词语应表达不创新的意思。“扬长避短”“上行下效”明显不恰当,排除B、C。
第二空,由“容忍出错、允许试错”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环境的“宽松”。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天气预报一般要考虑气温、气压、温度、风力等因素,这些都是大气层本身变化的结果,只要掌握这些因素,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就能准确地预报天气变化的趋势。沙尘暴作为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同样要考虑上述气象因素。据气象学家分析,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天气、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回升是形成沙尘暴的必要天气条件。但是,除此之外,沙尘的现身还需要一些其他特殊条件。悬浮在空气中的沙尘来自地表,地表的情况直接影响沙尘暴的发生。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内容是:

A:天气预报要考虑的各种因素

B:沙尘暴的形成原因复杂且特殊

C:沙尘暴形成的必要天气条件

D:沙尘暴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天气预报需要考虑的因素,以此作为后文论述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形成的根据。然后从必要天气条件和其他特殊条件两个方面论述了沙尘暴形成的条件。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围绕沙尘暴的形成展开论述的,与之相关的选项为B、C。但C项只涉及了沙尘暴形成的必要天气条件,对于后文论述的其他特殊条件没有涉及,不够全面,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公共监督如果总是折戟在烂尾新闻的诡异之中,光靠热情与理性又有何用?一些影响恶劣的公共事件,不仅事关民主,更关系到公共利益与权力公信,烂尾的结果,令制度与法律情何以堪?看来公共事件后,当与应急机制同时启动的,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救火”的真诚而掩饰了“纵火”的责任。烂尾新闻背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
这段文字批评的是:

A:烂尾新闻

B:公共事件责任追究不力

C:公共事件发生地政府

D:公共事件责任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还应有公开透明的问责机制”“看来公共事件后……不仅要关注主角的命运,更要追究‘被烂尾’的责任”可知,作者意在批评公共事件的责任追究不到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0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5题

10、【言语理解】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汝、官、哥、钧窑齐名。窑址在河北曲阳,曲阳县宋代属定州,故名定窑。定窑受邢窑影响,以烧制白瓷为主,同时还兼烧黑釉、绿釉等,白瓷釉质莹润,色泽温和,宛若牙雕,透隐性相当好。装饰上以生动有力的刻、印花白瓷驰誉古今,胜过邢窑。宋金时期清丽素雅的刻花白瓷与富丽堂皇的印花白瓷,是定窑最主要的两个品种,代表了定窑鼎盛时期的典型艺术风格。
下列哪一项说法与原文不符?

A:宋代和金代是定窑的鼎盛时期

B:刻花和印花白瓷是定窑的代表作品

C:定窑的白瓷借鉴邢窑又超过了邢窑

D:清丽素雅是定窑典型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与原文相符,由“宋金时期清丽素雅的刻花白瓷与富丽堂皇的印花白瓷,是定窑最主要的两个品种,代表了定窑鼎盛时期的典型艺术风格”可推出。
B项与原文相符,由“宋金时期清丽素雅的刻花白瓷与富丽堂皇的印花白瓷,是定窑最主要的两个品种”可推出。
C项与原文相符,由“定窑受邢窑影响,以烧制白瓷为主……胜过邢窑”可推出。
D项与原文不符,由“宋金时期清丽素雅的刻花白瓷与富丽堂皇的印花白瓷,是定窑最主要的两个品种,代表了定窑鼎盛时期的典型艺术风格”可知,定窑具有两种典型的艺术风格。D项表述不全面,与原文不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