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776

发布时间:2024-02-06 1:27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从政治经济到日常生活,从全球化到地区的复兴,从实用技术到话语表达所面对的诸多难题乃至危机,都与空间这一因素密切相关。这是以地震海啸灾难、边界武装冲突、房地产业的崩盘、道路拥堵以及空间竞争日趋激烈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经济全球化带来很多空间危机

B:自然和人为空间危机日趋突出

C:如今空间变得越来越重要

D:人口增多带来很多空间问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许多方面都与空间密切相关,接着又列举了其多样的表现形式,因此文段意在说明空间的重要性。C项表述最符合,当选。其他三项在文段中都无法找到依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9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4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8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2、【言语理解】在关于灵活就业的讨论中,还有一种论调认为,灵活就业门槛过低、技能要求不高,年轻人投身其中是短视行为,不利于个人以及社会整体人力资本的积累。这种忧虑的初衷可以理解,但事实上,灵活就业进入的门槛确实不高,但要留存的门槛却并不低,也需要一定的技能支撑,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并非所有灵活就业都是低门槛

B:应摒弃对灵活就业形式的偏见

C:灵活就业在职越久越要技能傍身

D:年轻人对灵活就业无须过度忧虑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关于灵活就业的一种论调——认为灵活就业门槛过低、技能要求不高,年轻人灵活就业是短视行为,不利于个人以及社会整体人力资本的积累;接着通过“但事实上”进行转折,强调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文段是转折结构,重点是反驳有些人的论调,认为这种对灵活就业的偏见是错误的,对应B项。
A项,由“灵活就业进入的门槛确实不高,但要留存的门槛却并不低,也需要一定的技能支撑,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可知,文段并未否认灵活就业门槛不高的事实,只是认为灵活就业并不一定意味着“低能”,排除。C项,“在职越久越要技能傍身”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D项,“年轻人对灵活就业的态度”非文段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红的、黄的、粉的,各色玫瑰,相继绽放,惹得人眼前一亮一亮,美丽的花朵________了生活,普通的日子________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装点 平添

B:装修 增加

C:装饰 凭添

D:装扮 添加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是花朵装饰点缀了生活。“装修”指对房屋进行装潢和修饰,不能搭配“生活”,排除B。第二空,“凭添”是“平添”的误用,排除C。“平添”指自然而然地增添,平白地增添;“添加”指增加,增添。句意是花朵使普通的日子不再普通,给其增添了色彩、滋味和乐趣。“平添乐趣”为习惯搭配,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4、【言语理解】①将会造成时间上的错位,舍近求远
②靠单纯大力发展新能源,远水解不了近渴
③如果忽视了这点,而盲目发展可再生资源的“装机容量”
④目前而言,最需要重点对待的是传统能源的改进和合理利用
⑤但是可再生能源(含水能)产量只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约占全部能耗的13%
⑥根据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进行测试,到2020年,我国总耗能约达45亿吨标准煤
将以上6个句子的顺序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⑥②①③④⑤

B:⑥⑤②④③①

C:④⑥①⑤②③

D:④③①⑥②⑤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⑤、⑥构成转折,且两句中数据存在比例关系,故这两句应排在一起,且顺序为⑥⑤。由此可快速得出答案为B。代入验证,其顺序恰当。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5、【言语理解】①鲁迅那一篇篇如匕首般的杂文至今仍显露着________的思想锋芒。
②________是可以杀人的。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言可畏”。
③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________。
④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________街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锋利 流言 内疚 流连

B:锋利 谎言 歉疚 踯躅

C:犀利 流言 歉疚 踯躅

D:犀利 谎言 内疚 流连

正确答案:C

解析:①句,“犀利”和“锋利”都可形容文笔的锐利,较难排除。②句,“人言可畏”的意思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是很可怕的。可知“可以杀人的”是“流言”而非“谎言”,据此排除B、D。③句,“内疚”的意思是内心感觉惭愧不安,与前文“内心深处还感觉”重复,排除A。验证C项,④句,“踯躅”指徘徊,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6、【言语理解】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和公务员优厚的待遇,报考公务员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而公务员招考门坎也水涨船高,报考条件中的高学历要求并不鲜见。在高学历日渐成为公务员考试“敲门砖”的今天,广东省却反其道行之,决定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符合条件的高中生也可报考。广东省此举可谓突破“常理”。
公务员招考是否应该追求高学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公务员待遇好,工作稳定,用人的要求应该高

B:提高门槛可以为“国考”降温,广州的做法不科学

C: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不是应当使用高学历人才,而是要人尽其才

D:高学历高能力是用人单位提高要求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讲了随着公务员报考人数的增加,公务员考试中越来越追求高学历,但广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在部分地区降低报考门槛。原文是肯定了广东的做法,即公务员考试不应该过于追求高学历。A项中的“用人的要求应该高”不符合原文,排除A。B项中的“广州的做法不科学”错误,排除B。D项原文没有体现,属于主观臆断,排除。C项体现了原文的主要观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农村电网________升级,事关广大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改造

B:改线

C:改变

D:改良

正确答案:A

解析:“网络改造升级”为习惯表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2题

8、【言语理解】①这其中一脉相承地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②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的杭州人将传统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延续下来,两者缺一不可
③中国拥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景观和谐并存的鲜而有之,而尤以杭州与西湖这一例凸显了出来?
④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
⑤我们翻阅西湖的历史,那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就是城市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辅相成的历史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⑤②

B:③⑤④①②

C:⑤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⑤

正确答案:C

解析:①的结尾出现了“天人合一的……延续性”,④的开头也提到了“天人合一的延续性”,相互承接,故①④应相连,且顺序为①④,由此排除B、D。③提出疑问,②解释原因,故②③应相连,且顺序为③②,由此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9、【言语理解】他们认为不应该纠缠于中日间的陈年旧账,要眼望中日友好的巨大利益,他们中一些“杰出的”代表还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模式提出了一个中日关系新思维理论,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
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

A:否定

B:肯定

C:未置可否

D:有肯定有否定

正确答案:A

解析:从“杰出的”这个引号和最后一句“认为如果早在20世纪就建立日本人设计的‘大东亚共荣圈’将会给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讽刺的口吻来叙述的,所以作者对“他们”的真正态度是否定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左传》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气,也就是“斗志”;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联系着的。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正气”,更是跟“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气的概念演变

B:解释《左传》中的“一鼓作气”

C:气是积极战斗的

D:“一鼓作气”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由《左传》中的“一鼓作气”引出“气”的含义。接着介绍了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的含义。然后介绍了后来的“义气”的含义与“浩然之气”的关系。最后介绍了文天祥歌咏的“正气”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文段介绍了不同时期,“气”的概念,只有A项的“演变”表述最恰当。B、C、D三项均为文段的部分内容,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