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770

发布时间:2024-02-05 11:56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达·芬奇在科学的诸多领域都有不少      和研究成果,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是
      的,而且有资格获得不止一次的      。与此同时,他给人类创造的艺术财富是如此巨大,足以戴上“诺贝尔艺术奖”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明 绰绰有余 提名 桂冠

B:发明 理所当然 提名 王冠

C:发现 水到渠成 奖励 桂冠

D:发现 实至名归 奖励 王冠

正确答案:A

解析:首先看最后一空,“桂冠”常用来指某种光荣称号;“王冠”是君主在某些隆重场合所戴的礼帽。根据句意,此处应填“桂冠”,排除B、D。句中提到达·芬奇在科学的诸多领域都有不少贡献,因此只在其中一个领域获得奖项应该是“绰绰有余”。A项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传统手工艺从来都不是完全浪漫化的存在,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而是存活在一个由生产、传播到消费的经济链条上,并由此形成了一个手工艺职业群体和一套行业体系。脱离了消费市场的手工艺无疑很难生存下去。所以,在当代社会,对手工艺的关注和推广依然要注意挖掘其生存的土壤,探讨其拓展的途径,不能沉浸于对民间文化过分理想化的想象和迷恋之中。
这段文字重点说明:

A: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发展

B: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

C:振兴传统手工艺的策略

D:发展传统手工艺的误区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传统手工艺是存活在一个经济链条上的,脱离了消费市场很难生存下去。然后以“所以”引出文段观点:推广手工艺要注意挖掘其生存土壤,探讨其拓展的途径。由此可知,文段重点说明的是“如何推广”传统手工艺的问题,C项的“振兴传统手工艺的策略”与此相符。
A项的“传统手工艺的当代发展”、B项“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渊源”、D项“发展传统手工艺的误区”均不是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7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5题

3、【言语理解】宋真宗赵恒御笔作“劝学篇”,有“书中自有黄金屋”流布天下几近千年。黄金榜求龙头望,成了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自古华山一条道”。当“黄金屋”成为读书的唯一价值取向时,很容易将一个民族的思维纳入功利和实用的框架,看似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实则开了历史的倒车。借书籍端正人生要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才是书的王道。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是:

A:人们对于读书的理解,不能让功利的目的占了上风

B:“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许多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

C:读书就是读书,何必附加上那么多的东西

D:读书可以启智明理修身养性,也可以蒙蔽心智唯利是图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宋真宗的“书中自有黄金屋”引出读书价值的功利取向及其对现代化建设的弊端,末句“‘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才是书的王道”点出了文段的主旨,即读书的目的应是启智明理,而不能为追求个人私利。A项是主旨句的同义转述。B项,文段意在批判“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价值取向,而非论述很多人以此为读书追求,排除。C项,文段并非论述读书的纯粹,而是说明读书不应附加功利心理,应以端正人生要义为目标。D项,文段并非说的是读书的两面性,而是强调读书不应过于功利。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4、【言语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以农为立国之本。________________。因此,“究天人之际”的问题成了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天人合一论”则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农事活动仰仗于天,与自然联系密切

B: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C:民以食为天,农业在古代中国的地位不言而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在中国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正确答案:A

解析:

横线前提到了中国以农为立国之本,横线后以“因此”作结把天与人联系起来,故空缺处应填入说明“农”与“天”关系的语句,只有A项符合。
B项没有涉及“天”,C项只强调了“农业”,两项均没有将天与农业建立联系。D项“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文段没有提及,填入衔接不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0题

5、【言语理解】财富的增加与道德的堕落并不必然成正比。但如果财富的增加不能与公正地分配财富并行,如果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水平非但不能相应地得到提高,反而持续不断地下降,那就谈不上有实质意义的自由与平等,社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这段文字的主旨在于:

A:财富的增加会带来道德水平的提高 

B:

全社会的公平与幸福应体现为财富的公平分配与道德水准的提高 

C:

道德水准的提高应以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为基础

D:

美好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是财富的增加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首句“并不必然成正比”可知A项错误。第二句的句式是“如果……如果……就……”,为假设句,两个“如果”后的内容“公正分配”、“道德水平”为并列关系,故C项错误。D项美好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是什么文中并未明确说明,故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近年来,志愿者运动________,说明我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之后,有了推行志愿者运动的________。尽管初始稚步,但既然开始了,且方向正确,总会逐渐成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悄然兴起 条件

B:方兴未艾 机制

C:欣欣向荣 实力

D:如火如荼 资本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的“初始稚步”可知,志愿者运动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欣欣向荣”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如火如荼”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二者填入均与句意不符,排除C、D。
第二空,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为志愿者运动的推行创造的是“条件”,而非“机制”。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7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7、【言语理解】在历史研究中,实证主义强调________,认为史学家是反映历史的镜子,其职责仅限于对史料进行严格考证、挑选和排列,让史料自身去制造历史,而自己则要________。这种观点忽视了史学家的主观能动性,过于绝对和冷漠,在后续的发展中受到很大质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客观性 置身事外

B:真实性 不动声色

C:公正性 秉笔直书

D:独立性 冷眼旁观

正确答案:A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 “让史料自身去制造历史”“而”可知,所填词语强调史学家对史料研究只能进行考证、挑选等,不能有自己的观点。“不动声色”形容遇事沉着,镇静自如。“秉笔直书”指公正、真实反映事物的真面目,不弄虚作假。两者均与句意无关,排除B、C。“置身事外”指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表示对事情不参与,不关心。“冷眼旁观”指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观察。两者填入均符合句意。再看第一空,“认为史学家是反映历史的镜子,其职责仅限于对史料进行严格考证、挑选和排列,让史料自身去制造历史”是对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再由“这种观点忽视了史学家的主观能动性”可知,所填词语应与“主观能动性”表意相反,强调的是历史研究要客观地反映历史,并不是强调其“独立性”,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24题

8、【言语理解】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所在,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年来,一些城市的景观规划动辄“大开大合”,形成________的整体风格,或者移栽网红花木,打造网红街景,将城市文化灌入流量。这些功利的城市治理行为也许会带动一段时间的消费热涨,却让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照猫画虎

B:老生常谈

C:因循守旧

D:千篇一律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动辄‘大开大合’”“或者移栽网红花木,打造网红街景,将城市文化灌入流量”“让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可知,文段说的是一些城市在景观规划上采取大体相同的方法策略,导致城市失去了原本的生活底色。“照猫画虎”比喻只是依样画葫芦,实际上并不理解;“老生常谈”比喻人们听惯了的没有新鲜意思的话。两词均与文段语境不符,排除A、B。“因循守旧”指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文段并没有说城市在景观规划上死守老一套,其填入与文段句意不符,排除C。“千篇一律”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其填入与文段语境相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为什么火焰常常会是黄颜色的?这是因为火焰在燃烧时会附带空气中的很多烟尘颗粒,它们会导致火焰不能充分燃烧。人类很早就可以控制火,但是效果一直不理想,也就是说在如何让火焰能够充分燃烧这个问题上,许多科学家一直在探索。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人类用火的历史

B:火焰燃烧的原理

C:火焰为什么是黄的

D:人们在利用火焰方面的难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由“为什么火焰常常会是黄颜色的”之问引出火焰不能充分燃烧的问题,然后说明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知,文段主要介绍的是人们在破解火焰不能充分燃烧方面所遭遇的难题。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的“历史”、B项的“原理”,文段均未涉及;C项的问题是为了引出火焰不能充分燃烧的难题。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10、【言语理解】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

A: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B: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C: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D:学习先进科学知识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以“不但……而且”的句式说明了我国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采取的对策,由“而且”以及“首先”可知,文段意在强调的是第二个对策,即需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对应C项。A、B、D三项都没有涉及“中小学教育”这一关键词,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