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761

发布时间:2024-02-04 16:57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大袋鼠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们平时在原野、灌林丛和森林地带活动,靠吃草为生,它们过群居生活,但没有固定的集群,常因寻找食物而汇集成一个较大的群体。老鹰、蟒蛇和人们都要捕捉袋鼠,然而对袋鼠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干旱,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大袋鼠会单独行动

B:大袋鼠常聚集在一起寻找水和食物

C:威胁大袋鼠最严重的是人们的捕捉

D:遭到干旱,袋鼠都会死亡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中“大袋鼠过群居生活……”可知大袋鼠不会单独行动,排除A项;由文中“……然而对袋鼠最大的危害莫过于干旱”可知威胁大袋鼠最严重的并不是人们的捕捉,排除C项;由文中“……幼小的袋鼠会死亡,母大袋鼠会停止孕育”可知并非所有的袋鼠都会死亡,排除D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古代中国数秘术与古希腊数秘术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解象,后者侧重数术。中国的数秘术后来发展成了更具方法论意义的宇宙形而上学,与算术渐行渐远、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南辕北辙

B:分道扬镳

C:缘木求鱼

D:背道而驰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说的是古代中国数秘术后来发展成了宇宙形而上学,与算术的差别越来越大。“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二者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A、C。
“分道扬镳”和“背道而驰”词义相近,但前者强调的是原本在一起的双方因志向、目标不同而分开了,各走各的路;后者就两个事物而言,强调的是彼此的距离越来越远。中西方数秘术的起源有相似性,但后来在发展、研究方向上的差异越来越大,用“分道扬镳”形容更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22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2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3、【言语理解】一种文化决不能靠              其他文化而得到真正的发展。有没有容纳外来成分的气魄,能不能               和消化并不机械照搬、盲目崇洋,正是衡量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排挤 吸收

B:排斥 吸纳

C:排挤 吸纳

D:排斥 吸收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中“排挤”具有贬义色彩,文中所述内容为文化显然非贬义语境,因此排除AC。后一句中“消化”与“吸收”相对应,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想法或假说的产生,来源于研究者________的思想,用来解释事物的成因,寻找或构造相关的________,以便揭示所观察到的事实的真相。因而,假说完全有可能是________的。知道这一点,养成产生想法时保留判断的习惯就非常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由 证据 错误

B:主观 定律 歪曲

C:特别 学说 荒谬

D:独立 理论 虚假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想法或假说的产生不一定来源于“特别的思想”,排除C
第二空,研究者要想让假说成立,必然寻找或构造相关的资料来证明。而“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不能被随意构造,故排除B。
第三空,“错误”对应的是“正确”。“虚假”对应的是“真实”。假说只有正确与错误两种情况,没有虚假、不真实的问题。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8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5题

5、【言语理解】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词反映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果。由于认知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就可能存在明显差异,如对同一个人的“美”与“丑”、“胖”与“瘦”的不同评价就体现了这种差异。“短”亦如此。2014年,中国科协开展“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推介活动,短视频时长要求为30秒至20分钟。多年来,不同平台先后对短视频做出“自定义”。截至目前仍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这也侧面证明人们对短视频之“短”的________差异之大。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判断标准

B:量化指标

C:个性解读

D:主观认识

正确答案:D

解析:由“由于认知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就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截至目前仍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可知,人们对短视频之“短”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故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体现主观理解、认知之意。
“判断标准”指人在做出判断时所参考的依据。“量化指标”指能用具体数据来体现的指标,以一定范围内线性变换的数据反映自然界或社会的状态。“个性解读”指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或特殊的分析、研读。“主观认识”指人本身的认识,是人在没有外来影响下产生的意识。四个选项中只有“主观认识”可以体现主观理解、认知之意,排除A、B、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28.环境你不一定能改变,但      却是由你来决定。你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高兴或烦恼,全在一念之间,只看你如何思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心境

B:情境

C:情绪

D:境界

正确答案:A

解析:心境:佛教语,指清净之心。情境: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情绪:是指个体受到某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呈现出的情况。根据句意,环境不能改变,高兴或烦恼,全在一念之间,意在强调人的内心应当到达一种程度,即对情感收控自如。因此A最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这个学术搜索系统以数以十亿计的海量元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仓储、资源整合、知识挖掘、数据分析、文献计量学模型等相关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复杂异构数据库群的集成集合,实现高效、精准、统一的学术资源搜索,进而通过分面聚类、引文分析、知识关联分析等实现高价值学术文献发现、纵横结合的深度知识挖掘、可视化的全方位知识关联。
这段广告的语言风格是:

A:准确细致

B:浑厚雄壮

C:佶屈聱牙

D:华美绚丽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步,四个选项中,A、B、C三项的语言风格的特点均较抽象,不易排除,可直接看D。这段广告并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排除D。
第二步,结合文段,由“进而”可知,这段描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且这段文字用词准确,语句流畅,并不拗口。“佶屈聱牙”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C项不符合文段的语言风格,排除。
第三步,文段仅是客观地介绍某个学术搜索系统,并未体现出浑厚雄壮的气势,排除B。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题

8、【言语理解】文学只不过是文学,并不等同于文化,也不约等于。但文学是其他各艺术门类的酵母,“文艺”二字________了此种关系。若将文艺从文化中________出来,文化便很容易成为________的学问,结果对于最广大的人民失去了感染力,用时下流行的说法那就是“不接地气”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解释 分离 阳春白雪

B:注脚 分解 曲高和寡

C:阐释 拆解 高高在上

D:注释 剥离 束之高阁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一空,分析可知,横线处应填入一个动词,“注脚”是一个名词,填入此处不恰当,排除B。再看第三空,句意为文艺从文化中分出来后,文化失去了感染力。“阳春白雪”泛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其本就有文学艺术的含义,与横线后面的“学问”语义重复,排除A。“高高在上”形容身处高位,不了解下情,脱离实际,主语多为人,排除C。“束之高阁”指弃置不用或置之不理。形容文艺从文化中分出来后,文化失去了对人民的感染力后,人民对其的态度,恰当。验证第二空,此处句意为将文艺从文化中分出来,“剥离”填入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9、【言语理解】回顾历史,________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渊源,打破将西方文化等同于现代文化的逻辑,将西方文化________为一个地域性文化,有助于我们今天确立文化自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明白 看作

B:了解 贬抑

C:熟悉 回归

D:明晰 还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段说的是弄清楚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渊源。“熟悉”较为口语,不符合文段较为正式的风格,排除C。
第二空,“看作”后不能加介词“为”,排除A。“贬抑”指贬低并压制,西方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地域性文化,不需要贬低压制,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10、【言语理解】3.所谓土地国有化前提下的全面租赁制,是指国家作为全部土地产权的所有者,通过协议将这些土地的使用权租给各自独立的农业商品生产者进行经营并由承租者向国家缴纳定量租金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
据此可知,如果实行了土地国有化前提下的全面租赁制,那么:

A:土地将归农业商品生产者所有

B:农民将成为各自独立的农业商品经营者

C: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有分有合

D:土地的经营方式将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观点是在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实施全面租赁制,所以A明显错误,土地不可能归农业商品生产者所有。根据材料,农民的身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B项错误,应排除。选项C中的“有分有合”错误,与材料中的“全面租赁制”的含义相冲突。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