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756

发布时间:2024-02-04 5:09     浏览量:25

1、【言语理解】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成像意大利、法国、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欧洲分裂成许多小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字母文字

B:中国汉字既实用又具有艺术性

C:统一文字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D:字母文字只有艺术性没有实用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意为虽然语言不同,但统一的文字却加强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项为文段强调内容的准确表述。A项,由文段知,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国家分裂的原因之一,“主要原因”不能推出。B项“艺术性”文段未涉及。D项字母文字的艺术性文段未涉及,且文段论述主语是中国的统一文字,而非字母文字。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2、【言语理解】“中庸”之“中”不是简单的数理意义上的“中间”,更不是“调和”或“折中”,它绝非一眼就能看透和判断准确的。“中”的标准并不固定、绝不拘泥,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庸是一个不断纠偏的________。此时“中”,换个时间未必“中”,此地“中”,换个场合未必“中”,从辩证法和思维方法论而言,“中庸”其实是一种“度”的________,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研究什么是事物所处的最好状态以及如何达到这种最好状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结果 揣度

B:过程 把握

C:节点 区分

D:尺度 衡量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断纠偏”可知,空缺处应体现中庸处于不断变化、动态发展中之意。“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其可表示变化、动态发展之意,填入恰当。“结果”指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节点”指整体事物中的某个关键点。“尺度”指标准。三词填入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C、D。
验证第二空,“把握”填入与“度”搭配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________古猿本身结构具有与人相接近的性状,在一定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古猿________有可能离开猿的系统而向着人的方向发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B:只有 才

C:如果 就

D:因为 才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古猿本身结构具有与人相接近的性状”是古猿能够向人类进化的原因,应选“因为”,排除B、C。
第二空,“在一定的外界环境的作用下”是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条件而非结果,“才”填入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4、【言语理解】在最困难的地方,往往________着巨大的创新契机。创新的灵感火花往往会在那些不便 捷、不舒服、不顺手、不畅销的困境中________,一个新领域或许就因此而生。生活中常见事物背后的创新故事就是对此最好的________。例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拉链,就是因为扣子太多扣起来费时而发明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隐藏 擦出 证明

B:潜藏 闪现 例证

C:蕴藏 迸发 诠释

D:蕴含 飞溅 注脚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闪现”多与“念头”搭配,“飞溅”多与“水花”搭配,二者与“灵感火花”均搭配不当,排除B、D。
第三空,“证明”多指判明真伪,常表述为“有力证明”;“诠释”指说明,解释,可与“最好”搭配。此处句意为生活中常见事物背后的创新故事是对前面观点的最好阐释,填“诠释”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①该卷长525厘米,宽25.5厘米,是北宋晚期张择端所画
②当时京师风俗,清明节日要出城上坟祭扫,同时也是群众性郊游的日子
③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徽宗年间游学于京师
④这时四郊景色正好,东郊沿汴河一带游人尤其多,“上河”成为一时风尚
⑤《清明上河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全卷描绘清明节日前往汴河一带游览所见到的情景,十分细致而生动
⑥所谓“上河”就是前往汴河游览的意思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④⑥②①

B:⑤①③②④⑥

C:③②⑤⑥①④

D:⑤②⑥④①③

正确答案:B

解析:①中提到“张择端”,而③是对“张择端”的介绍,由语言逻辑可知①③相连。①中“该卷长……”是在介绍⑤中的《清明上河图》,故⑤①相连。选项中符合⑤①③三句相连这一顺序的只有B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7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7题

6、【言语理解】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也就是生物与它们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动植物的形体和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环境造成的,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的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只有到了20世纪,作为物种之一的人类才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了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
对“足够的力量”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人类在20世纪所取得的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

B:地球上的生物施加给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

C: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和地球上生物对环境的反作用

D:人类所获得的空前的改变社会环境的力量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而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所在的环境的实际影响则相对较小”“……获得了足够的力量,有效地改变了他所在的世界——大自然”可知,“足够的力量”指的是人类有了足以改变自然环境的力量,对应A项。
B项“地球上的生物”本身就有对自然环境的反向作用力,只是相对较小;而且B项没有体现“足够”之意,排除。
C项“环境对地球上生物的作用”主客倒置,排除。
D项“社会环境”表述错误,排除。
故本题答案为A。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4题

7、【言语理解】求木之长者,必________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________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________其德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积 浚 固

B:固 积 浚

C:固 浚 积

D:浚 积 固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句子出自唐朝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意思是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第一空,对应“木”“根本”,应选“固”。
第二空,对应“流”“泉源”,应选“浚”。
第三空,对应“思国”“德义”,“积”最恰当。由此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依次为“固”“浚”“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题

8、【言语理解】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取得成效,关键是中央政治局以身作则、________。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自己在作风建设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以及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责任,以________、如临深渊的小心和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带头改进作风,不是说给大家听,而是做给大家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身先士卒 如箭在弦 真抓实干

B:率先垂范 如履薄冰 求真务实

C:严于律己 如临大敌 贯彻落实

D:公平正直 小心翼翼 廉洁自律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第一空、第二空旁边的顿号可知,第一空、第二空所填词语应分别与“以身作则”“如临深渊”构成并列关系。D项“公平正直”不符合要求,排除。A项“如箭在弦”、C项“如临大敌”不符合要求,排除。B项代入文中均契合文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3题,2015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题

9、【言语理解】

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是永恒的主题。而最集中的竞争是生源的竞争。大学开设特色专业项目是竞争的战略,目前国内高校竞相开设丰富多样的主修、辅修专业和证书课程等。在此基础上,个性化专业设置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方式,为高校实现独特人才培养的目标开启了新通道,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下列对文字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高等教育竞争主要表现在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既定目标


B:

专业设置个性化是增强高校吸引力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C:

个性化专业设置是高校之间生源竞争普遍采用的方式


D:

独特人才培养计划是各个高校竞争中的有力武器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高等院校之间的竞争在加剧,其中生源是竞争核心;接着说明目前大学以开设特色专业项目作为竞争战略;最后由“在此基础上”引出文段的重点,即个性化专业设置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说明的是个性化专业设置在提升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方面的作用。B项表述与此一致。

A、D两项,未提到“个性化专业设置”对于大学之间竞争的作用,排除。

C项“普遍采用的方式”无法从文段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24题

10、【言语理解】处理入侵物种的方法必然是将其清除。可是,如果某些濒危物种已经对入侵物种产生了________,那么就面临“除则损濒危,不除则害整个生态系统”的困境。如何在这两种保护需求间________,成为一个难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依托 进退维谷

B:依存 顾此失彼

C:依赖 平衡协调

D:依附 博弈调整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产生依托”搭配不当,排除A。“依赖”意为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或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依存”指两个以上的事物同时存在。相互依存,依附而存在。“依附”意为依靠、附属。相比较,“依附”程度较轻,由文段中“除则损濒危”可知,此处填入词语程度较重,排除D。
第二空,填入词语应能破除“除则损濒危,不除则害整个生态系统”这一困境,“进退维谷”“顾此失彼”都是失败的结果,排除B。“平衡协调”填入符合文意,当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