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741

发布时间:2024-02-02 14:44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大数据时代,正是通过挖掘个人选择偏好、生活轨迹、金融信用等数据,把握社会整体的需要、供给和趋势,进而更好地造福社会。有了大数据,企业可以据此实现颠覆式创新,创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政府部门可以据此提高治理效能,相关政策可以更好辨证施治。对于个人而言,大数据带来的是更方便、更精准、更有效率。可以说,_______________,正在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数据使得统计上显著的相关关系越来越多

B:大数据日益改变着人类日益普及的网络行为

C:大数据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持久有力的竞争优势

D:大数据将信息从知识的载体进化为智慧的源泉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大数据可以更好地造福社会,然后从企业、政府、个人三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最后由“可以说”进行总结,强调了大数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D项的“智慧的源泉”与“最重要的进步动力之一”构成呼应,填入句中衔接恰当。
A项指出大数据使关系越来越多,B项指出大数据改变了人类的网络行为,二者文段均无法与“社会进步”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的“竞争优势”主要针对企业而言,未体现大数据对政府、个人的影响,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4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1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3题

2、【言语理解】让国宝开口说话的新颖角度、适应网络传播的“微纪录”样式、贴近年轻人的“萌言萌语”、各路高科技齐上阵的视觉奇效,都是________这部文物纪录片成功的要素。但真实记录才是纪录片的生命,一切的创新和包装都是为“真实”服务的。如果________,单纯地去追求视觉冲击、画面质感等表现元素而令内容失真,反而是________,丢掉了纪录片的本位特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促使 南辕北辙 移花接木

B:助力 本末倒置 削足适履

C:推动 喧宾夺主 生搬硬套

D:成就 因小失大 舍近求远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成就”已含有成功的意思,不能与横线后的“成功”搭配,排除D。第二空,句意为真实记录是纪录片的使命,创新和包装都是为追求真实服务的,不能把两者的关系颠倒了。“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A。“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喧宾夺主”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主要的事物的地位。两者相比,“本末倒置”更符合句意,排除C。验证第三空,句意为过于追求视觉冲击等表现元素而使纪录片失去真实。“削足适履”比喻不合理地迁就现成条件,或不顾现成条件,生搬硬套。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8题

3、【言语理解】王羲之书法所表现出的那种姿韵萧散、超然于物外的雅逸之风,一直是后代书法家极力追摹的理想境界。王羲之的书法从容自得、真率烂漫,没有一点尘埃气的风流神韵,散发着当时的时代趣味,展示了当时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我的自信和超逸,成为引领这一书风的代表。
最能概括王羲之书法风格的是:

A:傲岸磅礴,潇洒出神

B:肉不没骨,筋不外透

C:清华雅淡,晋人尚韵

D:丰富肥厚中藏遒劲之趣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王羲之书法所表现出的那种姿韵萧散、超然于物外的雅逸之风”“王羲之的书法从容自得、真率烂漫,没有一点尘埃气的风流神韵,散发着当时的时代趣味”可知,王羲之的书法雅逸脱俗,体现了当时的时代趣味,C项与此相符。A项的“磅礴”文段未体现,且此句评价的是苏轼的书法特点;B项是后人对赵孟頫书法特点的评价;D项的“丰富肥厚”“遒劲”文段未体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4、【言语理解】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在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一年的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
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A:介绍除夕的来历

B:介绍在年三十晚上如何驱除夕兽

C:除夕又叫年三十的原因

D:“夕”最怕红色和声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引出“除夕”的话题,随后通过介绍关于除夕的传说来说明年三十被称为除夕的原因。故文段重点阐述的是“除夕”的由来,A项正确。B项的“如何驱除”和D项“夕”所怕的东西,都属于传说中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逻辑错误,文段重在说明年三十为何叫除夕,而非除夕为何叫年三十,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7题

5、【言语理解】红色旅游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方式。红色旅游,红色是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旅游是实质,即红色旅游在实质上是一项旅游活动,而不能将其直接等同于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这段短文主要告诉我们:

A:红色旅游能够把旅游事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B: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但首要的还是其旅游的功能特征

C:红色旅游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

D:

红色旅游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正确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红色旅游的政治功能和旅游本身的关系。第一句话提出红色旅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第二句话提出了红色的内涵。最后一句强调红色旅游的实质还是旅游。文段未提到旅游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因此排除选项A。选项C政治工程的提法有点牵强,文化工程更是未涉及,故排除之。短文重点强调的不是红色旅游的功能,排除D选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即使是一个最简单、最平常的句子,由于语境不同,也会表达不同的意思。比如“你怎么啦”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_____,也可以表示_____,也可以表示_____,还可以表示_____。离开语境,是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意义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焦急,紧张,激动

B:担心,沮丧,害羞,失望

C:不解,惊奇,关切,责备

D:询问,痛苦,惊惶,喜悦

正确答案:C

解析:“你怎么啦”在文中的语境中可以表示以下几种语气:
不解(疑问):你怎么了?怎么忽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惊奇:你怎么了?打扮得这么漂亮!
关切:你怎么了?脸色这么差?
责备:你怎么了?这次表现有点不太好。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产业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基础,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农业产业化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应该(       )。

A:因势利导

B:因地制宜

C:因利乘便

D:因事制宜

正确答案:B

解析:句中说的是“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农业产业化采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因势利导”侧重“因势”,即顺应趋势;“因地制宜”侧重“因地”,即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利乘便”侧重“因利”,即凭藉有利的形势;“因事制宜”侧重“因事”,即根据不同的事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社会生活的变化多样,使得任何一种规则体系都不能够不加变化地      ;反过来文明社会的错综复杂,也不能仅靠抽象原则与模糊观念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施 维护

B:调试 继续

C:应用 维持

D:适用 维系

正确答案:D

解析:“适用”与“规则体系”是固定搭配,而“靠……来……”和“维系”也属于固定搭配,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D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构建和谐社会,光靠行政命令与严厉的执法是不行的。以和为贵的思维与长期不懈促进互信的举措,都是值得大力鼓励的。

B:在就业难的大环境下,相当多的应届毕业生认同“先就业再择业”,先抢到个“饭碗”,工作几年后,再换一份待遇更高的新工作。

C:许多城市的限购政策到期之后是否持续,一些地方政府态度暧昧,三缄其口,骨子里所想的,无非是取消“限购令”,迎接房地产业所谓的“春天”。

D: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他的言辞虽然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又能否认他说的有道理呢?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宾语残缺,可在“先就业再择业”后加“的观念”。其他选项均无语病。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10、【言语理解】《海洋星球》是一部编排细致、表现手法新颖的环保纪录片。影片用几句________的开场白点明人与海洋关系的主题后,便将镜头对准了40亿年前的太古时期。我们通过画面了解到,洋流如何孕育了生命的雏形,藻类如何引发了新生命的爆发,海洋生物如何互相追逐捕食,形成________的生物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门见山 绵延不绝

B:提纲挈领 环环相扣

C:铿锵有力 唇齿相依

D:醍醐灌顶 密不可分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几句……开场白”“点明……主题”可知,“铿锵有力”“醍醐灌顶”不符合句意,排除C、D。
第二空,“绵延不绝”延续不断,多用于形容山势。“环环相扣”比喻若干事物之间密切相关,或者形容运作步骤安排得紧凑而有序。“生物链”常用“环环相扣”来形容,而不能用“绵延不绝”来形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