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737

发布时间:2024-02-02 6:40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大学发展遇到的困难是可以理解的:知识成倍增长,新学科不断出现,旧学科依然存在,学校的扩大趋势不可阻挡,因此大学变得更难管理,足以耗尽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学校的性质决定了大多数管理者是从教育者中挑选出来的,由于缺乏管理方面的训练,很可能陷入可悲的境地。他们因学术经历而被任命,之后却再没有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学校的扩大要求他们不遗余力地寻求资金等各种支持发展的资源,他们在为保持发展自己的研究中心而奋斗时,也越来越深地卷入了筹集资金和事务的苦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学扩张的主客观因素

B:大学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

C:大学管理者陷入困境的原因

D:选拔大学管理者的最佳途径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由“大学发展遇到的困难”出发,引出了大学管理难的问题,并从大学管理者的出身、缺乏管理训练、学术与学校发展的冲突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管理者陷入管理困境的原因,C项概括恰当。A项未提到“大学管理者”这一主体,B、D两项的“素质”和“最佳途径”文段均未涉及,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50年前,世界人口大约只有如今的一半,人类曾希望用所谓的“绿色革命”阻止迫在眉睫的粮食危机。杂交种子和化肥使用量的猛增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人类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统计显示,与我们父辈生活的时代相比,当下全球的粮食产量翻了将近一番,但代价也是巨大的:农业生产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消耗增长了两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类对粮食危机的本质认识不足

B:杂交种子和化肥并非“绿色革命”的本质

C:解决问题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

D:“绿色革命”并非解决粮食危机的良药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绿色革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后给出具体的统计:粮食产量翻了将近一番,但是农业生产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消耗增长了两倍。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解决粮食问题不应该以生态环境为代价,C项与此相符。A项“粮食危机的本质”和B项“‘绿色革命’的本质”文段未提及。D项,文段并非说明“绿色革命”不能解决粮食危机,而是强调以“绿色革命”来解决粮食危机对生态的影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3、【言语理解】如果我们要更深一层地研究梦思和梦内容的关系,最好的方法便是把梦作为起点,然后研究梦表现方法中的正统特征究竟和底下的思想有什么关系。最显著的是,梦里面各种梦的影像会激发起不同的感觉强度,而梦的各段或者是不同的梦都具有不同的清楚度。
文中“梦思”的意思为:

A:梦的表现方法

B:梦的正统特征

C:梦的思想

D:梦的思维过程

正确答案:C

解析:“最好的方法便是把梦作为起点,然后研究梦表现方法中的正统特征究竟和底下的思想有什么关系”是对前文的对应解释,所以“梦思”对应的是梦的思想。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刻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________;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________;那雄浑如钢管齐鸣者,________;那清脆如弹拨者,________。
①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②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入深潭
③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④应是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根据文意,依次填入文中的语句准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④②③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描写的是泉鸣的不同层次,需要选择与前文特点一致的语句。“柔曼如提琴者”对应的是①中的小溪,其特点是放松、轻快。“清脆如弹拨者”对应的是③中的“滴泉”,其特点是声音清亮悦耳。“雄浑如钢管齐鸣者”对应的是②中 “激流”“飞瀑落入”,体现的特点是雄健、浑厚。④中“万道细流汇于空谷”体现了力量之大,对应“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5、【言语理解】无论是抖音的口号“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的口号“记录世界记录你”,无不在强调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不同于纪录片,短视频的记录是一种拼图式记录,它聚合与拼贴了普通个体对生活瞬间的碎片化记录,以其丰富多样的视角合力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短视频与纪录片的不同之处

B:短视频和纪录片都具有记录功能

C:短视频记录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D:短视频记录的是碎片化内容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与纪录片功能类似,然后说明从微观视角看,短视频记录的是碎片化内容,接着由“但是”转折强调从宏观视角上看,短视频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最后进一步通过与纪录片对比,说明短视频是通过拼图式记录时代整体风貌的。故短视频记录时代整体风貌的特点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对应C。文段主体是短视频,排除强调与纪录片对比的A、B。D项是转折前的内容,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重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6、【言语理解】①草原上大量的事例已经证明这些帝国都是昙花一现
②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③这种压力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地区历史的发展
④世界上的游牧民族大都生息在欧亚大草原上
⑤他们的历史重要性在于他们向东、向西流动时,对中国、波斯、印度和欧洲所产生的压力
⑥他们的历史重要性主要不在于他们所建立的帝国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⑥⑤③②

B:①⑥⑤③④②

C:④②⑥①⑤③

D:④①⑥⑤②③

正确答案:C

解析:①中出现了指示词“这些”,说明其前面应存在该词所指向的内容,故①用作文段首句不合适,排除A、B;观察题干,选项②、④都包含“民族”一词,由“这些”可知,两者具有顺承关系,且②应紧接在④之后,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7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6题,201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4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7、【言语理解】据悉,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将在上海的世博会福建馆展出。“春声赋”为传统的花鸟题材,一凤一凰与五十六只形态各异的小鸟或栖或飞,环绕在一棵不老松身边,形成众鸟朝凤的欢乐图景,寓意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和睦与新中国繁荣富强。它是用整块名贵高山鸡母窝石历时五年雕刻而成,是福建省寿山石雕最重要的优秀作品之一,价值约一亿三千万人民币。这是寿山石首次参展世博会,将向全球展示寿山石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成就,对提高寿山石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最适合这则新闻报道的标题是:

A:寿山石借力世博会再上新台阶

B:寿山石雕“春声赋”将参展世博会

C:寿山石雕“春声赋”价值过亿

D:世博会首现寿山石雕“春声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将在上海的世博会福建馆展出这一事件,然后具体介绍了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的珍贵价值,最后阐述了其参展的意义。B项是首句导语的同义转述,作为标题恰当。A项未提到“寿山石雕‘春声赋’”这一主体;C项仅论述其价值,未提到其将参展世博会这一事件;D项时态有误,文段说的是“将在……展出”是将来时,“首现”体现的是完成时。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除了探矿队员,很多矿石收藏家也对铀矿物感兴趣,因为它们实在太漂亮了。然而学过物理、化学的人都知道,不管化学上结合成什么物质,铀元素的放射性都是不会变的,那么把含铀的“毒花”放在博物馆甚至家里,真的没事吗?实际上,只要隔着一层玻璃,这些铀矿物就算放在卧室里都伤不了人,因为它们所含的铀,几乎全是放射性较弱的铀-238(俗称“贫铀”),只有极少量是用于制造核弹头的同位素铀-235。不过要注意千万不要吸入它的粉尘,否则哪怕它所放出的最弱的α射线,也会造成辐射伤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铀矿物为什么应该保存在玻璃柜中

B:铀矿物作为矿石收藏是比较安全的

C:铀-238与同位素铀-235有本质不同

D:粉尘态的铀矿物放射性会大大增强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因为铀矿物外观漂亮,所以很多探矿队员、矿石收藏家都对它感兴趣;然后由“然而”一转,提出把含铀的“毒花”放在博物馆甚至家里是否安全的问题;接着对此问题进行回答——这些铀矿物所含的铀几乎全是放射性较弱的铀-238,是比较安全的;最后说明了注意不要吸入它的粉尘。文段主要论述了收藏铀矿物是比较安全的,B项是对文意的准确概括。
A项,文段有提及铀矿物隔着玻璃放置是安全的,但其原因并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文段只是提及铀矿物中几乎全是铀-238,只有极少量铀-235,并未介绍二者的本质区别,排除。
D项,文段最后只是说铀矿物的粉尘会造成辐射伤害,并无“放射性会大大增强”之意,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元代的方回,论诗颇有眼力,而对朱熹的诗却抬举过分,事出反常。这里除了有乡里私心的原因之外,很可能与方“秽德彰闻,依托道学”的隐曲有关,文人既心存依附之念,势必________。再如,中国古代文论的作者,常常自己就兼作家身份,“文章得失寸心知”,发而为论,时有取长补短或________的隐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退维谷 才短思塞

B:随波逐流 博采众长

C:进退失据 扬长避短

D:骑虎难下 避实就虚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文人既心存依附之念,评论就难免有失客观,有所偏颇。“进退维谷”指进退两难。“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进退失据”指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为形势所迫,又难以中止。结合词义,只有“进退失据”符合语境。
第二空,“扬长避短”填入恰与“取长补短”相互对应,衔接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10、【言语理解】一张照片中的场景是这样的:夜幕降临,各种灯光开始勾勒出城市的轮廓,高低错落的楼宇林立,道路上车流的灯光划出流光溢彩的轨迹。如果时空真的能够穿越,让古人穿越到这里,他们一定不会对眼前的景色陌生。因为古人喜欢将楼阁依水依河而建,喜欢登楼观水。这道路不就是高楼峡谷中蜿蜒流淌的河流吗?
根据文意,这张照片拍摄的角度是:

A:仰视

B:俯视

C:平视

D:侧视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把“道路”比喻成“河流”,道路在高楼峡谷中蜿蜒流淌,只有高处俯瞰才能呈现此景。另外,古人登上依水而建的楼阁,所观之景与此相似,其视线也是由高处往下的。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2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