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合3714

发布时间:2024-01-30 11:56     浏览量:10

1、【判断推理】高楼:庭院

A:骏马:宠物

B:时装:布衣

C:都市:乡村

D:豪宅:斗室

正确答案:C

解析:

高楼和庭院都是人类用以居住的场所,为并列关系。

A项,骏马和宠物无明显对应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时装和布衣为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都市和乡村是人类生活的两种环境,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D项,豪宅和斗室为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对比C、D两项,纵向来看,高楼是都市的特色,庭院是乡村的特色,相比D项,C项与题干关系更为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2、【判断推理】有人认为,创造力和精神疾病是密不可分的。其理由是:尽管高智商是天才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在仅当高智商与认知抑制解除相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创造性天才。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观点的是:

A:事实上,大部分杰出人物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精神疾病症状

B:长期封闭式治疗精神疾病反而可能降低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

C:人生中的某些事件,如破产、失恋等,也能够提高人的创造潜能

D:大部分拥有高智商的精神病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自己是创造性天才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的观点:创造力和精神疾病密不可分。
A项,指出大部分杰出人物并没有表现出精神疾病症状,但杰出人物未必具有创造力,未必是创造性天才,不能质疑题干观点。
B项,指出长期封闭式治疗精神疾病会降低创造力,但不代表患有精神疾病,其创造力就高,就会变成创造性天才,且“可能”的语气较弱,不能质疑题干观点。
C项,指出破产、失恋等也能提高人的创造潜能,但无法说明创造力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不能质疑题干观点。
D项,指出大部分拥有高智商的精神病患者并没有表现出自己是创造性天才,精神病患者的特点就是认知抑制解除,说明在高智商与认知抑制解除相结合的情况下也不能得到创造性天才,直接质疑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6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

3、【判断推理】从前,有一个奇怪的岛屿,岛屿上只住着M族人和N族人。M族人从不说真话,N族人总是说真话。有一天,小张来到这个岛屿,碰到该岛屿上的三个人。小张问甲:“你是M族人吗?”甲做了回答。乙根据甲的回答说:“甲不是M族人。”丙说:“甲确实是M族人。”
根据以上陈述,可推出小张碰到的三个人中,有几个M族人?

A:0

B:1

C:2

D:3

正确答案:B

解析:假设甲是M族人,小张问甲“你是M族人吗”,甲回答“我不是M族人”;假设甲是N族人,那么甲的回答也是“我不是M族人”。丙回答“甲确实是M族人”,可知,甲、丙二人的说法相互矛盾,肯定有一个M族人,一个N族人。再由“乙根据甲的回答说”可知,乙说的是真话,则乙是N族人。由此可知,有一个M族人。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 2016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

4、【判断推理】商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产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
以下不属于商业广告的是:

A:王先生收到某杂志社寄来的明信片一张,上面印有该杂志的栏目介绍及刊物特色等。

B:某日化厂为介绍其新产品,向路人免费赠送试用品

C:某眼镜店挂出横幅:优惠月一律五折

D:某医疗器械公司用自己生产的血压计免费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测量血压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商业广告的定义要点为: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产品或者服务。D项中器械公司免费为中老年人量血压,并不存在介绍自己的产品;其他几项均符合商业广告的定义。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摄影:婚纱照

A:镜头:闪光灯

B:三角架:配重袋

C:广告:户外展示

D:新闻记者:采访市长

正确答案:C

解析:拍婚纱照是一种摄影;做户外展示是一种广告。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6、【判断推理】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科学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据统计,中国古今的姓氏超过22000个。由此可以推测,地名中涉及姓氏的用字也不会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这些凝聚民族、语言史料的地名,对于了解古代的部族迁徙有很大帮助

B:宗法社会的人们往往按姓氏聚居,姓氏便成为地名中最富区别意义的亮点

C:考古学家以河南登封县一个叫“王城岗”的古地名为线索,在那里挖掘出夏朝遗址

D:据统计,姓陈的人在南方比较多,在北方比较少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据:地名有丰富的内涵;中国古今的姓氏超过22000个。题干结论:地名中涉及姓氏的用字也不会少。   
A项,指出地名的作用,与姓氏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B项,说明姓氏和地名之间的联系,可以支持,保留。   
C项,根据古地名发现夏朝遗址,与姓氏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D项,“陈”姓人数的分布情况,与地名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

7、【判断推理】所谓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的是:

A:乙捏造“文某强奸幼女”的事实,并向司法部门举报

B:甲与丁某长期不和,便捏造丁某包养情人并匿名举报,使丁某与妻子离婚

C:丙捏造同事万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并印刷大量传单在县城的大街小巷张贴

D:丁匿名举报李某抢劫他人50万元。事后查明,李某只抢劫了5000元

正确答案:A

解析:诬告陷害罪的定义要点:①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②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③情节严重。
A项,乙通过捏造强奸幼女的事实来诬陷文某,向司法部门举报也是意图使文某受到刑事追究,且情节严重,符合诬告陷害罪的全部定义要点。
B项,甲某捏造丁某包养情人符合要点①,但使丁某与妻子离婚不符合要点②③,不构成诬告陷害罪。
C项,丙的行为是捏造事实诬陷他人,但其目的不是使万某受到刑事追究,且情节不严重,不符合要点②③。
D项,丁某虽然弄错了抢劫数额,但李某抢劫是事实,并不是捏造事实,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

8、【判断推理】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A:小刘在学习英语时会自然联想到汉语拼音,发音也受其影响

B:小李的父亲是著名的歌唱家,受父亲影响,他后来也成为一名歌唱家

C:会骑自行车的小王很快就学会了骑摩托车

D:小张学习了物理学的光学知识,很快就能理解有关眼的解剖知识

正确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定义的关键信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A项,学英语受学汉语拼音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定义。
B项,受父亲影响而成为歌唱家,只涉及唱歌这一种学习,不符合定义。
C项,学骑摩托车受骑自行车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定义。
D项,学眼的解剖知识受学光学知识的影响,体现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23题

9、【判断推理】剑拔弩张:偃旗息鼓

A:刚愎自用:从善如流

B:怨天尤人:唉声叹气

C:举国同庆:万人空巷

D:风起云涌:审时度势

正确答案:A

解析:剑拔弩张比喻对方摆开了阵势,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偃旗息鼓比喻休战或无声无息地停止活动。两者是反义关系。
A项,刚愎自用指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从善如流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两者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唉声叹气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的比较短促叹息声音。两者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举国同庆指全国一同庆祝。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两者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审时度势指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两者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       ) 对于 国家 相当于 免疫 对于 (       )

A:民族 脱敏

B:人民 淋巴

C:国防 生物

D:阶级 疫苗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民族和国家是并列关系,免疫是一种脱敏反应。前后关系不一致。
B项,人民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淋巴是一个免疫器官。前后关系不一致。
C项,国家通过国防自我保护,生物通过免疫自我保护。前后关系一致。
D项,阶级和国家没有明显关系,疫苗具有免疫作用。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