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当公众把税和预算的治理权交给公共权力的代理者——政府的时候,并没有放弃自己对这个国家财政资源的所有权和统治权,政府只能在人民授予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否则就是________。市场经济中政府所拥有的权力,只是政府履行社会责任和提供公共服务的________,政府是一个服务于全体纳税人的载体。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渎职 结果
B:垄断 基础
C:僭越 条件
D:侵权 核心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应表达政府超越范围行使权力的行为。“渎职”指玩忽职守,不尽职;“垄断”与竞争相对,泛指把持、独占;“僭越”指超越本分行事;“侵权”指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僭越”描述政府越权的行为最贴切,排除A、B、D。将C项代入第二空验证,拥有权力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前提,“条件”填入亦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实际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B: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的沙尘卷起,使空气浑浊,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C:沙尘暴这种天气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与人类活动无关
D:沙尘暴就是在人类因素的干扰下产生的
正确答案:B
解析:对特定概念的解释,需首先抓住该概念的本质属性。沙尘暴的本质是一种天气现象。四个选项中体现了这一点的只有B,再对比可知B项表述与文段内容相符合,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3、【言语理解】电影、电视会强有力地抑制读者对文本的自由想象,与电影相比,小说更像是漫画。一方面漫画能教人怎样用寥寥数笔定义人物和物体;另一方面,漫画场景之间的方格,代表着漫画家省略了的内容,同时又让我们注意到创作者构思取景的能力。而在阅读小说时,这些场景(方格)会由读者自行串联起来,合成了一整篇说得通的故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小说与漫画有很多相似之处
B:小说多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C:小说为读者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
D:漫画比电影和小说的表现力更强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电影、电视会抑制读者的自由想象,接着指出小说更像是漫画,会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C项为文段主旨的正确概括。文段论述的主体是小说而不是漫画,据此排除D。A项的“很多相似之处”表述笼统,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小说和漫画类似,能给读者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B项表述错误,末句强调的是“读者自行串联,合成了一篇说得通的故事”,并非说小说本身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提振了农业工作者的信心,也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奏响序曲。
A:虽然
B:如果
C:不仅
D:既然
正确答案:C
解析: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后句的“也”搭配,表示递进关系。“虽然”与“但是”搭配表转折,“如果”与“就”搭配表假设,“不仅”与“也”搭配表递进,“既然”与“就”搭配表因果。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断出:
A:“人口红利”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
B: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
C:“人口红利”期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D:一个老龄化社会,必然已经结束了“人口红利”期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只说了“人口红利”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A项“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推断过度。
文段只说明中国现在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没有提及是否即将结束,B项错误。
由文段首句对“人口红利”的解释可以看出,“人口红利”期应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C项正确。
D项“一个老龄化社会,必然已经结束了‘人口红利’期”无法从文段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6、【言语理解】徜徉在这个花海中,常常使你思索起来,感受到许多寻常的道理中新鲜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思
B:意味
C:涵义
D:意义
正确答案:C
解析:“道理”与“意思”“意味”“意义”均搭配不当,排除A、B、D。“道理”一般与“涵义”搭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
7、【言语理解】赞赏“文物表情包”的冲突美,并不意味着此类创意可以________。文创作品可以活一些,但文物毕竟相对传统严肃,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把握严肃性与娱乐性之间的平衡,否则就可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天马行空 贻笑大方
B:百无禁忌 功亏一篑
C:信手拈来 得不偿失
D:无的放矢 弄巧成拙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句中表达的是赞赏“文物表情包”的冲突美,并不意味着此类创意可以没有约束,A、B、D三项填入均恰当。“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强调的是写得轻松,与句意无关,排除C。第二空,“贻笑大方”指让内行笑话。多用于犯了常识性错误的语境,排除A。“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含惋惜意)。“弄巧成拙”指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文创作品可以活一些”对应“弄巧”,“未把握好严肃性与娱乐性之间的平衡”对应“成拙”,“弄巧成拙”填入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文学的互动性,是困扰文学发展的瓶颈,也是现代社会对文学的更高要求。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罗兰·巴特意识到文学对读者的限制,以及作家对读者的绝对统治,提出了著名的“作者死了”,这是现代民主思想在文学上的一次重要实践,虽然文学曾经是民主思想的热情呼唤者,________________。虽然有些作家千方百计地放低自己的身段,来聆听读者的声音,但作家的姿态基本是“我说你听”。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但文字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民主的进一步传播
B:但作家的地位只能使民主思想进行“单边式”灌入
C:但文学互动性的缺失往往使文学作品的内容高深晦涩
D:但纸质媒体的单向传播性限制了作家和读者更大范围的交流
正确答案:D
解析:整个文段讲的都是作家与读者的交流问题,且由横线后的“虽然有些作家千方百计地放低自己的身段……但作家的姿态基本是‘我说你听’”可知,横线处的转折句讲的应该还是“文学的互动性”。A、B两项都没有提及“互动”,排除。C项“文学互动性的缺失”说法错误,排除。D项恰好满足要求。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
在一项针对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调查中,当被问及“你适应中国的生活吗”时,超过60%的亚洲学生和欧美学生都选择了“比较适应”,可见伴随汉语水平的提高和对中国了解程度的加深,大多数受访者已经逐渐步入了跨文化适应中的“恢复期”,正在更加理性地认识中国,并且寻找办法解决文化休克带来的交际问题。但是,仍然有20%的亚洲学生处于“危机期”,认为“不太适应中国,对中国文化还很困惑”,而仅有8%左右的欧美学生有同样的感受。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与亚洲文化有亲缘关系的说法似乎并不成立
B:
文化距离的远近并不是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关键性因素
C:
某种意义上讲,欧美学生比亚洲学生更能适应中国文化
D:
对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决定其对该地域文化的接受程度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以一份调查引出“留学生是否适应中国生活”的话题,表示大部分留学生比较适应中国生活;然后以“但是”转折指出在不太适应中国、对中国文化存在困惑的留学生中,亚洲学生(文化距离近)比欧美学生(文化距离远)的比重要大;最后由“这说明”引出对前文的总结,横线处句子应反映调查得出的结论。前文重点在于转折之后,通过对比亚洲学生和欧美学生对中国适应情况的不同,指出文化距离的远近并不会对跨文化适应产生较大的影响,对应B。
A项,“中国文化与亚洲文化有亲缘关系”的说法文段未提及,填入此处衔接不当,排除。
C项,表述仅停留在调查数据所呈现的事实上,未体现由调查得出的结论,即文化距离的远近对跨文化适应的影响,不能起到总结前文的作用,排除。
D项,“对地域文化的了解程度”是否决定“对该地域文化的接受程度”,文段未明确指出,填入此处衔接不当;且文段说的是对文化的“适应”而非对文化的“接受”,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
10、【言语理解】一部科幻电影史,记录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工智能、量子力学、基因科技……凡此种种,皆能在其中找到影像化的足迹。科学发展必然推动社会形态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更新,随之产生的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如镜像般在科幻电影中也可管窥一二。无边的想象力在科学与哲学的双重加持下天马行空,科幻电影展示出人类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心灵图景,以及面对这些前沿问题的尝试性思考。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科幻电影带来科技以外的景象和思考
B:贯穿在电影中的情感才是永恒的底色
C:科学发展必然推动社会形态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更新
D:一部科幻电影史记录下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从三方面说明了科幻电影所记录和展现的内容。科幻电影不仅记录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展现了科学发展所带来的社会、伦理、道德等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对人类心灵图景的探寻及对前沿问题的思考。文段论述的中心是科幻电影,B、C两项未提及,排除。科幻电影不仅仅记录了科学技术的发展,D项说法片面,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