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风险。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文中对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缺法律保障
B:缺召回制度
C:缺安全审查
D:缺核心技术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可推知。
B项,文段没有提及“召回制度”,无中生有。
C项,由“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可推知。
D项,由“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可推知。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17题
2、【言语理解】
戏曲之舞追求气韵生动、兴味蕴藉,独立成章的舞段虽不多,却有极为完善的审美规范,体现为众多程式技巧,有相应的评判标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规矩”。当我们想把某种舞蹈引入戏曲时,首先应考虑这种舞蹈于戏曲是否合适。曾有人用舞剧《丝路花雨》的舞姿造型改造京剧《天女散花》,好像很贴近主题,不想天女的轻盈飘逸之态尽失,反显笨拙。从石窟壁画复原的“敦煌舞”在身形、力量、技巧方面的要求,均与戏曲之舞不同,当后者的“拧、倾、圆、曲”被替换为“双手平托、出胯冲身成三道弯”的基本体态时,戏曲的味道也就荡然无存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是所有舞蹈类型都适合戏曲
B:过多的舞蹈会破坏戏曲的韵味
C:引入戏曲的舞蹈应该符合戏曲的审美特质
D:“规矩”是戏曲之舞与其他舞蹈融合的鸿沟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句对戏曲之舞独有的特点和评判标准进行了说明;接着指出当我们想把某种舞蹈引入戏曲时,首先应考虑其是否适合戏曲,紧接着列举了两个不适合引入戏曲的舞蹈作为例子对此进行论证。由此可知,文段主旨为引入戏曲的舞蹈应该符合戏曲的审美特质,C项当选。
A项,文段强调的是“引入戏曲的舞蹈”,该项表述不明确,不如C项与文段主旨更契合。
B项,文段说的是舞蹈如果不适合戏曲会破坏戏曲的韵味而不是舞蹈过多,排除。
D项,“规矩是……鸿沟” 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
3、【言语理解】古城区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度的提升改造是必要的,但如果是通过“拆真”来为“建假”腾出地方,这样的开发改造必然是________。其实,提升改造与对老建筑的保护本来可以________,恰当的修缮,不但可以让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活力,也能够提升城区的整体质量,达到提升改造的目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顾此失彼 齐头并进
B:暴殄天物 双管齐下
C:得不偿失 并行不悖
D:舍本逐末 并驾齐驱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通过“拆真”为“建假”腾地方的开发改造是错误的,不应该的。“顾此失彼”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与句意不符,排除A。“舍本逐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文段强调的是错误的改造思路,“舍本逐末”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D。第二空,由后文“不但……也能……”可知,提升改造与保护老建筑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不会给对方带来不利影响。“双管齐下”比喻两个方面或两件事同时进行;“并行不悖”意思是同时进行,不相冲突。两者都有“同时进行”的意思,但“并行不悖”还有不相互冲突的含义,更能体现古城区通过“拆真”来为“建假”腾地方的做法是错误的,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29题
4、【言语理解】
山川地理的阻隔是把“双刃剑”,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________免受外部干扰的环境,使不同人群在漫长历史时期得以自由地各自向前发展,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封闭的环境同时也很可能________文化的活力,使其停滞不前,甚至消亡湮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构成 扼杀
B:
孕育 释放
C:
提供 消磨
D:
营造 禁锢
正确答案:C
解析:
第一空,“孕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与“环境”搭配不当,排除B。
第二空,由“使其停滞不前,甚至消亡湮灭”可知,所填词语应体现封闭的环境对文化活力的不利影响。且由“甚至”可知,其程度应比“消亡湮灭”轻。“扼杀”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或发展,程度过重,排除A。“禁锢”多搭配精神、思想等,与“活力”搭配不当,排除D。“消磨”指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与“活力”搭配恰当,且程度比“消亡湮灭”轻。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
5、【言语理解】我们置身于一个媒体异常发达的时代,现实的生活又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诱惑,想沉下心来,静心坐在书桌之前,沉浸于一本________已久的好书,似乎是一种________,有些勉为其难。即使有读书的“形态”,________缺乏读书的“心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期盼 幻想 总是
B:倾心 超脱 毕竟
C:心仪 奢望 依然
D:仰慕 妄想 终究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仰慕”的对象通常为人,不能用于表达对书的喜爱,排除D。
第二空,对应于“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诱惑”“有些勉为其难”,句中要表达的是静下心来读书的难得,“奢望”填入句中最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
6、【言语理解】在美国,自2008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从未超过5%,而高中辍学者的失业率在2009年和2010年的高峰期却增至15%以上。在所有经合组织成员中,这一趋势已经很明显:新增的工作越来越需要拥有高学历和高技能的工人。因此,很多工人正在被抛弃。麦肯锡全球研究所预计,到2020年,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出现近600万人的剩余。
这段文字所揭示的突出问题是:
A:低学历工人的失业率呈上升趋势
B:永久性失业的人群将持续增长
C: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越来越大
D:高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持续增长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了美国大学毕业生和高中辍学者两者失业率的巨大差距,然后又指出经合组织中呈现出对高学历和高技能工人需求增加的趋势,最后以麦肯锡研究所的预测结尾——美国对大学学历工人的需求缺口将达到150万人,而未完成高中学业的工人将剩余600万人。故文段说明的是高学历工人与低学历工人的就业前景差别会越来越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7、【言语理解】平心而论,自古至今闲逸都是一种奢侈品,它取决于两个一般人最难以企及的前提:物质上丰裕或者至少能够自给自足的生存自由,时间上有足够的闲余甚至或许要靠没事找事来打发时光的自由。以此二者为前提,再辅以特定的精神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来自虔敬如宗教意义上的感召,还是纯属内在的好奇,抑或是为了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至少在被称之为“科学崛起”或“科学革命”的17世纪,科学还只是极少数人方能够消费得起的“瓷器活”。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闲逸和精神需求的要求使得科学难在特定年代普及
B:时间上的闲余可以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
C:在17世纪,只有富有的人才能从事科学相关工作
D:精神需求必然来源于宗教的感召或者心灵的好奇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分析了17世纪科学还只是极少数人能够消费得起的“瓷器活”的原因:闲逸是一种奢侈品,需要生存自由和时间自由;需要特定的精神需求。A项对此概括恰当。
B项无中生有,“时间上的闲余”是闲逸的前提之一,“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是特定的精神需求的一种来源,文段未提到二者关系。
C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把“生存自由”界定为“物质上丰裕或者至少能够自给自足”,不等于“富有”。
D项中的“必然”表述过于绝对,文段论述了三种精神需求的来源,此处未提到“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17题
8、【言语理解】中国服饰被引入日本并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日本的奈良时代正值中国盛唐时期,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艺术、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韩服则是受汉服和蒙古服饰的影响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传统服装,形制上更多模仿明朝服饰。
下列说法与上述文字相符的是:
A:日本奈良时代派出的遣唐使者都是一些著名僧侣
B:韩服在形制上更多模仿中国汉朝与元朝时期的服饰
C:日本从奈良时代开始引进中国服饰并且使之制度化
D:“衣服令”是日本奈良时代模仿明朝制定的服饰制度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日本派出大批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可知,“都是一些著名僧侣”说法有误。
B项,由“韩服则是受汉服和蒙古服饰的影响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传统服装,形制上更多模仿明朝服饰”可知,说法有误。
C项,由“中国服饰被引入日本并制度化,应该是从奈良时代开始的”可得出。
D项,由“‘衣服令’就是奈良时代模仿唐朝制定的制度之一”可知,“明朝”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2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
9、【言语理解】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大相径庭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替换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目全非
B:截然相反
C:南辕北辙
D:迥然不同
正确答案:D
解析:“大相径庭”比喻两件事相差很远或截然不同。“面目全非”本身为主谓短语,不可作定语,故排除A项;“截然相反”程度过重,故排除B项;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用在句中不合适,排除C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近年来,众多电商长期耕耘数字阅读市场,造就了全民阅读热潮。政府的支持、数字出版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手机网民网络文学服务使用率的提高,以及针对多媒体信息的科技的进步,都为移动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据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近三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逐年提高,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传统图书阅读率。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全民阅读热潮方兴未艾
B:数字出版产业大规模兴起
C:电商造就了数字化阅读热潮
D:国民数字阅读已超越传统阅读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众多电商长期耕耘数字阅读市场,造就了全民阅读热潮;接着指出多种因素为移动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最后由一项调查结果进一步说明数字化阅读的火爆。数字化阅读是文段的主题,A项没有体现该主题,由此排除A;B项“数字出版产业”只是为移动阅读提供环境支持的因素之一,不是文段强调的内容,由此排除B;D项是调查结果,论证了数字化阅读十分火爆,非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