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679

发布时间:2024-01-26 22:46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当前,由于全球贸易“蛋糕”的缩小,部分经济实体借“反倾销”“特别保护税”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近年来,由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欧盟、美国等经济实体对华贸易一直存在巨额逆差,他们对此选择了日益强硬的态度,相关的贸易摩擦日见增多。
根据这段文字,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着重讲述:

A:全球贸易“蛋糕”如何缩小

B: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

C:部分经济实体的贸易情况

D:中国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贸易摩擦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阐述了全球贸易收缩的背景下,部分经济实体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倾向。而中国由于一直以来的贸易顺差地位,与相关国家的贸易摩擦日见增多。文段最后抛出了贸易摩擦日见增多这一问题,按照先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的写作逻辑,下文应围绕如何解决“贸易摩擦”展开,与此相符的只有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

2、【言语理解】从晋代一直到唐代,嘲笑一个人土气缺乏良好教养,不懂得上流社会的卫生习惯,往往就会说此人“不识澡豆”。澡豆是魏晋南北朝时发明的高档卫生清洁用品。此前人们盥洗的时候,去除油污的手段基本上只有米汤、面汤以及天然的皂角。澡豆则是以各种豆子研成的细末作为主料,利用豆角天然具有的去除油污的性能来清洁皮肤。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澡豆是上流社会发明的

B:澡豆的出现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

C:普通百姓很少使用澡豆

D:澡豆的除污能力是米汤、面汤和皂角所远远不及的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的“上流社会”“高档卫生清洁用品”等关键词语可知,澡豆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普通百姓很少能使用,所以C项正确。A项,由“澡豆是魏晋南北朝时发明的高档卫生清洁用品”无法推出澡豆是上流社会发明的,排除。B项,文段未提及澡豆出现的原因,排除。D项,文段只是提到米汤、面汤、皂角以及澡豆这几种去除油污的方法,并没有对比它们的去污能力,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在古罗马帝国,当古罗马人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族群,帝国的控制权转移到了由多民族精英组成的群体,伊利里亚人、高卢人和迦太基人继续传承和发扬着古罗马文化;在伊斯兰帝国,当阿拉伯人失去对伊斯兰世界的控制权,埃及人、伊朗人和柏柏尔人继续发扬着穆斯林文化;对欧洲帝国主义而言,当欧洲人失去了对全球的控制权,西方文化对印度人与非洲人的融合、渗透也不言而喻。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帝国的建立者失去主导地位后,他们创立的文化仍会得到传承

B:帝国的统治精英所传播的文化理念常常具有普遍和包容的特性

C:文化的多元性使帝国能够在单一的政治框架下纳入不同的种族

D:帝国对不同族群和人种的统治力主要体现在文化层面的控制上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古罗马帝国的古罗马人失去控制权后,其他人继续传承古罗马文化;然后介绍了阿拉伯人失去对伊斯兰世界的控制权后,其他人继续发扬伊斯兰文化;最后介绍了欧洲人失去对全球的控制权后,西方文化仍在与各地文化相融。文段为并列结构,主要介绍了三个地区曾经的统治阶级失去统治地位后,其曾经建立的文化仍在被传承,A项与之一致。B项强调统治精英所传播文化的特性,C项强调文化多元性的意义,D项强调文化层面对族群和人种的控制,均未体现文化的继承。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9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9题

4、【言语理解】荆轲,那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勇士,在我国历史上是个特有的文化符号。然而,在手游里,“荆轲”二字变成了刺客家族世代传承的名号;刘备变成了肩扛火枪身穿风衣的黑帮教父;“刺秦”的故事也被胡编乱造得南辕北辙……在手游里,几千年来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变得面目全非。这对缺少历史知识的少年儿童来说很容易产生迷惑,历史在这里,真成了可以“被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最适合做以上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手游也需要尊重历史

B:手游不该“游戏”历史

C:对历史的演绎不能过火

D:历史不该被手游过度消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列举了“荆轲”“刘备”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在手游中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例子,强调这种现象容易给缺少历史知识的少年儿童带来迷惑,旨在说明历史不应该被手游篡改、扭曲。
与A项的“需要尊重历史”相比,B项的“不该‘游戏’历史”表述更明确,表达了手游虽然是游戏,但在历史问题上也要恪守底线,承担责任的意思,作为标题更吸人眼球。
C项未提到“手游”,排除。D项文段批判的不是过度消费,而是手游对历史的歪曲,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3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5、【言语理解】没有心痛的感觉,认识不到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差距,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思考,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考证,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的精神,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更加不是科学的态度。但喧哗过后,我们更应对诺贝尔奖热多几分“冷”思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谨 独立 奉献

B:辩证 细致 独立

C:独立 严谨 思辨

D:深刻 思辨 严谨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没有……一味地……不是科学的态度”的句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一味”后的词句构成反义对应关系,即:不一味追捧国外获奖者,要求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保持自信;不一味求全责备,要求保证“严谨”的考证态度;不一味看重奖项,要求我们辩证、全面地看待获奖者的努力与回报,时时“思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5年福建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3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4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0题

6、【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专家介绍,占地17亩的成都博物馆将与天府广场区域周边建筑风格相融合,具有传统、时尚的成都特色。

B:《中共党建辞典》已经收录了“网络反腐”的词条,这表明我党正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反腐,监察官员廉洁自律。

C:从第一声啼哭开始,眼泪便成为人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点缀,心灵创伤、肉体疼痛等原因都可能使人落泪。

D:关于给乙肝病毒携带者颁发健康证的问题,国家相关文件从理论和政策两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说明。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后一分句语序不当。可改为“从理论上做了详细的说明,从政策上做了明确的规定”。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

7、【言语理解】年度热词勾勒大事小情,不仅反映国家大事、________时代主旋律,还有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深切________,展现了过去一年的社会变迁和生活万象。而透过“内卷”“躺平”“鸡娃”“双减”“干饭人”等热词,我们还可________当下独特的社会景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切合 感触 了解

B:把握 感受 体验

C:蕴含 体察 窥见

D:贴近 关怀 透视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句意及“、”可知,所填词语与“反映”语意相近,应表达“年度热词体现了时代主旋律”之意。“把握”指思想上理解,掌握;抓住。其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B。
第二空,由“展现了过去一年的社会变迁和生活万象”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表达通过年度热词可以了解、感受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意。“感触”指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绪。“关怀”指关心,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两词均与句意不符,排除A、D。“体察”指体会和观察,填入符合句意。
验证第三空,“窥见”指暗中看出或觉察到。其填入体现了通过年度热词还可以窥探到社会景观之意,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从胎儿到坟墓,《民法典》保护中国人生老病死的各个阶段,________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保护的范围相较于之前的单行法也更加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涵盖  广泛

B:

覆盖  普遍

C:

包括  宽泛

D:

囊括  全面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由“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可知,所填词语应表达民法典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指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囊括”指把全部包罗在内。句意为《民法典》的法律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不能说《民法典》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都包罗在内,两词填入均不符合句意,排除C、D。

第二空,句意是民法典保护的范围比之前的单行法更广,所填词语应修饰“范围”,表示范围广。“广泛”填入恰当。“普遍”与“范围”搭配不当,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1题

9、【言语理解】如果很难向一侧游出,可以漂浮在水面________,直到流势明显减缓后,再向一侧努力游出。如果已经________,应不失时机地大声疾呼或发出其他有效求救信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势利导 筋疲力尽

B:随波逐流 力不从心

C:左右逢源 计穷力竭

D:见风使舵 殚精竭虑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左右逢源”多形容为人处世圆滑,巧于应对。与被动漂浮在水面的语境无关,排除C。“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方向加以引导。由后文的“直到流势明显减缓后,再向一侧努力游出”可知,此处不存在有利的方向可以加以引导,且漂浮在水面的目的是避开迅猛的流势,排除A。第二空,“力不从心”指心里想做,但是力量或能力够不上;“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对应“大声疾呼或发出其他有效求救信号”,“力不从心”填入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虽然没有法律强制力做支撑的道德是虚妄的,但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也总是会显得________,这种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法律的外在属性与道德的内在属性之间的矛盾。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如果道德不立,人心善变,那法律终会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形见绌 回天乏术

B:爱莫能助 孤立无援

C:左支右绌 独木难支

D:捉襟见肘 力所不逮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力不从心”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的无力感。四个词语填入均无不妥,可转换思路看第二空。
第二空,由“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可知,如缺少道德的支撑,仅剩下法律一种力量,必然陷入孤立、独力难支的境地,“独木难支”填入最恰当。“回天乏术”强调病入膏肓,难以挽回;“孤立无援”强调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的无助状况;“力所不逮”强调力量小,做不到。A、B、D三项均不能与前句的“共同支撑”“道德不立”构成呼应,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4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