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666

发布时间:2024-01-25 9:18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当然,想象并不是凭空________的。丰富的想象来源于知识的广博和平时对生活深入、细致的观察。观察就要用专业的角度去关注、________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汲取、思索、分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撰 体验

B:虚构 体味

C:捏造 体会

D:臆造 体察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体味”“体会”与“事物”搭配不当,可排除B、C。
再看第一空,“杜撰”虽有虚构、臆造之意,但其常与“人物”“故事”等搭配,与“想象”搭配不当,排除A。“臆造”指凭主观意想编造,符合“想象”的特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0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2、【言语理解】尽管从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上看,农业所占的比重低于第二、第三产业,但对于一个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0%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无粮不稳。没有广大农民的普遍小康,没有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就会不稳,实现全面小康和高水平小康的战略目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大局,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不能只算GDP贡献率一本账,更要算改革发展稳定全局这本大账。
这段文字着重强调的是:

A:农业的基础地位

B:农村的经济发展

C:农民的生活质量

D:农村的社会稳定

正确答案:A

解析:材料主要讲的是农业的重要地位,农业是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第一句强调无粮不稳。第二句强调农村的发展是整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第三句强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稳定全局。三句话都围绕农业的基础地位展开论述。A项正确,B、C、D三项均非文段强调内容。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航天科技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的最高水平。它带动了基础科学研究、促进了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由此形成的经济、社会效益虽是隐性的,却更惊人。在新材料领域,有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研制并投入民用的1100多种高科技材料中,有80%是因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而研制的。与此同时,航天科技对各种设备、元器件的要求极高,由此,中国航天的每一个进步,都“逼迫”电子产业、装备制造业不断换代升级,而这些的终极受益者,还是普通百姓。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航天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全方位发展

B:航天产业的发展提高了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

C:航天产业的繁荣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了一个互动的产业链

D:航天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群众生活的改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航天科技形成的经济、社会效益惊人,然后列举新材料领域和电子领域两方面的例证来论述这一观点,最后指出航天业进步的最终受益者是普通百姓。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航天科技对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影响,D项与此相符。
A项仅着眼于航天科技本身,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B项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C项“形成了一个互动的产业链”文段没有涉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4、【言语理解】大数据是指规模极其巨大,以致很难通过一般软件工具加以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有用资讯的海量数据。其具有大量、高速、多样和价值四个特点,被认为是人类新世纪的“新财富”,价值“堪比石油”。发达国家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制高点的重要目标,就是个明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数据在处理上还存在技术难度

B:大数据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价值

C:发达国家在开发利用大数据上已经先行一步

D:开发利用大数据已成为国家竞争的一个热点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讲述什么是大数据;接着通过列举大数据的特点,进一步强调大数据具有巨大的价值;最后又通过发达国家纷纷开发利用大数据的现象,再次证明了大数据的巨大价值。B项为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当选。
A项为介绍概念的内容,C、D两项是举例论证的内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8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3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6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77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8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3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5、【言语理解】穿越八百载风雨,大足的千手观音已“________”。幸得文物修复师的双双妙手,方令这尊“大足石刻的精华”保有________的希望。可惜,妙手救得了石像,却难以医治这一行当________的顽疾。文物修复师队伍极为窘迫的现状之下,是我们对于文物命运的担忧,更是对于文物修复技艺如何传承的追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病入骨髓 否极泰来 难以为继

B:病入膏肓 重现风采 后继乏人

C:病骨支离 重见天日 后继无人

D:病魔缠身 枯木逢春 青黄不接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已”“保有……希望”可知千手观音到了很难挽救的地步。“病骨支离”形容病体十分衰弱。“病魔缠身”指长期患病。两者均未体现“难以挽救”之意,排除C、D。“病入膏肓”指疾病已到了不可救治的地步,也比喻情况严重,无法挽回。“病入骨髓”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等。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否极泰来”指坏运到了尽头好运就来了。此处说的是“大足的千手观音”这一文物的修复问题,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排除A。“重现风采”指重新显现原来的风度神采。填入符合题意。将B项代入第三空验证,“后继乏人”指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与文物修复师极为缺乏的语境相照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6、【言语理解】合乎人类更高层次需求的社会救助,“皆有所养”是不够的,因为人类还有尊严,人的尊严是统领个人权利的核心价值。体面的、合乎人类尊严的基本生活,不仅体现在物质需求,还体现在精神需求。通俗地说,人不仅要“肚皮”,还要“脸皮”。反窥现实,不论是企业赞助、单位捐赠、政府慰问,都喜欢大张旗鼓地搞捐赠仪式,让领导、捐赠者与受赠人合照、录像,再大肆宣传,不太顾及受赠人的颜面。为了杜绝不合条件者申请救助款,主办单位往往采取将受助人张榜公示、接受举报的办法,让受助者的尊严荡然无存。一些贫困中学生、大学生怕打上贫穷烙印被人瞧不起,干脆放弃申请救助。
这段文字,作者意在强调:

A:目前社会上一些救助行为没有顾及受助人的尊严

B:不顾及受助人颜面的救助行为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C:救助,应该满足受助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

D:社会救助中,受助人的尊严应该得到更多考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社会救助不能仅止步于“皆有所养”,因为尊严对人很重要。然后批评了现实中一些救助不顾及受助人尊严从而导致救助不能实现预期目的的现象。由此可知,文段旨在提醒社会救助在提供物质救助时要注意方式,多考虑一下受助人的尊严,对应D。A项指出问题,B项论述危害,均不涉及对策,排除。C项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并列,而文段强调的是不要忽略精神需求,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7、【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表达准确的一句是:

A: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B:他见老领导生活条件很差,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

C: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

D:以每个人发100元钱来应付拖欠农民工工钱问题,这种做法只能是扬汤止沸。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的“清规戒律”多指不合理的条条框框,是应该否定的,适用于孔子的话不妥,此处应用“金科玉律”。B项“恻隐之心”意为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形容“老领导”不妥。C项“雪上加霜”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句中“受到处分”和“停职”是某局长咎由自取,不能算“灾难”,故此处用词不当。D项,“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发100元钱应付拖欠农民工工钱的办法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表达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8、【言语理解】成语是汉语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具有________的特性,常常在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这就使得汉语表述简洁而又传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龙点睛 言简意赅

B:深入浅出 正本清源

C:言简意赅 画龙点睛

D:正本清源 深入浅出

正确答案:C

解析:“正本清源”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用在句中形容“成语”的“特性”或“作用”不恰当,排除B、D。与“言简意赅”相比,“画龙点睛”用来修饰“作用”更恰当,排除A。“言简意赅”与“画龙点睛”分别对应末句的“简洁”与“传神”。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9、【言语理解】大众是聪明而挑剔的,对那些________、故作高深的东西,那些________、不着边际的东西,往往会表示“不感冒”而转头走开,讲空话、大话、套话、老话、重复话、累赘话,只会让生动活泼的理论变得________,让富有内涵的理论显得胶柱鼓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弄虚作假 好高骛远 一潭死水

B:声张造势 天马行空 死气沉沉

C:故弄玄虚 不切实际 面目可憎

D:扭捏作态 徒有虚名 生吞活剥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顿号可知,所填词语应与“故作高深”语义构成并列关系对应。“扭捏作态”多指人的性格方面,不适用于“理论”,排除D。“弄虚作假”指用虚假的东西来蒙骗人。“声张造势”指把事情、消息等传出去,制造声势。两者均不能与“故作高深”在语义上构成并列,排除A、B。“故弄玄虚”指故意玩弄花招,让人捉摸不透。符合题意。将C项代入第二空验证,由顿号知,所填词语应与“不着边际”语义并列。“不切实际”指指不符合实际,符合题意。将C项代入第三空验证,“面目可憎”形容人的容貌或样子令人厌恶。对应前文的“大众是聪明而挑剔的”“表示‘不感冒’而转头走开”可知,此处填“面目可憎”能体现“讲空话、大话、套话……”给大众的坏印象,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10、【言语理解】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是由多方面力量组成的,媒体监督不应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应“一枝独秀”,因为这个体系还应该包括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的缺失,都会使整个体系出现明显漏洞。单纯依靠一种监督力量,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同的监督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媒体监督相对于制度监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种非强制性监督,不仅受制于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媒体监督的效果尚不理想

B: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足够重视

C: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

D:强制性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单纯依靠媒体监督一种监督力量的不安全性,然后说明媒体监督的非强制性监督性质使其效果受制于舆论环境和监督对象的态度的局限性,由此得出结论:不应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寄托在媒体监督上。而相应地,文段针对的问题便是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期望,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
A项,由“不仅受制于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可知,媒体监督效果不足只是文段论述的一个方面,不全面。B项,文段论述主题是“媒体监督”而非“社会监督”,且“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重视”文段也未涉及。D项,文段强调的是除了媒体监督,还应发挥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方面作用,而非仅强调强制性监督。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