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当人类把其自身的存在完全寄生在由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可见的”虚妄之中的时候,很难想象人们还能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和良心底线,而不是跟着社会发展的“巨龙”一起越界,飞到吞噬一切良知和道德的“黑洞”之中。试图用可见性的物质财富填满“存在”这个黑洞的最大悲剧在于:“没有谁能跑赢欲望,总有一天,你填入了所有的东西,却无力地发现,那个黑洞还在。物质也许能带来短暂的一次次快乐,但绝非幸福。”最终,很多人为了填满自我存在的那个巨大深渊,不自觉地把自己整个地埋葬在物欲的巨大黑洞中。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人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B:物质能够解决停留在虚妄之中的存在难题
C:物欲时代不存在最基本的道德和良心底线
D:人的存在应当超越“可见的”物欲性追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人类将自身完全寄生在“可见的”虚妄之中时很难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和良心底线,然后说明用物质财富填满“存在”这个黑洞并不会带来幸福,反而会把自己陷入物欲的巨大黑洞无法自拔。由此可知,文段意在提醒人们不要陷入对“可见的”物欲的盲目追求。只有D项与此意相符。
B项与文段观点相悖,排除。A项“人的存在本质”非文段重点,文段强调的是要超越“黑洞”;C项“不存在”说法过于绝对,文段强调的是“很难守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2、【言语理解】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可知,中国古代在评判文学作品时很看重作者的人格。A项“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现也指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符合题意。
B项“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即认为文学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C项“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D项“诗以言志”指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三者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6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6题
3、【言语理解】随着人类生命的延长和对生活健康品质的个性化需求,制造业正在从以满足人类对交通和能源的需求向满足人类对生命健康的需求________,人工关节、人工肝脏等的________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工关节等产品仍然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缺陷,人类期待着制造出人造组织甚至人造器官,用以替换受损组织或器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变 崛起
B:拓展 成功
C:迁移 出现
D:变化 更迭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转变”指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拓展”指开拓发展。“迁移”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变化”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根据常识可知,制造业即使有了新的使命,仍然要满足人类对交通和能源的需求,故第一空填“转变”“迁移”“变化”都不恰当,只能选“拓展”。
第二空填“成功”也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爱、敬畏、献身精神、同情心、辨别善恶的能力以及将理想付诸行动的执行力,这些素质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过去,孩子们是从他们所处的文化中、生活的内容里接受了这些品质。现在我们却目睹了所有这些品质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崩溃。如果不想让孩子们失去培养这些人类宝贵品质的机会,就必须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教育对培养品格的重要性
B:人类品质的崩溃对孩子的影响
C:孩子们是如何学会人类品质的
D:人类的诸多品质已渐渐崩溃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一些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品格。然后指出现在这些品质在世界大部分地方崩溃。最后给出对策——必须有意识地依靠教育来培养他们。故文段强调的是要靠教育去培养孩子们的品格,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两项文段没有谈及。D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5、【言语理解】________国防和军队改革,________军事战略指导,________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善 深化 加强
B:深化 完善 加强
C:加强 深化 完善
D:深化 加强 完善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习惯搭配,“深化”与“改革”、“加强”与“指导”、“完善”与“体系”均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9题
6、【言语理解】为了消灭农田里的害虫,人类发明了三万种以上的农药。虽暂时控制了虫害,但同时消灭了昆虫的天敌,消灭了蜜蜂,导致一些蔬菜瓜果不能传粉。杂草会与庄稼争营养、水分和空间,于是有人发明了除草剂。除草剂虽然暂时控制了杂草,但也促进了杂草进化,使之变得更难对付。更糟糕的是,除草剂同时也消灭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一些原本具有固氮能力的固氮菌,乃至将多余氮素还原为大气中氮气的反硝化细菌也遭到了伤害。没有杂草呵护,农田变成光板地,雨季非常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农业的发展不能过度依赖现代科技
B:研制精准杀灭虫害农药的紧迫性
C:既有农业生态系统被扰乱后的危害
D:现代农业技术有利有弊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为了消灭害虫,人类发明了农药控制虫害,然后以“但”转折指出这也消灭了昆虫的天敌和蜜蜂,导致一些蔬菜瓜果不能传粉;接着指出人类发明了除草剂来控制杂草,又以“但”转折指出这使得杂草更难对付,除草剂还消灭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使得农田变成了光板地,造成水土流失。故文段为并列结构,意在说明人类发明的农药、除草剂扰乱了原本的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C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表述错误,文段主要说明的是农药、除草剂对农业的危害,且“农药、除草剂”不等同于“现代科技”,排除。
B项“研制……的紧迫性”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且“农药”反映的问题只是文段举例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D项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是农药、除草剂对农业的危害,且“农药、除草剂”不等同于“现代农业技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8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
7、【言语理解】在《士兵突击》这个没有坏人的世界和极端 的情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却那么热烈、那么戏剧性,它把观众卷入其中并 他们沉睡的正义感、神圣性,通过理想化的存在体验催生道德的价值观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纯净 诱导
B:纯粹 诱发
C:干净 诱导
D:纯洁 诱发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根据原文,应该是唤醒“沉睡”的正义感、神圣性,所以应选“诱发”,排除A、C。纯粹:不掺杂其他成分的;无掺和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纯洁:纯厚清白,纯正洁净。由“极端”和“没有坏人的世界”可知选“纯粹”合适。所以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
当前,电子产品的使用成为一种大趋势,很多儿童青少年习惯于在网上学习和娱乐,近视防控难度加大。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应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要坚持医防协同的防治策略,开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视觉健康服务。儿童青少年近视是公共卫生问题,必须从健康教育入手,以公共卫生服务为抓手,培养儿童青少年和家长的自主健康行为,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
下列关于保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措施,文中未涉及的是:
A:
限制校园内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
B:
重防重治,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C:
长期坚持常态化的视觉健康服务
D:
大力宣传视力健康科普知识
正确答案:A
解析:
A项,“限制校园内学生的网上学习时间”文段未涉及,当选。
B项,由“应改变‘重治轻防’观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要坚持医防协同的防治策略”可推知,排除。
C项,由“开展覆盖生命全周期的视觉健康服务”可推知,排除。
D项,由“积极宣传推广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视力健康科普知识”可推知,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4题
9、【言语理解】①于是,弘扬古老的节气,不是从古籍中摘录关于节气物候的词句,而是需要能下苦功夫,耐得住寂寞,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节令物候的本土化描述
②随着疆土的扩展,人们早已发现气候并无通例
③立春一候,在东北,距离“东风解冻”尚远。立冬一候,在海南,只能在冰箱体会节气所说的“水始冰”
④古老的物候,似乎更具有史学意义和文化价值,于今天无法承担坐标的职能
⑤各地的物候完全无法以同一标尺进行“一刀切”的表述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②①④
B:③⑤②④①
C:②③⑤④①
D:④②③①⑤
正确答案:C
解析:②说“人们早已发现气候并无通例”,③以东北的立春、海南的立冬为例具体说明,故③应紧接②后,排除A、B。④指出“古老的物候,似乎……于今天无法承担坐标的职能”,①以“于是”承接④提出的问题,给出对策,即“弘扬古老的节气……完成前人没有完成的节令物候的本土化描述”。故④①相连,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22题
10、【言语理解】科学精神就是怀疑、批判和不断自我扬弃的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的长处也许就在于其具有内在的纠错机制。人类的认识史不仅是不断推进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也是不断试错纠错的过程;它不仅需要丰富知识宝库的劳作,而且需要清除库存赝品的智慧和勇气。
下列说法概括主旨最准确的是:
A:科学精神的内涵
B:人类认识史的发展规律
C:内在纠错机制的产生过程
D:人类不断推进未知到已知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属于总分结构,第一句是主旨句,第二、三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科学精神为什么是怀疑的、批判的和自我扬弃的。所以答案应是第一句的转述,显然A项比较符合题意,其他三个选项是对第二、三句内容所做的部分概括,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