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663

发布时间:2024-01-25 1:25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当人类把其自身的存在完全寄生在由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可见的”虚妄之中的时候,很难想象人们还能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和良心底线,而不是跟着社会发展的“巨龙”一起越界,飞到吞噬一切良知和道德的“黑洞”之中。试图用可见性的物质财富填满“存在”这个黑洞的最大悲剧在于:“没有谁能跑赢欲望,总有一天,你填入了所有的东西,却无力地发现,那个黑洞还在。物质也许能带来短暂的一次次快乐,但绝非幸福。”最终,很多人为了填满自我存在的那个巨大深渊,不自觉地把自己整个地埋葬在物欲的巨大黑洞中。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人的存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

B:物质能够解决停留在虚妄之中的存在难题

C:物欲时代不存在最基本的道德和良心底线

D:人的存在应当超越“可见的”物欲性追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人类将自身完全寄生在“可见的”虚妄之中时很难守住最基本的道德和良心底线,然后说明用物质财富填满“存在”这个黑洞并不会带来幸福,反而会把自己陷入物欲的巨大黑洞无法自拔。由此可知,文段意在提醒人们不要陷入对“可见的”物欲的盲目追求。只有D项与此意相符。
B项与文段观点相悖,排除。A项“人的存在本质”非文段重点,文段强调的是要超越“黑洞”;C项“不存在”说法过于绝对,文段强调的是“很难守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2、【言语理解】相传约在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古北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________了佛教。那个年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社会________不安、新旧思想________和宗教生活盛行的时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明 动荡 出现

B:发明 变迁 交替

C:创立 变迁 出现

D:创立 动荡 交替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发明”指创造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创立”指首先建立。释迦牟尼建立佛教应选“创立”,排除A、B。
第二空,“动荡不安”为固定搭配,用来形容局势不稳定,而“变迁”不能与“不安”搭配,排除C。
第三空,“思想交替”为习惯表述。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3、【言语理解】在需要逐级请示、层层审批的制度下,我们已然习惯了对权威的________,对经验的________,对实证研究的________,如何能够培育出自由创新的文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顺从 相信 轻视

B:服从 相信 藐视

C:顺从 轻信 藐视

D:服从 轻信 轻视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顺从”指在他人的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做的倾向,即接受他人请求,使他人请求得到满足的行为。与“权威”不搭配,排除A、C。“服从”个体在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意志的压力下,被迫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与“权威”搭配恰当。
第二空,由问句“我们已然习惯了对权威的……如何能够培育出自由创新的文化?”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现消极色彩,“轻信”填入恰当,排除B项的“相信”。
第三空,“轻视”指不重视、不认真对待。填入恰好符合题干“不重视实证研究”之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6题

4、【言语理解】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________,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莫衷一是 屡见不鲜

B:自以为是 数不胜数

C:各行其是 不一而足

D:积非成是 层出不穷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与“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行无依归”是并举关系,所填词语应包含价值观不统一之意。“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积非成是”指长期沿袭下来的谬误,会被认为是正确的。两词填入均不符合文意,排除B、D。“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去做,强调“行动”,而文意强调的是思想观念上的不同,排除C。“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填入符合句意。
验证第二空,句意为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在现在都是常见的。“屡见不鲜”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6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1题

5、【言语理解】艺术博物馆经过近200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艺术家的机构”演变为今天“公众的艺术机构”。艺术博物馆的馆长、总监、策展人发现,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和捐赠人、收藏家、同行打交道,而是如何把没有受过艺术教育、缺乏相关的艺术体验的普通人吸引到艺术博物馆里来。潜在的观众群不进博物馆是因为他们不懂艺术史,缺乏相关的艺术体验,一直认为博物馆不欢迎他们,里面没有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消除这种“不舒服感”首先需要淡化艺术博物馆的精英色彩。艺术并不只关乎大人物,更关乎普通人。从社会学角度讲,后者更重要。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艺术教育的普及将大众引向博物馆

B:去精英化是当下艺术发展的方向

C:艺术博物馆应主动贴近普通大众

D:公众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层次不断提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指出艺术博物馆发展至今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把普通人吸引到艺术博物馆里来。接下来具体说明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办法:艺术博物馆需要淡化精英色彩,即艺术博物馆应主动贴近普通大众。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6、【言语理解】目前的全球治理体系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经过长时间博弈和磨合后逐渐形成的。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这一体系仍存在许多合理性,对人类和平与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治理体系及其体制机制未能适应新情况,出现了许多问题,亟需进行改革;二是现代化先发国家在这一体系中仍占据主导地位,长期把控国际外交话语权,将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贯穿于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体制机制。因此,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体制机制,就必须正视上述两方面。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路径

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C:全球治理体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D:当前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说明全球治理体系是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接着指出当前的全球治理体系存在两方面问题,并对此具体说明;最后由“因此”引出结论,即“要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及其相应体制机制,就必须正视上述两方面”。重点关注尾句,文段尾句提出一个结论,根据行文逻辑,下文应围绕该结论继续展开论述,表示应如何正视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对应A。
B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与文段论述重点“全球治理体系”不相符,与文段衔接不恰当,排除。
C项,文段主要是论述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尾句强调应正视该问题,故下文不应对“机遇”进行论述,排除。
D项,“制度缺陷”属于本文信息,不应再出现在下文,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44题

7、【言语理解】北京奥运会的圣火跨越了千山万水,传遍了五洲四海。无论哪个民族、哪种文化、哪种信仰的人们,都会从奥运圣火的传递中,感受到它彰显的进取精神,领悟到它承载的友谊信息,体会到它倡导的和平宗旨。“圣火”的传递,________________。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世界各地了解北京奥运会,把世界人民汇聚到五环旗下

B:表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色,把世界人民汇聚到五环旗下

C:让世界各地了解北京奥运会,弘扬了和平与友谊的奥运理念

D:表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特色,弘扬了和平与友谊的奥运理念

正确答案:A

解析:横线处句子是文段的总结句。文段第一句说的是奥运会的圣火传遍了“五洲四海”。第二句说的是世界各地人们从圣火的传递中感受到了奥运的精神。两句话均强调世界各地,即强调了“圣火”的世界性,“世界各地”能体现此内容,排除B、D。“和平与友谊”在前文已提及,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8、【言语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天气事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卫星资料显示,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使得地球变得更绿,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复杂的,并不总是好事。例如,在澳大利亚,有些植物消耗了更多的水分,从而使得河流流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这种改变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都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自然变化之上,这使得我们很难判断出气候变化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难以区分这些变化中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为造成的。但是,长期的研究结果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持续变化着的状态是一个“新常态”。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能使地球变得更绿,这种变化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

B: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导致植物过分生长,而植物的生长使得河流流量减少,可见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带来的都是不利的结果

C: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造成的,二者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之上

D: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持续变化着的状态是一个“新常态”,这是长期研究得出的不容置疑的结果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使得地球变得更绿……这种改变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可知,该项理解正确。
B项,由“……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复杂的,并不总是好事”的表述可知,“都是不利的结果”表述过于绝对,该项理解错误。
C项,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都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自然变化之上……难以区分这些变化中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为造成的”可知,该项理解正确。
D项,由“长期的研究结果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持续变化着的状态是一个‘新常态’”可知,该项理解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

9、【言语理解】原本生长于三峡地区的野生猕猴桃,于上世纪初被带到新西兰培育。如今这种被命名为“奇异果”的水果,每年给新西兰带来3亿美元收益。“出口”到中国后,每公斤售价50元。
这段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A:中国没有很好开发野生猕猴桃的价值

B:新西兰的环境更适合野生猕猴桃生长

C:“奇异果”的价值优于野生猕猴桃

D:野生猕猴桃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意在说明中国没有很好地开发野生猕猴桃的价值,而被新西兰引入并开发后,重新高额“出口”到中国,使新西兰获取利益。关于新西兰环境与中国环境哪个更适合野生猕猴桃的生长,题中没有说明,B项排除。“奇异果”就是野生猕猴桃,C项排除。D项较片面。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①他直起腰,快步朝前走去
②五分硬币从他手指缝钻出,掉到地上
③后面传来低低的细语和响亮的、富有节奏的高跟鞋敲打路面的声音;恍惚间,他看到了那熟悉的,随风摆动的裙子
④他朝着校门外的瓜子摊儿走去,手伸进裤兜……
⑤只有那五分硬币静静地躺在那里……
⑥他弯下腰,刚要将它拾起……
⑦高跟鞋的声响也渐渐远去。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②⑥③①⑦⑤

C:②⑤①③⑦⑥④

D:⑤⑥③④②⑦①

正确答案:B

解析:由①的“他直起腰”,⑥的“他弯下腰”可知,⑥应排在①之前,排除A、C。⑥中的“它”指代的是②中掉到地上的硬币,因此⑥应在②之后,且⑤“只有那五分硬币静静地躺在那里……”言有尽而意无穷,明显应放在句尾引人回味,而不是放在开头引出故事,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