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合3657

发布时间:2024-01-24 12:48     浏览量:31

1、【言语理解】当人们需要作出可靠判断,以决定在复杂情势中应如何行动时,理性是最可信赖的工具。非理性工具,诸如预感与习惯,虽亦常被使用,但是当事关重大之时,或者当成败取决于所下判断的关头,诉诸理性无疑最易获得成功。我们已经拥有一些经受了长期检验的合理方法,能够用来判定究竟何者为宜,何者为真;也已拥有一系列业已得到确立的原理,可以指导我们从已知的东西引申出推论。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理性是人们作出判断最可信赖的工具

B:理性已经存在了一套可以帮助人们做出可靠判断的方法

C:非理性工具在人们需要作出可靠判断时不可信赖

D:依理性作出的对复杂情势的判断不会出错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后面的内容是对此的进一步说明。由此很容易得出A项为正确答案。B项“判断的方法”不是文段重点,C、D两项“不可信赖”“不会出错”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所谓宽容乃是说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其重要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无论流派怎么不同,但同样注重个性的发展,现象上或是反抗,在全体上实是继续,所以应该宽容,听其自由发育。
关于“宽容”,这段话没有提及的内容是:

A:宽容乃是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

B:宽容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

C:宽容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

D:宽容始终是新兴流派对于已成势力的反抗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所谓宽容乃是说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可知,宽容的主体是已成势力,客体是新兴流派,即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一种态度,D项将主客体关系倒置,且说法错误,不符合文段意思,当选;其他三项文段都有涉及。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2题

3、【言语理解】一座城市,究竟该有怎样的形象?宽广的道路,直达云霄的高楼,整齐划一的环境,当然都是目之所及的形象。但这些恐怕还不是全部,还有一个由“目之所及”向“心之所及”的扩展。比如城市成员的精神面貌,城市对外来人的包容之心,良好的政治生态,文化的繁荣,民生的保障……如果说“目之所及”是外在的,“心之所及”就是内在的;如果说外在的形象只是表面,内在的形象则是灵魂。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更应注重内在形象的塑造

B:城市发展应遵循由内向外的路线

C:形象是城市对外交流发展的名片

D:民众是城市形象展现的重要力量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城市的外在形象引出城市的内在形象,并指出“如果说外在的形象只是表面,内在的形象则是灵魂”。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城市的内在形象,A项与此相符。B、C、D三项在文段中均未体现,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好的食物并不是由食物的营养决定的,它主要来自个人的偏好或者说口味。当然,口味的形成与地方的自然资源、生计模式和家庭环境等密切相关。然而,口味,一旦定型,就成为我们的身体习性和倾向,甚至成为人们精神气质的一部分,难以改变。就解释了虽然我们现在保存食物的方法更为多样、新鲜食物的获得更为便捷,尤其是家庭冰箱在乡村基本普及的情况下,人们依然习惯腌制食物,倾向于“够味”食物的原因。
文中画线部分“这”指的是:

A:对食物好坏的判断标准具有个体差异性

B:身体习性影响人的生活习惯和精神气质

C:口味形成过程中情感因素比环境因素更重要

D:人们的饮食偏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正确答案:D

解析:“这”出现在文段中间部分,根据就近原则,其指代的内容应是前文提到的内容。“这”所在句子的前文提到“口味,一旦定型,就成为我们的身体习性和倾向,甚至成为人们精神气质的一部分,难以改变”,因此“这”指代的内容是口味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对应D。
A项,强调的是对食物好坏的判断标准,与“这”指代内容无关,排除。
B项,文段介绍的是口味定型后成为人们精神气质的一部分,未介绍身体习性对人的生活习惯和精神气质的影响,该项表述错误,排除。
C项,“情感因素”文段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0题

5、【言语理解】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提振了农业工作者的信心,也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奏响序曲。

A:虽然

B:如果

C:不仅

D:既然

正确答案:C

解析: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后句的“也”搭配,表示递进关系。“虽然”与“但是”搭配表转折,“如果”与“就”搭配表假设,“不仅”与“也”搭配表递进,“既然”与“就”搭配表因果。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前景不明和资金链吃紧的压力下,多数跨国公司基于实际的考虑,开始实行战略性收缩,以期回笼资金,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此同时,另一些跨国公司基于对未来的判断,提高了新兴市场和新兴产业在全球战略中的比重,抢占下一个繁荣的先机。例如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某跨国公司在全球裁员数以千计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向亚太地区提供了7.4亿欧元的资金发展新业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跨国公司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了不同策略

B: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点

C:金融危机迫使很多跨国公司进行局部性的战略收缩

D:发展新兴市场和行业是经济复苏的一条捷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中“与此同时”前后阐述了在金融危机这一背景下,不同的跨国公司采取的两种不同应对策略。B项由原文不能得出,属过度推断。C项只涉及了文段中所说的一种策略,比较片面。D项也只涉及文段中一种策略,且“捷径”的表述也不十分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6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

7、【言语理解】每当事件发生,人们总有在第一时间获知真相的冲动。如果权威信息无法及时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就容易给小道消息提供空间。一旦人们关于事件的印象固化,官方再怎么表态,都会被“有色眼镜”推敲,再怎么依法处置相关人员,重新赢得社会信任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一旦人们先入为主,官方很难改变人们的态度

B:小道消息往往会夸大或歪曲事件的真实情况

C:权威消息通常无法及时占领舆论的制高点

D:官方应在第一时间发布事件的权威信息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如果权威信息无法及时占领舆论的至高点,就容易给小道消息提供空间,然后强调了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一旦人们关于事件的印象固化,官方将很难赢得社会信任。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官方应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以正视听。D项与此相符。
A项是官方要及时发布信息的原因;B项小道消息的特点文段未涉及;C项“通常无法及时占领”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政府的信息发布在定位上应当有所不同,重在体现政务微博的“公共性”。在“卷心菜”事件中,“上海发布”的“公共性”体现为着意搭建城市供应与市民需求之间的关联:要让一个特大城市巨量的市民得到稳定的日常供应保障,不容易;而要让供应市民的蔬菜种植者,在“看天吃饭”生产状态还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利益得到保障,从而维持种菜积极性和稳定性,更不容易——________________,而不是仅仅关心吃菜市民的便宜、方便,正是“卷心菜”信息发布时的公共定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切实维护好广大种菜农民的利益

B:同时着眼生产和消费两方面

C:建立起吃菜市民和种菜农民的情感关联

D:全面考虑“卷心菜”信息发布的作用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文段结构可知,“在‘卷心菜’事件中,‘上海发布’的‘公共性’体现为着意搭建城市供应与市民需求之间的关联”是个总起性质的句子,冒号后的内容是对这句话的阐释,从两个方面说明了“上海发布”的“公共性”——一方面满足“求”的一方对“卷心菜”的日常需求,另一方面保障“供”的一方的切身利益。这两个方面体现的正是消费与生产之间的联系,B项最符合语义要求。
A项只涉及菜农一方面,排除。C项也提到了“供”与“求”两方,但“情感关联”在文段中得不到体现,故不选。D项“卷心菜”只是个案,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9、【言语理解】下面句子中,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问题很复杂,你不了解一下就大发议论,不免太主观了。

B: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不止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C:不用说发奖金了,单是基本工资就保证不了。

D:我这里有两间闲房,你们尚且在这里住着。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中的“不免”应该改为“未免”。“不免”是指客观上不容易避免;“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的情况不以为然,含委婉批评的意味。B项中的“不止”应该改为“不只”。“不止”是指超出某一数量或范围;“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是表递进的关联词。D项中的“尚且”应该改为“暂且”。“尚且”常与“何况”连用,表示进一步的意思;“暂且”则是暂时的意思。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中国元素与现代奥运的激情碰撞、科技赋能下的________、独具东方美学色彩的审美意象……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虽然已落下帷幕,但“两个奥运”中形象鲜活的中国元素与创意无限的艺术________将永远镌刻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出心裁 反响

B:匠心独运 呈现

C:推陈出新 构思

D:标新立异 表达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句意及“、”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独具东方美学色彩的审美意象”语义相近。“别出心裁”指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匠心独运”指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二者均可以体现出中国奥运会的“独特性”,保留A、B。“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二者强调的均是创新,而非保持自身的独特,不符合语境,排除C、D。
第二空,“反响”指回声、反应;“呈现”指显现、展示出。由前文“独具东方美学色彩的审美意象……已落下帷幕”可知,文段强调艺术元素在奥运会中被人们看到,故“呈现”填入更符合文意,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