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544

发布时间:2024-04-22 5:36     浏览量:10

1、【言语理解】16.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软实力竞争时代,单靠粗放式的资源消耗、廉价劳动力来换取硬实力发展的模式已经(       )。

A:难乎其难

B:微乎其微

C:难以为继

D:难辞其咎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已经进入软实力竞争时代”、“单靠”可知,硬实力的城市发展模式不能再继续施行。难以为继:难于继续下去,契合句意,当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       )原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某地区在金融、行政管理、涉外经济等领域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

A:依据

B:依托

C:依仗

D:依赖

正确答案:B

解析:“依据”侧重于“据”,即按照、根据,常与“规定”搭配;“依托”侧重于“托”,即依靠、凭借,常与“优势”搭配;“依仗”侧重于“仗”,即凭借、依靠,常与“权势”搭配;“依赖”侧重于“赖”,即倚靠,仗恃,常与“补贴”搭配。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①报道中有关奥姆真理教制造的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的细节,真是________,令人震惊。
②这个黑客群体专门制造________的虚假新闻,许多年轻人因此上当受骗。
③本文所引古事古语几乎都是名人之事,名人之言,甚至圣贤之事,圣贤之言,其正确性是________的。
④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所有权问题________,用不着第三国来指手画脚。

A: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不容置喙 不容置疑

B: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不容置疑 不容置喙

C: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不容置喙 不容置疑

D: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不容置疑 不容置喙

正确答案:B

解析:“骇人听闻”指的是某种确实存在的、听了令人震惊的坏人坏事。“耸人听闻”指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①句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案是确实存在的,应填“骇人听闻”,②句对应“虚假新闻”,应填“耸人听闻”。排除A、D。“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由④的“用不着第三国来指手画脚”可知④句应填“不容置喙”,排除C。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4、【言语理解】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是创意人才和文化资源,这两个要素都具有________的地方个性特色,因此世界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________的地域差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鲜明 明显

B:浓郁 明显

C:浓郁 明确

D:鲜明 明确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鲜明”形容分明而确定,一点儿也不含糊。“浓郁”形容(花草等的香气)浓重。修饰“个性特色”,“鲜明”更贴切,排除B、C。第二空,“明显”形容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明确”形容清晰明白而确定不移。“明显”与“明确”相比,后者多了一层确定不移的意思,一般与“态度”“目的”等搭配。句中是说地域差异很突出,没有确定不移的意思,应选“明显”,排除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以“探索与发展”为主题的“2007第五媒体高峰论坛”12月26日在北京开幕。近年来,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发展迅猛,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手机用户突破五亿户。手机在从短信、彩信、手机电视、手机网站等多种业务形式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功能越来越强大,内容不断丰富和多样化,真正具备了媒体的特征。手机媒体巨大的市场前景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
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A:手机的使用日益普遍

B: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

C:手机媒体的市场广阔

D:手机成为“第五媒体”

正确答案:C

解析:C。解析:这段话主要内容是说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发展迅猛,并且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A项在本段话中没有体现。B项表述片面,不能概括全段。文段中已经告诉我们“近年来,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发展迅猛”,因此D项错误。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1996年,意大利帕尔马的脑科学研究人员发现,在猴子大脑里存在一种特殊的细胞,叫镜像神经元。让猴子看到或听到一个动作,当它自己做这一动作时,这些细胞会兴奋。后来的研究证明,人脑中也存在这种镜像神经元,能够感受对方的害怕和愤怒、难过和恶心;复杂的感受如害羞、孤独和不受欢迎,也都能够通过镜像神经元明显地感受到。当我们看到别人的表情或者经历过的情感状态,镜像神经元就会被激活,让我们体验到他人的感受,走进别人的情感世界。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同情”的魔力

B:何谓神经元

C:脑科学的新发现

D:“爱”的潜在根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围绕猴子和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展开,由“让我们体验到他人的感受,走进别人的情感世界”可知,镜像神经元能让我们对别人的感受感同身受。A项“同情”为“感同身受”的同义转述,作为标题,恰当。文段说的是“镜像神经元”,B项的“神经元”偷换概念;C项的“新发现”表述笼统,且“1996年”“后来的研究”也不属于“新发现”的范畴;D项的“爱”范围过于宽泛,“镜像神经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让人们与他人实现情感共鸣方面。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9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9题

7、【言语理解】随着贵金属货币演化成纸币,货币借助于信用发展出了金融产业。金融一旦成为一个产业,就可以与经济________,就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就会________赚取利润。然而,经济过度金融化以及金融业丰润会带来两方面的________后果:一方面导致资金脱实向虚,另一方面助长投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并驾齐驱 想方设法 消极

B:相提并论 处心积虑 被动

C:取长补短 急功近利 严重

D:相得益彰 不择手段 可怕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金融一旦成为一个产业,就可以与经济________,就有了自己独立的利益”可知,此处强调的是金融与经济的地位相当,“并驾齐驱”“相提并论”符合此意,备选。“取长补短”指吸取长处弥补短处。“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文段并未体现两者互补互助之意,排除C、D。第二空,“想方设法”“处心积虑”都有想尽办法之意,但前者是中性词,后者是贬义词,文段并非贬义语境,排除B。第三空,“消极”填入能够体现经济过度金融化以及金融业丰润带来的不良后果。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37题

8、【言语理解】近年来,支付科技发展迅猛,特别是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也开始被用于金融创新。比如,俗称“刷脸”的人脸识别技术,易用性、普适性较强,目前已在身份核查、刷脸取款、刷脸支付等金融场景中得到应用。未来,包括指纹、人脸、声纹、静脉、虹膜等多种识别方式,将越来越多进入金融领域。
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金融领域成为生物识别技术创新的“试验区”

B:金融科技创新对个人隐私保护形成新的威胁

C: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可谓应用前景广阔

D:支付科技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无现金社会”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开始被应用于金融创新,然后以“刷脸”在金融场景中的应用举例说明,最后预测未来将有更多生物识别方式进入金融领域。由此可知,文段围绕“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展开,C项表述与此相符。
B、D两项均未提及“生物识别技术”,排除。A项的“试验区”表述不恰当,文段不是描述生物识别技术的试验过程,而是把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具体应用于金融领域,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8题,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5题

9、【言语理解】“慢”以从容恬淡之姿重出江湖。尽管讲慢生活的书________地巡回宣传签售,尽管人们点击浏览着说慢的文字,汽车照样抢道,行人照样闯红灯,还是一个紧张拥挤恨不得什么都要赶上趟的节奏。在大干快上、只争朝夕的社会文化氛围的________中,人们已渐次固化却甚少自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马不停蹄 潜移默化

B:争先恐后 耳濡目染

C:层出不穷 日积月累

D:络绎不绝 推波助澜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填入词语修饰的“巡回宣传签售”。“马不停蹄”侧重忙碌;“争先恐后”侧重积极;“层数不穷”侧重多;“络绎不绝”侧重车马人多。此处描述书籍巡回宣传签售活动安排得密集,应选“马不停蹄”,排除B、C、D。
第二空,由“人们已渐次固化却甚少自知”可知,句中强调的是求快的社会文化氛围对人的无形影响。“潜移默化”与此相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10、【言语理解】①王晓华外语能力和公关能力很强,被学校      到国际交流处负责外籍教师的引进和管理工作。
②尽管天气恶劣,这些初到庐山的外国朋友还是      
③有时她偷偷塞一点口香糖、瓜子什么的给小王,小王不想要,又不便当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委派 不为所动 推却

B:委任 不为所动 推诿

C:委派 游兴盎然 推却

D:委任 游兴盎然 推诿

正确答案:C

解析:“委任”是指任命某人担任职务,“委派”是指委任派遣,故第一处应填入“委派”,排除B、D两项;第二句中“不为所动”意为不被打动,外国朋友初到庐山,显然应当填入“游兴盎然”。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