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4531

发布时间:2024-04-20 22:37     浏览量:9

1、【判断推理】S市一所小学的学生户籍情况比较复杂,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有些二年级学生的户籍也在本市,有些一年级学生是农民工子弟,而农民工子弟的户籍都不在本市。
据此,可以推出:

A: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

B: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

C: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

D:有些一年级学生不是农民工子弟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推理:①三年级学生→本市户籍;②有些二年级学生→本市户籍;③有些一年级学生→农民工子弟;④农民工子弟→非本市户籍。
A项,结合②④可得,有些二年级学生→本市户籍→非农民工子弟,无法推出所有二年级学生都不是农民工子弟,排除。
B项,结合①④可得,三年级学生→本市户籍→非农民工子弟,无法得出有些农民工子弟是三年级学生,排除。
C项,题干中所有三年级学生的户籍都在本市,进行换位推理可得,有些户籍在本市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正确。
D项,题干推理③与该项为下反对关系,当有的是为真时,无法推出有的不是也为真,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1题

2、【判断推理】某研究团队让两批测试者分别进入睡眠实验室里睡上一夜。第一批被安排睡得很晚,从而减少总睡眠时间;第二批被安排睡得很早,但在睡眠过程中多次被吵醒。第二晚过后,结果就已经显现:第二批测试者的积极情绪受到严重影响,他们的精力水平较低,同情心和友善度等积极情绪指数有所下滑。部分研究者据此认为,被吵醒导致测试者无法得到足够的慢波睡眠,而慢波睡眠是恢复精力感的关键,但也有研究者质疑此项研究的可信度。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质疑者?

A:第一批测试者积极情绪的指数下滑程度不太明显

B:第二批测试者中大部分人长期以来情绪不够积极

C:两批测试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原本就很接近

D:两批测试者在参与睡眠实验前精力水平参差不齐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观点:被吵醒导致测试者无法得到足够的慢波睡眠,无法恢复精力感。要反驳质疑者的观点,就要支持题干的观点。
A项,指出第一批测试者的积极情绪指数下滑程度不太明显,能与题干中第二批测试者的积极情绪受到严重影响这一结果形成对比,增加了论据,支持了题干的结论,即能够反驳质疑者。
B项,指出第二批测试者本身情绪不够积极,说明实验的前提条件不一致,则他们无法恢复精力感,积极情绪指数下滑可能并不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慢波睡眠,而是因为本身情绪的问题,即题干结论可能另有他因,支持了质疑者的观点,排除。
C项,题干实验产生的结果是与自身进行对比,不需要两批测试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接近,因此该项为无关项,无法反驳质疑者,排除。
D项,指出两批测试者在实验前精力水平参差不齐,说明实验的前提条件不一致,实验结论并不可靠,支持了质疑者的观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110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5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0题

3、【判断推理】为什么只有人类有下巴?一直以来,人们对下巴这一看似毫无用处的附属部位提出了多种不同解释。新研究指出,下巴的进化源于人类牙齿与下颚的萎缩,这是由于烹饪使食物变软所致。
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A:下巴出现的时期与人类发明烹饪的时期是重合的

B:烹饪使人类再无须咀嚼未加工的肉类和植物,因此也无须大颗牙齿

C:下巴是在人类祖先与灵长类其他分支分离后进化而来的

D:下巴出现的时期与人类智力出现巨大飞跃的时间重合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认为是烹饪使食物变软导致人类出现了下巴。
A项,指出下巴出现的时期与人类发明烹饪的时期重合,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就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题干结论仍不能必然成立,该项不是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B项,指出烹饪使人类无须大颗牙齿,因此大颗牙齿会退化萎缩变成下巴,否则如果烹饪出现后人类还需要咀嚼未加工的肉类和植物,还需要大颗牙齿,那么就不能使得牙齿和下颚萎缩而出现下巴了,因此该项是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C项,指出下巴是进化而来的,并不能说明烹饪与下巴的出现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题干结论仍不能必然成立,该项不是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D项,指出下巴出现的时期与人类智力出现飞跃的时间重合,并不能说明烹饪与下巴的出现之间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题干结论仍不能必然成立,该项不是题干论证所依赖的假设。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名茶:龙井

A:桦树:树

B:曼联:利物浦

C:红楼梦:西游记

D:驰名商标:娃哈哈

正确答案:D

解析:龙井是名茶的一种。
A项,桦树是树的一种,但顺序错误。
B项,曼联和利物浦,为并列关系。
C项,红楼梦和西游记,为并列关系。
D项,娃哈哈是驰名商标的一种。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5、【判断推理】婚礼:司仪:宾客

A:教学:学生:教师

B:诉讼:法官:原告

C:新闻:主持人:记者

D:球赛:裁判:球迷

正确答案:D

解析:司仪主持婚礼,宾客作为旁观者观看婚礼。
A项,学生不主持教学,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法官主持诉讼,但是原告参与诉讼,并不是旁观者,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记者采访获取新闻,并不是旁观者,与题干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裁判主持球赛,球迷作为旁观者观看球赛,与题干关系一致,保留。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9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9题

6、【判断推理】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宾语则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当句子中的谓语部分包含两个动词(有的后一个是形容词),且对应两个不同的主语,即前一个谓语的宾语同时又作为后一个谓语的主语,等于一个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连环在一起,并且其中没有语音停顿,符合这样格式的句子叫兼语句。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兼语句的是:

A:风吹雪花飘

B:上级派工作组检查工作

C:公使阳处父追之

D: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正确答案:D

解析:兼语句的定义要点:①谓语部分包含两个动词(或后一个是形容词),且对应两个不同的主语;②前一个谓语的宾语作为后一个谓语的主语。  
A项,“风”是第一个谓语“吹”的主语,前一个谓语“吹”的宾语“雪花”是第二个谓语“飘”的主语,符合定义。  
B项,“上级”是第一个谓语“派”的主语,前一个谓语“派”的宾语“工作组”是第二个谓语“检查”的主语,符合定义。  
C项,“公”是第一个谓语“使”的主语,前一个谓语“使”的宾语“阳处父”是第二个谓语“追”的主语,符合定义。  
D项,只有一个谓语“踏进”,不符合要点①。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7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78题

7、【判断推理】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下列属于社会流动的是:
①一名在四川工作的国家公务员去西双版纳旅游。
②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志担任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
③一名蹬三轮车的工人被招进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④一名工人为节省上班途中时间调换到另一单位工作。
⑤张某结婚后迁居另一座城市。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②③⑤

正确答案:A

解析:社会流动的定义要点:①社会结构空间中;②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①去旅游不符合定义要点①②,不属于社会流动。
②央视主持人去丽江担任副市长、③三轮车工人去高校攻读硕士、④工人调换到另一个工作单位都符合定义,属于社会流动。
⑤是地理区域的转移,没有发生地位的移动,不符合定义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8、【判断推理】只有在阳光因雨滴的存在而发生偏移且偏移前被水面反射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倒影彩虹。昨天一场瓢泼大雨后,没有人在滴水湖看见倒影彩虹。
如果上述陈述为真,则下列哪项必定为真?
Ⅰ.只有在阳光因雨滴而发生了偏移,才会出现这种偏移被水面反射的情况
Ⅱ.昨天滴水湖上空既没有出现阳光因雨滴而偏移的情况,也没有出现这种偏移被水面反射的情况
Ⅲ.如果阳光因雨滴而发生了偏移,那么这种偏移肯定不会被水面反射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Ⅰ、Ⅱ和Ⅲ均不真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阳光因雨滴的存在而发生偏移且偏移前被水面反射←出现倒影彩虹。没有人看见倒影彩虹,否定了这个命题的后件,不能得出任何确定性的结论。
Ⅰ.未在题干中涉及,无法判断真假。
Ⅱ.没有人在滴水湖看见倒影彩虹,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而Ⅱ则是否定前件的表述,判断为假。
Ⅲ.未在题干中涉及,无法判断真假。
综上所述,Ⅰ和Ⅲ无法判断真假,Ⅱ为假,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B卷合并版)第50题

9、【判断推理】公民的基本权利可分为积极权利和消极权利。积极权利是指通过国家积极介入保障公民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权利,是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权利。消极权利即自由权,是要求排除国家妨害、国家相应不作为的权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积极权利范畴的是:

A:董事长不得借助权力剥夺股东的股权

B:国家为满足低收入者需要建设保障房

C:盲、聋、哑人员应依法列入选民名单

D:每一位公民都有不受非法逮捕的权利

正确答案:B

解析:积极权利的定义要点:①国家;②保障公民;③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权力。
A项,主体为董事长,客体为股东,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保障房是公民在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权利,符合定义。
C项,依法列入选民名单属于政治领域,不符合要点③。
D项,不受非法逮捕的权利属于消极权力,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88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7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10、【判断推理】少数人虽然口头上主张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仍努力追求特权。
据此,可以推出:

A:一切人都是平等的

B:一切人应是平等的

C:有些人在实际生活中努力追求平等

D:有些人的言谈与实际行为并不一致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少数人口头上主张一切人都是平等的,但在行动上仍努力追求特权,即这些人的言谈和行动不一致,故D项正确。由“有些人追求特权”不能推出“有些人追求平等”,因此C项错误,A项和B项也不能由题干内容推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