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不能持续有效传播,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可能性更低
②一种病毒只能寄生在一种(类)动物、植物或细菌真菌中,即具有特异性
③病毒是高度专性寄生的非细胞型生物,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④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主要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排泄物或直接接触病毒感染
⑤也就是说,不会有哪种病毒可以同时感染动物和植物,因此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西瓜、香蕉、青菜等
⑥目前没有见到人因为食用西瓜等水果而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实例,也未发现该病毒具有在人群中持续传播的能力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⑥②⑤③
B:②⑤⑥④③①
C:③②⑤④①⑥
D:④⑥⑤③①②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从首句入手,对比①、②、③、④。①指出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群之间不能持续有效传播;②介绍了病毒的特异性;③提出了病毒的概念及分类;④介绍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途径。根据行文逻辑,应先对事物的概念做介绍,然后再介绍与事物相关的内容,因此③作为首句最合适,排除A、B、D。验证C项,③②首先提出病毒的定义、分类及特异性,⑤承接病毒的特异性,说明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植物,④①介绍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途径,说明禽流感病毒在人群之间不能持续有效传播,⑥以“没有见到……也未发现……”对其总结,行文流畅,逻辑合理,当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43题
2、【言语理解】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A:世界原本是美好的,我们应热爱生活
B:用悲观的态度去认识世界,是人类的天性
C:心情的颜色决定着世界的颜色
D:为物所扰,为己所累,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举了悲观者因为把所有快乐都看成不快乐,所以美好的事物也感受不到的例子。接着提出观点,生命的幸福与困厄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事物。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了能否快乐。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热爱生活”、B项“人类的本性”、D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文段均未提及。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3、【言语理解】司马迁心胸开阔,不带成见,是个严格的史学家,而不是儒教的提倡者,在议题上他采取 的态度。他极度崇敬孔子,但他不是个 的孔门信徒。他所描绘的孔子是个人,而不是个圣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客观 虔诚
B:开放 盲从
C:中立 狭隘
D:宽容 狂热
正确答案:C
解析:“心胸开阔,不带成见,是个严格的史学家”是指司马迁在写史时不偏不倚,忠于史实的态度,故第一空填“客观”或“中立”较合适,排除B、D。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前面说“他极度崇敬孔子”,后面如果说“他不是个虔诚的孔门信徒”,则前后文意矛盾,所以第二空不能填“虔诚”。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
传统出版社的竞争优势在于历史和传统使其在内容创新和版权拥有方面有深厚的_____,这是一个不断积累叠加的过程,不可能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资本 一步登天
B:实力 一挥而就
C:资源 一日千里
D:积淀 一蹴而就
正确答案:D
解析: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7题
5、【言语理解】进入21世纪,中国的媒体事件频发。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方式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事件的发展。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经过媒体把关后的媒体事件。随着网络的兴起,媒体事件更是集中地以网络事件的形式表现。在网络事件中,网民是网络舆论和网络监督主体。他们的触角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时时处处监督着政府和官员的一举一动。
下列说法与这段文字不符的是:
A:网络监督呈现出广泛性和普遍性
B:网络对社会舆论有重大影响
C:媒体事件可能不是事件本身
D:网络监督比传统手段更有效率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进入21世纪,中国的媒体事件频发”可得出。
B项,由“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和方式决定了公众的态度和事件的发展”可得出。
C项,由“人们所看到的已经不是事件本身”可得出。
D项,文段并未将网络监督与传统手段的效率进行对比,故D项与文段表述不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1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50题
6、【言语理解】理学重道德的修养固然不错,其对于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贡献,也不容忽视,但不能否认,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的倾向,还有它那过分的内省自律,正好为专制帝王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读书人的大丈夫气概日渐消亡,英雄豪杰只有在草莽中孕育,从梁山泊里诞生。宋、明两次亡于外族,无疑与宋代以来主流思想的自宫与内敛不无干系。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
A:理学特有的价值取向迎合了古代统治者的统治需求
B:理学所倡导的精神导致古代读书人中很少出现英雄豪杰
C:读书人大丈夫气概的缺失和理学自身的特点有关
D:宋明两次亡于外族,理学伦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用转折句式,强调理学的负面作用——过分的内省自律为专制帝王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接着分别从读书人缺乏大丈夫气概和宋明亡于外族具体论述这一负面作用。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D三项均为负面作用的具体表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7、【言语理解】历代官修史籍,由于受编史指导思想、前代档案和篇幅等限制,不可能完全准确,也不可能________。于是,后世各种史类的“札记”“纠谬”“商榷”等著作________。而历代笔记、诗文中所记作者亲历、亲闻的事实,便是这类“札记”“纠谬”之作的根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事无巨细 汗牛充栋
B:十全十美 此起彼伏
C:面面俱到 层出不穷
D:字斟句酌 不绝如缕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文段可知,“‘札记’‘纠谬’‘商榷’等著作”是对官修史籍内容的纠正和补充,因此横线处所在句子应体现史籍的不全面。“十全十美”形容事情的结局非常完美或者人没有缺点,不能形容史籍,排除B。“字斟句酌”指写文章或者说话非常审慎,指人的态度,不能指作品的特点,排除D。“事无巨细”指事情无论大小都管,形容非常细致;“面面俱到”形容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两者用来均可指史籍不可能将历史事件全面详细地记录下来。第二空,“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层出不穷”形容不断涌现。句意是由于史籍存在不能完全准确或详细记录下所有历史事件的问题,后世才会不断出现各种史类的“札记”“纠谬”“商榷”等著作,“层出不穷”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0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0题
8、【言语理解】石蒜系自花授粉植物,蒴果背裂,种子多数,一般以鳞茎3至4年繁殖一次,由于花和叶子不能见面的特性被称为彼岸花。红花石蒜能消肿、杀虫、治淋巴结结核、疔疮疖肿、风湿关节痛、蛇咬伤、水肿、灭蛆、灭鼠、防瘟疫等,所以又被称为健康的“守护神”。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红花石蒜的繁殖特点和医用功能
B:红花石蒜的繁殖特点和药物作用
C:红花石蒜繁殖和健康的功能
D:红花石蒜的繁殖和疗效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前两句话介绍了红花石蒜自花授粉、花和叶子不能见面、3至4年繁殖一次的特点;最后一句阐述了其在医用方面的一系列功能。故A项概括最准确。
B项“药物作用”概括不准确。C项“繁殖和健康的功能”说法本身有误。D项“繁殖和疗效”概括过于笼统。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
9、【言语理解】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
下列评价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精辟地指出了人类思维惰性的三个心理因素
B:文段引用名人事例,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却又无堆砌之感
C:作者倡导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大胆进行创新思维
D:思维惰性是因为人脑有一种依据传统观念作判断的强烈倾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二是迷信权威,三是怕犯错误,故D项把思维惰性的形成仅仅归结为“人脑有一种依据传统观念作判断的强烈倾向”说法错误,由此也可知A项正确。文段引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三个心理因素,可知B项正确。第二、三因素表明作者倡导打破传统和权威,第一因素表明作者提倡创新,C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0题
10、【言语理解】在充满变量的世界,我们是眼花缭乱的观望者,也是置身其间的推动者。曾经走街串巷的叫卖声不见了,只需手指轻轻一点即可享受送货上门的电商火了起来;全家人乃至几家人守着一台电视机等待每天一集电视剧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屏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早已多样化,而且信息芜杂难辨。“________”,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容不得视而不见,也容不得退避。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难
B:变
C:乱
D:散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在充满变量的世界”“……不见了,……火了起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当下世界变化很快,“变”是生活的主题词。A、C、D三项均含贬义,而电商的火爆、多屏时代均代表的是时代的进步,填入不合语境。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