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不说你无用,反来怨我,真是________,唯知饮食之徒。
②我半生以来不作________,不取不义之财,有何罪过,要遭此报应呢?
③她自恃年轻漂亮,态度傲慢,________,目中无人,是一朵带刺的玫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饭囊衣架 非分之想 孤高自诩
B:饭糗茹草 非池中物 孤芳自赏
C:饭囊衣架 非分之想 孤芳自赏
D:饭糗茹草 非池中物 孤高自诩
正确答案:C
解析:①句,“饭囊衣架”比喻无用之人。“饭糗茹草”形容生活清苦。结合句中“不说你无用”可知,此处选“饭囊衣架”更恰当,排除B、D。
③句,“孤高自诩”指清高,看重看高自己。“孤芳自赏”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由“自恃年轻漂亮,态度傲慢,……目中无人”可知,此处强调的是眼中只有自己,自己欣赏自己。因此填入“孤芳自赏”更恰当,排除A。
②句,“非池中物”比喻胸怀大志、不安于现状,一旦机遇来临便可飞黄腾达之士。“非分之想”比喻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与“不取不义之财”对应,“非分之想”更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2、【言语理解】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地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杰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任侠精神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其原因不包括:
A:盛行的游侠风气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B: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C: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地迁徙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D:任侠精神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但是”之前阐述的是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的原因,A、B、C三项均可在文中找到对应内容。D项是任侠精神盛行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
3、【言语理解】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说:如果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说“某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他可能是正确的;但如果他说“某件事情是不可能的”,那他也许是非常错误的。
阿瑟·克拉克想说的是:
A:科技进步永无止境
B: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C:未来可能远远超出想象
D:迷信权威会阻碍前进的步伐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对比,指出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再结合“科幻小说”的特色——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可见作为科幻小说大师,阿瑟·克拉克想说的是未来可能远远超出想象。C项表述与此相符。其他三项均理解不正确。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7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7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4、【言语理解】最近,一直偏好于“中国制造”的西方消费者也面临着物美价廉时代的终结。路透社报道,一个美国零售业高管表示,人民币升值、初级商品价格提高以及中国工人薪资上涨,都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制造成本。由于中国基础设施和就业队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所以不会有大批企业撤出中国,而这将导致西方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来购买服装和电子商品等。
以上文字主要分析的是:
A:西方消费者喜欢中国产品的原因
B:中国产品成本大幅增加的原因
C:中国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原因
D:西方消费者必须接受中国产品涨价的原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分析了西方消费者必须接受中国产品涨价的两个原因:一方面,中国产品的制造成本上涨,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另一方面,中国基础设施和就业队伍已有一定规模,不会有大批企业撤出中国。D项表述符合文段主旨,当选。
A、C两项在文中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B项只是文段的一部分内容,比较片面。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4题
5、【言语理解】北极海域浮冰面积逐渐减小,总计缩小达20%左右,使北极熊难以在浮冰上长久立足,加之某些国家对海豹大量捕杀,使本来就不多的北极海豹越来越少,北极熊更难在浮冰上捕食海豹。我们来到北极斯匹兹卑尔根岛西北海岸北纬80度附近一海湾时,惊讶地拍摄到了北极熊捕鱼的全过程。我们看到,北极熊改变了以捕食海豹为生和“不下水”的习性,开始跳下冰冷的海水,抓鱼为食。
这段文字充分表明:
A:聪明的物种更能适应环境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北极环境日益恶劣
D:环境变化改变了北极熊的生活习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介绍了在不利的环境(浮冰面积减小,食物海豹的数量减少)下,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下水,抓鱼)这一现象。文段一直围绕“北极熊”这一主体来论述,选项中与此相关的只有D。A项“聪明的物种”无法体现。文段只讲了北极熊因环境变化改变了生活习性,没有讲到不适应环境而灭绝的现象,所以文段没有充分说明B项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项并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16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6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6、【言语理解】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
A:文如其人
B:文以载道
C:知人论世
D:诗以言志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可知,中国古代在评判文学作品时很看重作者的人格。A项“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现也指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符合题意。
B项“文以载道”是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观点,即认为文学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C项“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D项“诗以言志”指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三者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56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6题
7、【言语理解】“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高品质、高效益”等“三低、两高”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彻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合理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实施清洁生产,并促进能源和资源利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显然,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是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改善全球气候条件,在农业领域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农业,具备“持续生产、安全保障、品质优良、调节气候、生态涵养”等多元功能。
根据这段文字,对“低碳农业”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低碳农业”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B:“低碳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表现形式
C:“低碳农业”是农业发展的理想目标
D:“低碳农业”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形式之一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具备‘持续生产、安全保障、品质优良、调节气候、生态涵养’等多元功能”可推出。
B项,由文段首句即可推出。
C项,“农业发展的理想目标”从文中无法得出,属无中生有。
D项,由“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可得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8、【言语理解】端午节之所以物化为“粽子节”,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固然是一种“删繁就简”,是一种退守;而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看,却是一种无奈的、被动的选择。很简单,这些年来,我们在对待传统节日的问题上,往往习惯于依赖“刺激消费”这样的路径,而拙于补充一些新鲜的、健旺的文化元素,以替代那些日渐消逝的传统仪式和内容,久而久之,则只能任由那些看上去肤浅却实用的商业操作来填补“空白”。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缺少文化元素的创想导致传统节日日渐物化
B:传统节日融入公共文化生活才能更具生命力
C: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已偏离了原有的民俗意义
D:端午节变为“粽子节”实属文化退守的无奈之举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端午节之所以物化为‘粽子节’”引出对造成传统节日日渐物化的原因的反思。由“拙于补充一些新鲜的、健旺的文化元素”可知,传统节日物化的原因在于文化元素创想的缺乏,因此文段意在强调文化元素对传统节日的重要性。A项对此概括恰当。B项“融入公共文化”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未体现关键词“文化元素”,排除。D项为文段引出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简”是一种艺术风格,也是唐宋以来我国艺术(尤其是传统绘画)的一大审美追求。当代某位著名画家在谈到中西绘画艺术异同时曾说:“西洋画是加法,中国画是减法。”这与中西方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思想积淀的差异有着很深的联系。“减法”之喻,颇为巧妙地点出了传统中国画在意象经营和意境创构上追求“简”的审美个性。在古代艺术家看来,“画以简贵为尚”。究其渊源,这种以“简”为贵的思想,在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之骨干的禅、道、儒三家学说里已昭然可见。
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唐宋时期绘画的主要艺术风格
B:中国传统绘画在意境创构上的特点
C: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的差异
D:传统文化对中国艺术尚“简”精神的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简”是唐宋以来我国艺术的一大审美追求;然后以画家比较中西方绘画异同的“加减法”之喻,引出我国传统艺术崇尚“简”的话题;最后指出以“简”为贵的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昭然可见。由此可知,文段接下来应对尾句提出的观点进一步论述,即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以“简”为贵思想的影响。D项衔接恰当。A、B、C三项在文段均有提及,属于本文信息,通常不会在下文继续论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10、【言语理解】知识产权教育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点,高校和大学生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知识产权素质应该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他们或许________改变社会整体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问题,但可以先改变自己,________,给社会树立尊重知识产权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力 洁身自好 典范
B:无法 标新立异 形象
C:无意 洗心革面 标兵
D:无心 严于律己 楷模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无力”“无法”强调的是能力问题,“无意”“无心”强调的是观念问题,社会整体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的问题仅靠大学生的微薄力量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此处强调的是能力,排除C、D。
第二空,与“改变自己”对应,强调加强自身修养,不同流合污的“洁身自好”更恰当,排除B。
第三空,“树立典范”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