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初始条件中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会对结果造成巨大影响
②弹球初始位置细微的差别以及每次你在拉动弹簧时的力量差异
③弹球游戏就利用了混沌性
④如果某个系统具有混沌性,那么该系统就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的依赖性
⑤都会成为改变弹球在桌面弹跳方向的重要原因
⑥你射出的每一个球都会沿着不同路径前进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⑥②⑤④
B:②⑤③④①⑥
C:③⑥②⑤④①
D:④①③⑥②⑤
正确答案:D
解析:由③“弹球游戏就利用了混沌性”中的“就”字可知,其前必有提到“混沌性”,而其他5个句子中只有④明确提到了“混沌性”,可见③应排在④之后,只有D项符合。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2、【言语理解】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
A: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B: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C:提高中小学的教育质量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D:学习先进科学知识是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条件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以“不但……而且”的句式说明了我国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采取的对策,由“而且”以及“首先”可知,文段意在强调的是第二个对策,即需要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对应C项。A、B、D三项都没有涉及“中小学教育”这一关键词,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3、【言语理解】文艺的力量是无声无息的,它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方式( )着人们,如鲁迅所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文艺创作的一个定律。
A:鼓励
B:激发
C:鼓动
D:激励
正确答案:D
解析:“鼓动”指以言语或行为使他人有所行动。句中说的是文艺对人心灵的影响,“鼓动”不恰当,排除C。“激励”含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故D项填入句中表意更全面。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如今,传统的社会就业观的坚冰在一层层融化,科学的事业发展观的阳光在一点点升温,学子们终于豁然开朗,体面和尊严不是外在的虚荣,而在于自己辛勤劳动的成就,事业腾挪的空间。如果乡村同样能够圆梦,有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有事业发展的天地,为什么还要株守于城市的蜗居甘为“蚁族”?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乡村也是学子们大展宏图的天地
B:学子们的社会就业观已经在发生改变
C: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于在城市发展
D:体面尊严并非只在城市才能获得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传统的社会就业观正在改变,然后说明学子们对体面和尊严有了更务实的认识,末句以反问句提出观点——乡村同样能帮助学子实现梦想,发展事业,没必要都株守于城市。选项中提到“学子”“乡村”这两个主题词的只有A项。 B项没有提及“乡村”,C、D两项脱离了“学子”和“乡村”两个关键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5题
5、【言语理解】文字是人类继语言之后的一大发明。如果说,语言的出现使人类实现了由动物到人的转变的话,那么文字的发明,则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上升到文明社会的高级阶段,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段文字说明:
A:人类使用的语言和文字不是同时出现的
B:文字发明前人类处于原始社会低级阶段
C:文字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
D:文字是人类社会处于高级阶段的显著标志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把文字的发明与语言的发明并列,后文则通过与语言的出现意义的对比,强调了文字出现对人类社会的意义——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低级阶段上升到文明社会的高级阶段,从而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故文段强调的是文字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C项表述与此相符。 语言和文字是否同时出现、文字发明前人类社会的情况,均非文段讨论的话题,排除A、B。D项是文字重要作用的一个表现。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1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
6、【言语理解】徜徉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老挝出土的史前铜鼓、公元前3世纪的叙利亚组装画、公元前4世纪的沙特石雕映入眼帘,亚细亚的辉煌文明扑面而来;流连于红墙黄瓦的故宫博物院,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智慧,将不同的文化以版画形式加以呈现……时代的前行、技术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让博物馆的角色不断发生改变。如今,博物馆已不仅是留存文明记忆、呈现文明魅力的“全息视窗”,更是多元文化的“超级链接”、文明交流的“社交网络”。带着欣赏的目光来到博物馆,就如同走进一个气象万千的文明世界。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博物馆里的“一带一路”
B:在博物馆共赏文明之美
C:新时代博物馆的角色转变
D:现代博物馆:多元文化之窗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前文分述各博物馆的文明展品,然后介绍博物馆的角色变化,最后总结:走进博物馆可以欣赏到多彩的文明世界。文段标题应概括总结句,即在博物馆可以欣赏气象万千的文明世界。只有B项与之相符,正确。A、C两项没有提到“文明”,排除。D项未指出“欣赏”,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44题
7、【言语理解】新一轮的城镇化,势必更加________质量,________要让农民进城,________要以产业转移为依托,确保农民进城后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并享有市民待遇,真正做到安居乐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注重 不仅 还
B:关注 可是 就
C:侧重 既然 也
D:顾及 如果 就
正确答案:A
解析:后两空,“可是……就……”与“既然……也……”搭配不当,排除B、C。“让农民进城”与“确保农民进城后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并享有市民待遇,真正做到安居乐业”之间为递进关系,排除表假设关系的D项的“如果……就……”。
第一空,“注重”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题
8、【言语理解】当遇到我们熟悉的事物,大脑会在“登记处”搜索,当发现匹配的模板,大脑便不再费心纠结于眼前这个事物的细节,而是直接向下级知觉系统通报“这个是人脸,下一题”,这就是“自上而下”的加工。而当面对新的事物时,大脑无法对照既有的模板进行识别,便不得不仔细加工眼前的事物,再将细节组合,从而构成对新事物的知觉。这就是“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更加费时费力。最后,大脑会将新事物存储到“登记处”,以便下次可以进行省时省力的“自上而下”加工。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大脑根据既有模板来分析新事物
B:大脑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
C:大脑更倾向于“自上而下”加工信息
D:对事物的熟悉程度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知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当我们遇到“熟悉的事物”,大脑会采用“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接着又列举出另一种情况,当我们面对“新事物”时,大脑会采用“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故文段为并列结构,说明了大脑中存在两种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B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与“当面对新的事物时,大脑无法对照既有的模板进行识别”不符,应为“大脑根据既有模板分析熟悉的事物”;C项,两种信息加工方式适用于不同情况,“更倾向”无法得出;D项,“视觉感知”非文段强调重点,文段着重介绍的是大脑的两种信息加工方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2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7题
9、【言语理解】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心所欲
B:轻而易举
C:一蹴而就
D:信手拈来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怀特海的话可知,好想法的产生需要建立在无数没有结果的想法基础上,也就是说,好想法不是突然蹦出来的,而是来源于长期不懈的努力。“随心所欲”意为随着自己心里想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信手拈来”多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随意自如。据词义可排除A、D。
“轻而易举”和“一蹴而就”都含有容易的意思,但“轻而易举”形容事情举手就可以办好,侧重的是事情简单;“一蹴而就”意为踏一步就成功,侧重的是时间短。由“999个”和“第1000个”的对比可知,句中侧重的是好想法的产生需要坚持,即不是“一蹴而就”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10、【言语理解】29.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生命的顽强、绚烂,人的思想的深邃、奇妙,创造性思维的拓展、放飞, 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正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述说着人类的智慧及文明的轨迹。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演化
B:蜕变
C:演变
D:变化
正确答案:A
解析:演化:生物在不同世代之间具有差异的现象,以及解释这些现象的各种理论。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褒义,贬义则用“退变”)。演变:变化发展。变化:事物产生新的状况。演化有将所有因素糅合在一起的意思,比较符合文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