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但鲜有人注意到在整个迈锡尼时代,希腊人完全没有神庙、神坛的概念
②神庙神坛是公元前八世纪以降希腊宗教生活的中心
③直至今日,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遗址仍让全世界惊叹
④考古发掘表明,神庙神坛不是希腊土生土长的,而是在“东方化革命”中从埃及和两河流域引进的……
⑤一谈到希腊宗教,人们首先可能想到的是那些巍峨、壮观的神庙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②①④
B:⑤②③④①
C:②③⑤①④
D:②⑤③①④
正确答案:A
解析:五个句子都是围绕神庙神坛展开,所以第一句应该先引出神庙神坛,故⑤应该排在首位,排除C、D。由“但”可知,①是转折句,句中的“整个迈锡尼时代”“完全没有神庙、神坛的概念”与②中的“神庙神坛是公元前八世纪以降希腊宗教生活的中心”构成转折关系,故①应排在②后面,④是对①的进一步说明,故顺序为②①④。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2、【言语理解】
哥本哈根大学对来自整个欧洲和格陵兰的442例古人类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时间跨度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400年)一直到近代早期(约公元1600年)。研究发现,在“维京时代”,来自南部和东部的外源基因流入了斯堪的纳维亚。研究还发现有证据证实维京人曾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移动:丹麦的维京人向英格兰移动;瑞典的维京人朝着波罗的海国家向东航行;挪威的维京人迁移至爱尔兰、冰岛和格陵兰。此外,他们的基因分析中还包含了与现代瑞典人群及现代丹麦人群具有亲缘关系的血统样本。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
A:
波罗的海位于瑞典的东北侧
B:
冰岛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C:
维京时代开始于十五世纪之前
D:
现代瑞典人与现代丹麦人基因同源
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不可以推出,由“瑞典的维京人朝着波罗的海国家向东航行”只能推出波罗的海在瑞典的东侧,“东北侧”无法推出,排除。
B项可以推出,由“研究还发现有证据证实维京人曾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移动:……挪威的维京人迁移至爱尔兰、冰岛和格陵兰”可知,冰岛是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当选。
C项不可以推出,文段只是说明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400年)一直到近代早期(约公元1600年)”,其中包括维京时代,只能推出维京时代不晚于公元1600年,但无法推出维京时代开始于十五世纪之前,排除。
D项不可以推出,由尾句可知,是维京人的基因中与现代瑞典人及现代丹麦人具有亲缘关系,而非现代瑞典人和现代丹麦人基因同源,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75题
3、【言语理解】
21世纪初,人口、经济和环境压力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条件,使新出现和重现的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显示,________________。而想要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一起开展工作,加强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来一起应对疾病暴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
B:
应对疾病防控挑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采取预防措施
C: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防范疾病及其他公共卫生威胁
D:
建立一个实现各国数据共享的传染病数据库迫在眉睫
正确答案:C
解析:
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部位置,所填句子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指出21世纪初,各种因素形成的独特条件使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横线后提出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办法,即加强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应对疾病暴发。横线处应表达应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威胁单一力量是无法解决的,C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无法与后文衔接,排除。
B项,“预防措施”与文段无关,后文并未介绍预防措施,排除。
D项,“传染病数据库”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37题
4、【言语理解】2018年,国家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最高奖由此前的500万元/人调至800万元/人,且全部由获奖者个人支配。在人们的印象中,科研工作者的形象似乎总与清苦绑定在一起,科研中个人智力劳动的价值,常常被有意无意地轻视。事实上,没有科研工作者的个人努力与智慧,再多的投入,也不能确保取得相应的产出。因此,不论是国家、社会还是科研机构,都该为他们的努力提供回报。这也传达出一个信号,国家尊重科研工作中个人的价值,或者说,只要能取得相应的成就,科研工作者就完全可以堂堂正正地过上富裕、优渥的生活。也只有这样,科研事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进而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文段的主要意思是:
A:国家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
B:要加大对科研中个人智力劳动的奖励
C:科研工作者配得上这样的奖励
D:科研工作者的清苦生活已在改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国家上调了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标准;然后介绍了科研工作者劳动的价值极高,他们的努力值得回报;最后介绍了只有科研工作者过上优渥的日子,科研事业才能更繁荣。文段的主旨是科研工作者值得优厚的待遇。
A项,“大幅上调了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标准”仅对应文段首句,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个人智力劳动的奖励”只是奖励中的部分内容,不具概括性,文段主要强调科研工作者的劳动值得奖励,排除。
C项正确,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当选。
D项,该项是科研工作者得到奖励后达到的一方面结果,并非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1题,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2题
5、【言语理解】网络诗歌写作给了诗人充分的自由。年轻诗人有可能利用网络的作用力,消解某些文学刊物的话语霸权。与公开出版的诗歌刊物相比,网络诗歌有明显的非功利色彩,意识形态色彩较为淡薄,作者写作主要是出于表现的欲望,甚至是一种纯粹的宣泄与自娱。这里充盈着一种自由的精神,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更为独立的品格。网络为任何一个想要写诗并具备一定文学素养的人打开了一扇通向诗坛的门。
下列选项中,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网络诗人写作的目的是宣泄与自娱
B:公开出版的诗歌刊物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C:网络诗歌是年轻诗人消解文学刊物的工具
D:网络诗歌充分张扬着自由精神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段说的是“作者写作主要是出于表现的欲望,甚至是一种纯粹的宣泄与自娱”,“目的是宣泄与自娱”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文段说的是“与公开出版的诗歌刊物相比,网络诗歌有明显的非功利色彩”,即网络诗歌具有非功利色彩,不能由此推出公开出版的诗歌刊物“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排除。C项,文段说的是“有可能”利用网络来消解“某些”文学刊物的话语霸权,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可由“网络诗歌写作给了诗人充分的自由”“这里充盈着一种自由的精神”得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
6、【言语理解】下列有歧义的一句是:
A:昨天你参加演出了吗?
B:谁陪我去超市买东西呢?
C:妈妈给我打电话,说明天就回家。
D:我没有时间等你,自己先走吧。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明天就回家;另一种是,妈妈给我打电话,说让我明天就回家。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膳食指南本身不是科学研究,它是政府组织专家,对过去几年中公开发表的涉及饮食与健康的科学文献进行的汇总与梳理。不同的文献研究的对象、方式和考察的健康指标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指南的制定是把这些不同的研究进行统一的考察,然后根据证据的强弱做出“推荐”,这些推荐只是根据目前的证据所能做出的合理“判断”,而不是对该问题的“盖棺定论”。
下列说法与文段不符的是:
A:膳食指南受到当下研究成果的制约
B:膳食指南根据科学研究的发展往往会产生变动
C:膳食指南所做的推荐其实不具有参考价值
D:不同的研究者有时对同一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由文段最后一句话“这些推荐只是根据目前的证据所能做出的合理‘判断’,而不是对该问题的‘盖棺定论’”可推出。
B项,由“对过去几年中公开发表的涉及饮食与健康的科学文献进行的汇总与梳理”可推出。
C项,“不具有参考价值”由文段无法推出,且与常识相悖,当选。
D项,由“不同的文献研究的对象、方式和考察的健康指标不同,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可推出。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5题
8、【言语理解】科普是一件系统性工程,想要更好地完成科普工作,与教育系统深度融合________。科普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独立的逻辑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可以有计划、系统性学习吸收新知识的学习能力,这都与教育系统的育人理念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举足轻重 不约而同
B:缺一不可 殊途同归
C:必不可少 不谋而合
D:势在必行 一拍即合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缺一不可”指少一样也不行。对象应为两个以上,此处强调的是科普与教育系统深度融合的重要性,而非说明哪个都不能少,排除B。第二空,“一拍即合”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也比喻因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对象只能是人,不能为理念,排除D。“不约而同”和“不谋而合”都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但“不约而同”只能作状语,如“不约而同地笑了”,而此处需要填入作谓语的词语,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如今,写论文、投稿、出书,常有一个字数的下限要求。这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奇怪心理在作祟:仿佛字数多了才显得有学问,篇幅长了才能体现思考的深度,长篇大论才会把问题分析透彻。很多时候,文章字数的多少,并不能代表理论修养和学识储备。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如果缺乏独创性的理论贡献,只能算是文字的堆砌和知识的罗列,而许多有影响力的著作,就很短小精悍、简明扼要。《共产党宣言》仅仅一万多字,比现在一篇硕士生的论文字数都少,但这一万多字,却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莫以字数论长短
B:浓缩的往往是精华
C:文章贵在少而精、简而深
D:归纳和总结,写作的两大利器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对文章有字数的下限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然后以“但”转折说明,文章字数的多少并不能体现理论修养和学识储备,并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明;最后更以《共产党宣言》为例进一步强调文章字数与作品价值无关。故文段意在说明不能以文章字数的多少来评判文章的好坏。A项作为标题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概括。文段只是说明文章的好坏与字数的多少并不一定相关,但并没有指出篇幅小、字数少就一定是好文章,B、C两项错误。D项的“归纳和总结”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6题
10、【言语理解】在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之前,医生的设想只是基于临床观察的理论________,但完美的理论不代表________的理想结局。医学史上一些看似完美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________的例子举不胜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演 必然 折戟沉沙
B:演绎 预设 一败涂地
C:依托 必定 一事无成
D:支持 预想 不堪一击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根据句意,此处的四个词语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句中说的是完美的理论不代表预设、预想的理想结局能最终实现,“必然”“必定”含有一定实现的意思,排除B、D。但是“必定”为副词,不能作定语,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C。
验证:第一空,“推演”指推断演绎,用来描述医生的“设想”也恰当。第三空,“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此处填入“折戟沉沙”,与前文“看似完美的理论”亦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2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