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482

发布时间:2024-04-16 10:57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①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
②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
③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
④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⑤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
⑥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⑤①⑥③

B:②⑤④⑥①③

C:⑤①④⑥③②

D:⑤③④⑥①②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③中“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是对⑥中“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的转折说明,因此这两句应紧密相连,顺序为⑥③,排除B、D。①中的“目视”对应⑤中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即①应承接⑤来说明自然不仅提供了活的、动的风景,还提供了各种声音。④指出艺术家无法达到自然的境界,是对⑤①两句的进一步说明,三句的顺序为⑤①④,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

2、【言语理解】国际金融实践领域出现的新情况,________了人们对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变革的需求。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各国之间经济金融政策相互协调的重要性再次________,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各国政策协调配合的________也更为激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动 凸显 谈判

B:刺激 彰显 讨论

C:激发 明晰 反响

D:强化 浮现 争议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第三空中,“刺激需求”“讨论激烈”为常用搭配。且第二空填入“彰显”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

3、【言语理解】就要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如今又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他不禁陷入了对家乡往日风貌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思索

B:思念

C:想往

D:回忆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固定词语的搭配。“陷入”与“回忆”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为履行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减排________,能源管理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诺

B:诺言

C:宣言

D:倡议

正确答案:A

解析:“诺言”一般搭配“许下”,“宣言”一般搭配“发表”,“倡议”一般搭配“提出”,三者均与“做出”搭配不当,排除B、C、D。“做出减排承诺”搭配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目前,我国蓝领岗位中依旧还有大量的瓦工、钢筋工、锅炉工、油漆工等工种,而受专业“学科化”等影响,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仅能找到相关的,且带有浓厚“学科”色彩的专业名称,而这些专业名称很难让学生将未来相应的就业岗位与上述蓝领岗位对应起来,造成真正进入上述蓝领岗位的毕业生数“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意在指出:

A: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需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调整

B: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无法培养学生进入蓝领岗位

C:瓦工、钢筋工、锅炉工等岗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种

D:专业名称设置与实际教育内容脱节导致中职学生就业困难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专业目录中专业名称与实际蓝领岗位工种不对应的问题,而这种状况的存在造成真正进入蓝领岗位的毕业生很少。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应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调整,A项与此相符。
B、C两项未涉及专业目录不匹配的问题,排除。D项“中职学生就业困难”文段未涉及,且文段说的问题是专业目录设置与实际岗位需求不符,而非“专业名称设置与实际教育内容脱节”,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9题

6、【言语理解】党内生活的新常态也好,组织纪律的新要求也好,________最终在每个党员干部心理认同的轨迹上运行,________行之久远,________反腐败与改作风的风暴之后,一切陈规陋习、不良作风都会卷土重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然 那么 不然

B:如果 那么 况且

C:不但 而且 否则

D:只有 才能 否则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和第二空,“新常态、新要求最终在每个党员干部心理认同的轨迹上运行”是“新常态、新要求行之久远”的必要条件,由此可确定前两空之间为条件关系。“只有……才能……”表条件关系,填入恰当。由此可排除表因果的“既然……那么……”、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和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即A、B、C。
“否则”填入第三空,使“一切陈规陋习、不良作风都会卷土重来”与前文形成对比,符合文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0题

7、【言语理解】有网友在微博平台发布了自己的心得:“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这则微博迅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请选出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从外打破是被人吃掉,从内打破是孕育生命。说明内因起决定作用

B:如果是臭鸡蛋,从内无法打破,从外打破也无用。说明内在品质是根本

C:人生也是一样,从外打破源于压力,从内打破源于动力。说明内外因结合促进发展

D:再好的鸡蛋,不去孵化,也于事无补。说明内因通过外因发挥作用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说明内因通过外因发挥作用”的表述错误,应为“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3题

8、【言语理解】锦屏地下暗物质实验室位于我国西部的山体隧道中,是目前全世界最深的地下物理实验室。实验大厅上方有2.5公里厚的岩层________宇宙射线,而且是放射性低的大理岩,能够尽可能地把环境________降到最低,为暗物质探索提供“干净”的环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阻碍 纠扰

B:阻止 袭扰

C:遮挡 侵扰

D:阻挡 干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阻止”后一般跟具体行为,不能用“宇宙射线”搭配,排除B。
第二空,“环境干扰”为习惯表述,指的是人类活动排出的能量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国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之所以能够形成热潮,原因还在于历史对于80年代“文化批判”之矫枉过正倾向的一种修正和制衡。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看到,将中国现实中的一切丑恶现象都与传统文化挂起钩来,是对传统文化的莫大误解;传统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不但不可以否定,而且是应当大力弘扬的。
下列关于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80年代的“文化批判”存在矫枉过正的倾向

B: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存在着误解

C:“国学”研究热潮始于80年代的“文化批判”

D: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应当大力弘扬

正确答案:C

解析:“国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热潮,故C项错误,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1.某国外媒体报道:中国政府保证从今年6月开始,停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为此,中国官员还曾专程赴孟加拉国取经。孟加拉高级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阿拉克·拉赫曼博士说:“中国的优秀在于,如果他们决定了做某事,他们就会去做。”世界环保组织也对此举表示欢迎。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是:

A:中国积极促进全球反塑料袋行动

B:孟加拉国塑料产业很发达

C:世界环保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限制塑料产业发展

D:英国全国已经不使用塑料袋了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指出中国政府决定停止生产超薄塑料购物袋,第二句介绍中国政府的具体行动,第三句引用阿拉克·拉赫曼博士的话,表明中国政府的决心,最后一句话点明外界对中国政府这一行为的态度。整段话都是围绕中国政府反塑料袋行动展开的。四个选项中A项的概括最为准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