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发表在《自然·通讯》的新研究显示,母亲卵子中的一种特定蛋白质的供应,可以影响驱动后代骨骼形态的基因
②如果卵子中没有母体的SMCHD1,后代出生后的骨骼结构会发生改变
③表观遗传信息的变化会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这些变化不会改变DNA,通常不会从父母传给后代
④在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Hox基因控制着每个椎体,而表观遗传调节器则防止这些基因过早被激活
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母亲卵子中SMCHD1的数量会影响Hox基因的活性,并影响胚胎的形态
⑥该研究集中在一种称为SMCHD1的蛋白上,它是一种表观遗传调节器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⑥③
B:②③④①⑥⑤
C:③①⑥④⑤②
D:④②①⑤③⑥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观察首句,②以假设说明卵子中没有母体的SMCHD1会产生的影响,为具体表述,不适合做首句,排除B。
再观察句子,⑥提出表观遗传调节器这一概念,④介绍了表观遗传调节器的作用,按照一般叙事逻辑,⑥应该在④之前,排除A、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在评价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时候,如果抽象地论证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或者具体地罗列改革开放的成就,都难以统一思想。因为有人同样可以罗列许多存在的问题,并同改革开放前做简单对比,________甚至否定客观结论。因此,要从大处着眼,用历史的眼光来________,把这“30年”放到“两个100年”的历史大背景中去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 衡量 探讨
B:质疑 评判 考察
C:反思 评价 考量
D:猜疑 分析 研究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应填入表示不认可但程度比“否定”一词轻的词语,而“反思”并不具有不认可的意思,排除C。“猜疑”指猜测怀疑,对于改革开放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不需要猜疑,排除D。
第三空,“探讨”指探索研讨,多用于抽象的命题。“考察”指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多用于具体的事件。在“两个100年”的历史背景中评价“30年”的事实,“考察”的客观性更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4题
3、【言语理解】国学内容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即使皓首穷经、焚膏继晷也无法________。同时,国学本身毕竟是古代社会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国学研究应有一个________的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尽其妙 去伪存真
B:一应俱全 披沙拣金
C:兼容并包 大浪淘沙
D:博古通今 千锤百炼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国学内容的浩瀚与广博,再怎么苦心钻研也不可能完全穷尽。“兼容并包”指对各种不同的人或事物都包容在内。“博古通今”形容知识渊博。二者均与题意不符,排除C、D。“曲尽其妙”指曲折而委婉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一应俱全”指一切齐全,应该有的都齐备了。“曲尽其妙”与句意更相符,排除B。将A项代入验证第二空,由“精华与糟粕并存”可知,国学研究应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去伪存真”中的“伪”对应“糟粕”,“真”对应“精华”,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4、【言语理解】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形成于赤道地区的温暖水域。当暖湿空气开始上升的时候,会产生一个低压区,进而吸引周围更多的暖湿空气。而且气团在上升过程中开始旋转,温度开始下降,冷凝生成云团,释放出热量,进一步加快上升运动。在这种正反馈机理的促进下,气旋不断加强,最终形成威力巨大的台风。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台风的:
A:形成原理
B:地理位置
C:反馈机制
D:巨大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了台风的概念,然后详细介绍了台风形成的过程,末句“最终形成威力巨大的台风”总结全文,故文段主要介绍的是台风的形成原理,A项正确。
B项“地理位置”对应于首句的“形成于赤道地区的温暖水域”,为引出话题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反馈机制”仅是台风形成原理的一个方面,文段末句落脚在“最终形成威力巨大的台风”上,排除。D项“巨大影响”文段未提及,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5、【言语理解】航天科技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的最高水平。它带动了基础科学研究、促进了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由此形成的经济、社会效益虽是隐性的,却更惊人。在新材料领域,有统计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研制并投入民用的1100多种高科技材料中,有80%是因航天技术的发展需求而研制的。与此同时,航天科技对各种设备、元器件的要求极高,由此,中国航天的每一个进步,都“逼迫”电子产业、装备制造业不断换代升级,而这些的终极受益者,还是普通百姓。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航天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中国科技产业的全方位发展
B:航天产业的发展提高了装备制造行业的技术水平
C:航天产业的繁荣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了一个互动的产业链
D:航天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和群众生活的改善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航天科技形成的经济、社会效益惊人,然后列举新材料领域和电子领域两方面的例证来论述这一观点,最后指出航天业进步的最终受益者是普通百姓。故文段意在强调的是航天科技对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影响,D项与此相符。
A项仅着眼于航天科技本身,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B项是文段论述的部分内容。C项“形成了一个互动的产业链”文段没有涉及。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6、【言语理解】那种抽象地用对技术先进性的讨论取代对实际贸易情况的讨论的分析,意味着将具体的生产过程简化成技术体系中的上游和下游的关系,抽象地谈论哪一方具有创新优势,不提及具体的产业能力和制造体系,得出的结论因此形成了巨大的________。那种简单地将所谓________等同于对美方无条件、无底线、无边界的认识,则是典型的________的表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差 实力深浅 妥协退让
B:落差 引而不发 投降主义
C:扭曲 韬光养晦 虚无主义
D:漏洞 涵养蓄积 绥靖主义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前文所述的将具体过程简化、抽象化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体现抽象谈论的结果与事实不符合之意。“漏洞”指(说话、做事、办法等)不周密的地方;破绽。与句意不符,且“形成”与“漏洞”搭配不当,排除D。第三空,由“则是”可知,所填词语是对“那种简单地将……认识”这一认识的总结,因此所填词语应体现不具体分析、简单盲目认定之意。“妥协退让”“投降主义”意为退避、屈服,与句意不符。“虚无主义”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文化遗产,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的态度或思想倾向,含有简单化之意,填入恰当。验证第二空,“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使不外漏。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7、【言语理解】政府部门对各类新业态、新模式要有“包容审慎”的态度。各地方、各部门要________,不能用老办法去管制新业态。现行的法律法规大都针对传统经济,面对新业态、新模式时显得不适应,各地政府部门也往往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监管,经常走一律禁止或________的极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革故鼎新 兼容并包
B:顺势而为 放任自流
C:因势利导 视而不见
D:有的放矢 推波助澜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似乎都符合句意,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由选择词“或”和后文的“极端”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一律禁止”意思相反,表示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极端,即含有完全不管的意思。B项“放任自流”指听其自然,不加约束或干涉,符合文意。“兼容并包”指把各个方面或各种事物都容纳进去,一般为褒义词,用来描述政府部门走极端的做法不恰当,排除A。“视而不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二者均不能与“一律禁止”构成反义对应,排除C、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8、【言语理解】人类阅读文化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一次是从口传文化向印刷文化转变,这是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变的重要节点。今天又有了另一个转变,从印刷文化向电子媒介文化的转变。比较来说,印刷文化孕育的是一种沉浸式阅读,其认知模式是深度注意力;而电子媒介催生了一种全新浏览式阅读,它所建构的是超级注意力模式。浏览式阅读在不同对象间切换转移,无法忍耐阅读单一文本时的长时间单调。这有些像人们的美食体验,品尝美味佳肴之后,对粗茶淡饭便难以忍受。同理,习惯于浏览式“悦读”之后,对单一文本的长时间阅读便会感到乏味。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人类阅读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B:印刷文化与电子媒介文化的区别
C:阅读文化直接影响认知模式的转变
D:文献载体变化会改变人们的阅读模式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由人类阅读文化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变引出话题,指出今天阅读文化正经历由印刷文化向电子媒介文化的转变。接着比较两种文化的差别,指出印刷文化孕育的是沉浸式阅读,其认知模式是深度注意力;而电子媒介文化产生的是浏览式阅读,其认知模式是超级注意力模式;接着具体解释了为什么电子媒介催生的浏览式阅读其认知模式不再是深度注意力模式。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的是阅读文化的转变对认知模式的影响。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历史进程”范围太大,文段只介绍了两个历史转变,排除。B项两个文化的“区别”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文段重点介绍的是两个文化的转变对阅读方式的影响,排除。D项“文献载体”的说法欠妥当,“文献”指的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段中并没有提到“文献”的相关内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9题
9、【言语理解】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但不是能力本身。素质作为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结构,不能现成地决定能力,刚出生的婴儿没有能力,只是由于他生来具有一定的解剖生理特点,因而他具有能力发展的一般可能性。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素质是能力的基础
B:素质是先天的
C:素质与能力的关系
D:能力是后天发展的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文字是关于素质与能力关系的论述: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有了素质,便具有了能力发展的可能性,但素质不是能力,能力是后天发展的。A项偷换概念,文段是说“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基础”与“自然基础”是不能等同的。B项只提到“素质”,D项只提到“能力”,都不够全面,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对孩子来说,没有哪种 比同龄人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更能引起心灵的共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方法
B:方式
C:形式
D:行为
正确答案:B
解析:“方法”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方式”指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题干中讲到是“同龄人”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并且是要“引起心灵的共鸣”,这属于一种培养教育孩子的“方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