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448

发布时间:2024-04-13 0:37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①近日,股市遭遇连续暴跌的“雪灾”,“杀得”股民、基民             。转眼就到春节,正值用钱消费之际,许多投资者非但没能赚上一把,反倒亏了不少。
②本次欧盟峰会清楚地表明,各成员国对目前的危机       ,只好推迟做出决定,这种状况无助于提高欧盟国家公民,尤其是爱尔兰民众,对欧盟政治领导层的信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措手不及 束手无策

B:猝不及防 不知所措

C:束手无措 手足无措

D:手足无措 惊慌失措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从②句入手。句中说的是欧盟各成员国面对危机没有好的应对之策。“惊慌失措”形容惊恐慌张,常用作口语,与句意不符,可首先排除D。“不知所措”侧重于形容神情紧张,没有主意;“手足无措”侧重于形容神情慌乱。这两个词一般都用来形容人紧张慌乱的样子,与句中的论述对象“各成员国”不相搭配,排除B、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历史上匈奴、鲜卑、羯、氐、羌、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________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涤荡,他们一部分西迁,一部分在历史中________,一部分融合入汉族,一部分仍保持了本民族的特征和习俗,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当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全部 消亡

B:先后 隐退

C:一度 湮灭

D:曾经 变迁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文段反复强调“历史”,且由常识可知,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建立过政权。“全部”不能体现历史性,排除A。“先后”强调的是次序,而文段强调的是过去曾有,排除B。
第二空,由“一部分……一部分……”可知,填入词语应与“西迁”“融合”“保持了本民族的特征和习俗”表意不同。“变迁”与“西迁”表意相似,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3、【言语理解】2009年是中国儿童福利发展的重要一年。民政部根据我国孤儿在整个社会保障群体中数量少、比例小、生存状况困难、甄别容易的情况,努力同国际接轨,在建立独立的孤儿福利津贴制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和突破,大大提高了孤儿救助的标准。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民政部门是儿童福利工作的责任主体之一

B:将孤儿福利津贴制度从儿童福利津贴制度中独立出来是与国际接轨

C:与其他社会保障群体比较,孤儿的身份容易认定

D:孤儿,因其数量少、比例小而得到了较高标准的救助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强加因果,大大提高孤儿救助标准的原因是民政部努力同国际接轨,在建立独立的孤儿福利津贴制度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和突破,而不是我国孤儿自身的情况。其他三项均可从文段得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锦屏地下暗物质实验室位于我国西部的山体隧道中,是目前全世界最深的地下物理实验室。实验大厅上方有2.5公里厚的岩层________宇宙射线,而且是放射性低的大理岩,能够尽可能地把环境________降到最低,为暗物质探索提供“干净”的环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阻碍 纠扰

B:阻止 袭扰

C:遮挡 侵扰

D:阻挡 干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阻止”后一般跟具体行为,不能用“宇宙射线”搭配,排除B。
第二空,“环境干扰”为习惯表述,指的是人类活动排出的能量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表扬或批评孩子,一边吃饭,一边________地说几句,既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效果自然会差一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歇斯底里

B:浓墨重彩

C:语重心长

D:轻描淡写

正确答案:D

解析:“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浓墨重彩”指着力描写。也形容醒目、突出、分量很重。“语重心长”指言辞深刻有力,心意深长。“轻描淡写”指叙事或处理事情时着力不多,轻轻带过或不加重视。通过“既显得不够重视,孩子也没听进去”可知,句子表达的是在饭桌上的“表扬或批评”是以一种很不正式的方式进行的,选项中只有“轻描淡写”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6、【言语理解】灾难性事件往往以突发的方式出现,给个人与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影响。灾难的突发性决定了报道的________是第一位的。最快的时间、最新的报道,才能满足人们在灾难发生后对________的迫切需求和思想混乱时的心理需求。能否快速地投入新闻报道成为决定此类新闻报道能否成功的关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内容 真相

B:方式 沟通

C:实效 事实

D:速度 信息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最快的时间、最新的报道”是对第一空的解释,由此可知第一空填“速度”最恰当。
第二空,此处填入“信息”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7、【言语理解】有些海蚀洞的“天花板”上还有个大窟窿,阳光照进来,就像罗马的万神殿一样。这可能是因为顶部岩石本身质地脆弱,更易被________。也可能是海水挤入岩石裂隙时,原本在里面的空气被压缩,水填满洞隙下方,压缩空气便________洞顶,直至将洞顶击穿,形成天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腐蚀 入侵

B:侵蚀 冲击

C:侵袭 攻击

D:腐化 充盈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对应“海蚀洞”,首先排除与“蚀”无关的C、D。第二空,对应后句的“直至将洞顶击穿,形成天窗”,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击”呼应,含有击打的意思,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题

8、【言语理解】20世纪以来,人类对弦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革。弦就是振动,振动就会产生波,说明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为重新认识“美”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技术方法。研究表明,自然美与物质的波长(或者频率)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物体固有的频率与人自身的频率存在耦合关系,“美”是由不同类型波谱的频率与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人的美丑认识不同,是审美主体的频率不同所致

B:阳光、鲜花一定时间内大致不变,因为振动频率没有变化

C:距离产生美,是因为审美主客体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共振

D:见义勇为行为得到社会认可,因为审美主体振动频率一致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由“物体固有的频率与人自身的频率存在耦合关系,‘美’是由不同类型波谱的频率与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可知,对同一个审美客体,审美认识主要受到人自身的频率影响,正确。
B项,由“弦就是振动,振动就会产生波,说明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可知,万物的变化就是波的变化,阳光、鲜花一定时间内大致不变,就是波不变,相应地就是振动频率不变,正确。
C项可由末句“‘美’是由不同类型波谱的频率与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得出,正确。
D项,由“物体固有的频率与人自身的频率存在耦合关系,‘美’是由不同类型波谱的频率与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可知,审美涉及主客体两方面,二者存在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此处仅提到审美主体振动频率一致,不能实现“见义勇为行为得到社会认可”的效果,错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3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4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35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9题

9、【言语理解】12.蝴蝶效应原本是一个气象学名词,说的是南美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最终将会在北美引起一场龙卷风。听起来这事似乎有些荒唐,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一件微乎其微的细节,却可能造成一个谁都意想不到的结果。聪明的人,就应该从蝴蝶效应中及时看出日后的风暴。
可以印证这段话论点的文句是:

A: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正确答案:A

解析:蝴蝶效应是指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要注重小事小节,要明白细节的重要性。A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样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不能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能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不管是圣贤还是巨恶,都是从做这些小事中慢慢发展而来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这段文字说明:

A:社会公正是具体的

B: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C: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D:社会公正是有阶级性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社会公正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平有不同的认识,接着引用恩格斯的话进行佐证。因此文段主要说的是社会公平的历史性。B项表述与此相符。
A、C、D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