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434

发布时间:2024-04-11 18:18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①没有人可以精力无限、奔腾不息,忙碌周期与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②适度的停顿犹如登山过程中的休整,是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激昂迈向激昂的必经阶段。③就像电影镜头,长短镜头结合在一起,才会形成缤纷多彩的画面节奏。独处不仅是忙碌之间的停顿,更像是一次身心调整、精神蓄力。④所谓“静一分,慧一分”,养一团清静之气,擎一片悠然心光,映照自己同万物的关系,正是独处的本意。
苏轼有句名言:“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这句话在原文中的恰当位置是:

A:③

B:②

C:①

D:④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中苏轼的话说的是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也就是强调要劳逸结合。①处后的“忙碌周期和休憩周期相结合才能让生命充满精彩”是对苏轼名言的进一步阐述。故这句话置于①处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32题,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2题

2、【言语理解】因为房价上涨还有人买不起房,因此要限制一部分人购买第二套住房,那么是否因为还有人买不起私人汽车就不发展汽车产业了;是否因为中国的企业借贷有坏帐就停止银行的贷款业务,将银行的信贷风险都转移给消费者?这与部分农民养鸡喂猪有可能产生资本主义的道理如出一辙,没有任何逻辑上的差别。
与这段文字的文义相合的说法是:

A:由于房价上涨有人买不起房,因此要限制一部分人购买第二套住房

B:如果用停止银行贷款业务来应对企业借贷的坏账,银行信贷风险就会转移给消费者

C:部分农民养鸡喂猪有可能产生资本主义

D:由于有相当多的人买不起私人汽车,汽车产业不宜发展

正确答案:B

解析:本段文字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房价上涨有人买不起房就限制一部分人购买第二套房的不合理性。因此A与文义不相合。C、D是作者举的反面例子,显然不是作者赞同的。B是正确答案,可以在文中第二个分句中找到答案,如果银行这样做,就是把信贷风险转移给了消费者。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父母要想让孩子接受更加大胆的早餐,就得自己也这样吃。孩子在子宫里时就开始品尝腌蛋和豆酱的味道了,出生后婴儿会喜欢他们在子宫里________过的食物,科学家称之为产前味道学习。但孩子们天生会喜欢某种东西并不等于他们的舌头第一次________到它时会很愉悦,网上有很多韩国婴儿第一次吃到泡菜时抓舌头甚至________的视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应 接触 推拒

B:感受 碰触 摇头

C:接受 品尝 拒绝

D:接触 体验 哭泣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三空,由“甚至”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前句的“抓舌头”构成递进关系。“抓舌头”暗含了不喜欢、拒绝的意思,所填词语应表示拒绝的程度更重。只有“哭泣”与此相符,且与“婴儿”的角色契合。
验证前两空,填入“接触”“体验”也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1题

4、【言语理解】近年来,“文化+科技”的应用,使收藏在博物馆里、远在祖国各地的文物“活”了起来。在过去的一年里,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不断发生“化学反应”,从舞美设计到文物保护,从互联网在线直播到博物馆数字化展陈,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
这段文字中的“化学反应”是指:

A:文化事业与科技事业融合发展,相辅相成

B:之前鲜为人知的文物通过科技“活”了起来

C:科技创新支撑文化创意,文化创意点燃科技创新

D:文化领域各行业借助科技蓬勃发展,百花齐放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后文的“从……到……,从……到……,文化领域各行各业纷纷插上科技的翅膀,科技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力愈加强劲”是对“化学反应”的具体解释,即“化学反应”主要指的是科学对文化的促进作用,D项概括准确。
文段未涉及文化对科技的影响,A项的“相辅相成”、C项的“文化创意点燃科技创新”均过度推断,排除。
B项的“文物通过科技‘活’了起来”是“化学反应”的其中一个表现,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5、【言语理解】太阳能在地面上的利用率不高,因其会受到大气的吸收和散射,季节、昼夜更替的影响而________很多,能量密度变化也很大、很不稳定。发展空间太阳能电站,可为地面提供商业化的、大规模的电力供给,解决人类长期对于稳定的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问题。同时,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发展也将为更为长远的月球太阳能电站的发展________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弱 积累

B:缩小 打造

C:散逸 铸就

D:衰减 奠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提取句子主干可知,此处说的是太阳能能量的减弱。“缩小”通常形容范围。不能用来形容“太阳能能量”,排除B。第二空,“积累”常与“经验”搭配。“铸就”常与“奇迹”搭配。与“基础”搭配,“奠定”最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6、【言语理解】我国一些城市在旧城改造中,少了些如履薄冰的文化敬畏,让优秀的历史文化________在了推土机的滚滚狼烟里;城市独特的传统文化即便被简单复制,也丢失了历史________的文化精髓。城市记忆变得________甚至消失殆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埋葬 沉淀 模模糊糊

B:葬送 积淀 不伦不类

C:丢失 累积 面目全非

D:消逝 沉积 遥不可及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丢失”指遗失;“消逝”多指随时间慢慢消失。二者均不符合旧城改造过程中推土机暴力破坏优秀历史文化的语境,排除C、D。
第二空不好判断,跳过。
第三空,与“模模糊糊”相比,“不伦不类”更能体现“简单复制传统文化,丢失历史文化精髓”的状态,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20题

7、【言语理解】在充满着复杂流动性的转型中国,小说家对时代的整体性把握将越来越不可能,任何想从整体上对时代命名的企图和冲动将不得不最终沦为可笑的堂吉诃德。但是,这也给写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既然把握大的时代已经不可能,那么就可以仔细打量将那些被大时代所遮蔽的现代人生活中的小,让文学真正回到它的本源——文学是人学,文学应关注个体在此岸世界的存在,关注那些与个体生命存在有关的尊严、自由及其异化问题,关注与真诚、美好、焦虑、敬畏等与文学和人有关的基本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文学创作:

A:思路应从整体转为个体

B: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C:本源与个体生命有关

D:题材应趋向多元化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小说家把握大时代的整体性已经不可能,接着由“但是”一转,指出写作者可以回归到文学的本源——关注个体及其相关内容。故文段意在说明文学创作思路应从整体转为个体。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两项明显与文段无关。文段说的是回归关注个体,并非D项的“题材多元化”。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8、【言语理解】考古并不是简单地将珍贵文物挖掘出来呈现给世人,而是一门探究历史真相的________科学。考古有一套________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田野挖掘、文物保护修复和后期研究,每一件出土文物的背后,都有考古人付出的智慧、汗水和辛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肃 严谨

B:严谨 严肃

C:严整 严格

D:严格 严整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严整”指严肃整齐,多指军队,形容考古不恰当,排除C。“严格”指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多用于人,形容考古不恰当,排除D。第二空,“严谨”指严密细致。“严肃”指作风、态度等严格认真。形容科学理论和方法,用“严谨”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

9、【言语理解】记忆力的改善并不需要求助于神奇的记忆术或昂贵的营养补充剂。一项针对120名老人进行的为期一年的研究表明,坚持每周快走3次、每次持续30到40分钟的老人,在实验结束时,负责记忆与计划关键部位的体积不但没有像预料中那样随着衰老而萎缩,反而增长了2%到3%。这意味着将记忆力衰退的进程逆转了1到2年。此外,经常快步行走的老人在空间记忆测试中的得分也要高出不运动的对照组。
以下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神奇的记忆术

B:超强记忆“走”出来

C:记忆力的改善

D:记忆力与行走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即指出,记忆力的改善不需要求助于神奇记忆术或营养补充剂。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研究数据说明行走对记忆力改善的作用。A、C两项均未涉及“行走”这一论述重点,排除。D项未明确记忆力与行走间的关系,故作为标题不如B项贴切。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某机关原计划用十天时间召开一次会议,由于会议组织得当,安排      ,会期比计划缩短了四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紧密

B:紧缩

C:紧凑

D:紧迫

正确答案:C

解析:紧凑:连接很紧,没有空隙、间隔或多余的部分,符合题意,选择C。紧密:指十分密切,多而连续不断。会议不能连续不断地开,故A项用在此处不合适。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