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然而,监管执法的覆盖面毕竟有限,执法成本也相对较高
②但这毕竟只是消极的自我保护,被侵犯的合法利益没有得到弥补,违法违规者也没有受到应有惩戒
③过去,用脚投票是很多“小散”的无奈选择,“惹不起总还躲得起”
④要从根本上保障小投资者的利益,固然要有强有力的外部保护,而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也同样重要
⑤随着监管力度加强,很多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受到严厉处罚
⑥在A股市场,由于个人投资者数量庞大,如何有效保护“股微言轻”的小股东,就显得尤其重要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⑤①④⑥
B:③⑤②①⑥④
C:⑥③⑤②④①
D:⑥③②⑤①④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一共给出了③和⑥两个首句,分析发现,很难从首句入手破题。接着观察题干,①以转折词“然而”开头,说明监管执法的覆盖面毕竟有限,执法成本也相对较高,即监管执法的局限性。根据转折关系可知,①前应说明监管执法的优势,分析其他语句,⑤提到了监管力度的加强使违法行为受到严厉处罚,因此①是对⑤的转折,两句顺序为⑤①,排除B、C。A、D两项的区别在于⑥的位置,由⑥的内容可知,其属于引出话题的内容,不应置于尾句,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54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4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4题
2、【言语理解】黄色与红色一样,是中华民族偏爱的颜色。在与“五行说”相对应的“五色论”里,黄色代表土,居于四方的中央。东汉的儒家为了抬高君权,突出了“五行”和“五方”中“土居中央”的观点,把土说成是一切元素的根本,因此中央是至高无上的,这也极大地提高了黄色的地位。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也接受了这一说法,把黄色定为正色之首,随后的隋、唐王朝都加以效仿。从唐代起,正黄色成为皇室的专用色,滥用即会获罪。时隔千年,虽然黄色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但金黄色那高贵庄严的气质依然存在。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分析中华民族偏爱黄色的原因
B:追溯土居中央观念的形成历史
C:探讨颜色与五行观念的内在渊源
D:强调皇权观念对色彩文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引出话题+具体论述”的行文脉络,首先指出黄色是中华民族偏爱的颜色,接着依照“东汉”“三国时期”“唐代”及现代的时间顺序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中华民族偏爱黄色,因此文段重点介绍的是中华民族偏爱黄色的原因,对应A项。
B、C、D三项均脱离“黄色”这一主要论述话题,偏离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调查显示,2010年,有41.6%的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持谨慎态度,有24%的居民家庭没有订报纸和杂志,有75%的居民很少去或没有去过电影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没有兴趣
B:报纸、杂志、电影票价格偏高
C: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偏低
D:文化产品不重视城镇消费群体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一系列数字“41.6%的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持谨慎态度”“24%的居民家庭没有订报纸和杂志”“75%的居民很少去或没有去过电影院”说明了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较低。A、B、D三项均不能从文段中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的。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整篇材料都在介绍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及其产生的问题:信息存在形态发生了变化,使得信息具有“易转移性”;信息技术产品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始料未及的社会效应;人际交往的多样化,使得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概括起来,信息时代的社会背景就是信息社会,产生的问题就涉及到信息伦理,综合后就是选项B。而A、C、D项都只是信息社会的某一方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雾霾问题是个棘手难题,但再棘手也得解决,而且难题破解还得摁下“快进键”。虽然从客观规律上看,治霾难________,可就紧迫性而言,治霾还必须得“________”,抓住那些核心症结对症施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劳永逸 釜底抽薪
B:一马当先 根治病灶
C:一蹴而就 只争朝夕
D:一步登天 刻不容缓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文段意为从客观规律看,雾霾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好。“一马当先”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一步登天”比喻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含有讽刺意味)。两词用在此处均不恰当,排除B、D。
第二空,与“紧迫性而言”相对应,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只争朝夕”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釜底抽薪”更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3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6、【言语理解】①“道”在何方?它绝对不是佛祖在菩提树下的苦思冥想,也绝不是闭门造车
②学习者一旦进入一定的境界,就会发现学习的无非是顶层设计
③儒家所说的“天人合一”,一定是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后社会属性成熟到极致的状态
④这必定是要通过社交型学习来实现的
⑤一个人如果远离社交,那么他不是狼孩,便是梵·高
⑥学会了千变万化的技法,最终求的是一个“道”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④②③⑤
B:②⑥①⑤③④
C:③⑤④②⑥①
D:⑤③②⑥①④
正确答案:B
解析:⑥以“道”结尾,①以“道”开头,二者构成顶真结构,顺序应为⑥①,排除A。④以“这”开头,分析可知,“这”指代的内容并非⑤、①的内容,而是③句的“天人合一”,由此排除C、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2题,2014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7、【言语理解】钙需求的推荐量是根据人体每天从汗液、尿液等途径损失的钙量,同时考虑钙的吸收效率估算出来的。欧美国家的推荐标准是青少年每天1300毫克,成年人每天1000毫克,而老年人则是1200毫克。不过WHO/FAO联合专家组指出这个标准是基于欧美人群的,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地方。他们指出,钙的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骨折高发的人群中,应该每天摄入400~500毫克以上的钙来减轻骨质疏松,但是对于骨折发生率低的地方则没有推荐。相比于欧美人群,亚洲人的骨折发生率就比较低。如果要直接回答“我们到底需要多少钙”的话,答案是对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中国人,还缺乏确切的科学数据。
下列选项最适合做文字标题的是:
A:中国人要不要补钙
B:一般人群要补多少钙
C:中国人要补多少钙
D:正常体质者要不要补钙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钙需求的推荐量是如何估算出来的,接下来列举了欧美的标准,然后引出专家的观点——这个标准是基于欧美人群的,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地方。最后提出,中国人需要多少钙,还缺乏确切的科学数据。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明的是中国人需要补多少钙的问题,A、B、D三项均与此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最近有媒体称,尽管美国表面上称要通过外交途径迫使伊朗 ,但以副总统切尼为代表的鹰派已经迫不及待,认为“通过外交手段不能 伊朗的核野心”,因此美国媒体更频繁鼓吹对伊朗采取强硬措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就范 控制
B:就范 遏制
C:屈服 遏制
D:屈服 控制
正确答案:A
解析:“屈服”指降服、折服。“就范”指听从支配和控制。由句意可知,美国政府是想迫使伊朗按照他的意愿放弃“核野心”,所以选“就范”更合适。“遏制”指阻止、禁绝的意思。“控制”指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美国政府并不是想把伊朗的核野心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而是要阻止、打击伊朗的核野心的扩张,所以应选“遏制”。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文学________了,文学家们似乎都已经退隐到超凡脱俗的文学世界里,或专营文学技术的革新,或致力于自我感情的________。在各种重大历史场合很难看到文学的身影。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失 装饰
B:寂静 掩饰
C:沉默 宣泄
D:沉寂 雕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为动词,“寂静”是形容词,填入与句意不符,排除B。“消失”语义程度过重,填入不符合常识,排除A。
第二空,由后文的“在各种重大历史场合很难看到文学的身影”可知,前文是说文学家们仅致力于个人感情的抒发、修饰,这种感情的抒发一般是比较舒缓细腻的。“宣泄”动静比较大,与“沉默”“沉寂”体现的语境风格存在矛盾,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10、【言语理解】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可推出。
B项,由“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可知,中西方的“差异”并非对立的,而是可以“互补”并达到和谐的,且“难以为继”的说法无法从文中推知。
C项,由“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可推出。
D项,由“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