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让世代居住在古城的居民全搬到城外,破坏了历史街区的真实与完整,不利于古城文化遗产和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②人口流动是一个长期自然发展的过程
③既要保护古城历史文化遗存、历史街区等物质载体,也要传承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文化生态,实现传统文化生活和古城文明的延续
④仅就商业运营来说,这种模式在一些地方也并不成功
⑤如果把古城内的物质文化遗产比作人的“肌肉和骨架”,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人体里流淌的“血液”,两者密不可分
⑥现在有种现象,政府或公司把古城里的街区甚至整体城区买下来,把原来居民安置到城外,然后引来商户进城经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⑥③⑤
B:②⑤⑥③④①
C:⑤③⑥②①④
D:⑥①②④⑤③
正确答案:C
解析:④中的“这种模式”指的是①中的“让世代居住在古城的居民全搬到城外”,故①④应前后相连,排除B、D。分析可知,③中“既要……也要……”是对⑤中“两者密不可分”的进一步说明,故二者应紧密相连,顺序为⑤③,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3题,2017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51题
2、【言语理解】第46个世界环境日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最具代表性的“金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科学论断,人们习惯称之为“两山论”。随着实践的深入,“两山论”经受了事实检验,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为中国发展注入越来越强大的正能量。
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是:
①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②生态文明建设应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
③经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④生态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中“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可知,当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时,我们要坚持生态保护,③中“经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文段中并没有体现,排除带有③的A、B、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以支持①④的说法。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可以支持②的说法。故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是①②④。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3、【言语理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谋事不实,蓝图再好也不过是________;创业不实,梦想再美也只是黄粱一梦;做人不实,立身之本必定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鱼 空中楼阁
B:画饼充饥 荡然无存
C:纸上谈兵 一无是处
D:闭门造车 子虚乌有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闭门造车”比喻固步自封,不与外界交流,关起门来搞建设,求发展。这两个词语均与强调要务实的语境不相符,排除A、D。
第二空,“立身之本是一无是处”表述不当,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6题
4、【言语理解】30. (1)进入这个单位后,他勤奋工作,每次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很快就得到领导及同事的_____。
(2)由于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韩国人,比起其他同年龄的中学生来说,她很难自我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认同 认可
B:赞同 认识
C:认可 认同
D:赞同 认同
正确答案:C
解析:认可:承认,许可。赞同:赞赏,同意。认同:心理学名词。指体认与模仿他人或团体之态度行为,使其成为个人人格心理历程的一个部分。(1)中的“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让领导和同事从心理上承认了他,接纳了他,所以要选择“认可”。(2)中说的是在文化差异下的一种心理状态,应该选择“认同”。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与句后括号内所标注的不符的是:
A: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B: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比喻)
C:他们盛赞它是“引出知识迷宫的线索”、“打开一切科学宝库的钥匙”,给它以极高的地位。(引用)
D:为什么某些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反问)
正确答案:D
解析: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而D项中我们并不能从问句中得到答案,因此所用的修辞方法并不是反问。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通常来说,第一产业对就业表现为一种剩余劳动力“蓄水池”作用,虽然表面能吸纳大量劳动力,但实际上有效吸纳能力有限;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即同样的GDP),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例越高,则某区域的劳动力人口承载力越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第一产业有效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
B: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劳动力人口承载力也存在差别
C: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应该重点发展
D:经济规模对劳动力人口承载力有很大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分号前后的内容分别阐述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不同的吸纳能力,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产业”对劳动力承载力的影响。B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表述。D项的“经济规模”不是文段重点,排除。A项只提到“第一产业”,C项只提到“第二、三产业”,均不够全面,且C项的“应该重点发展”属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价值出口”;在地球村时代,每个人都是“国家名片”,更重要的是,大时代、大变迁,让中国人有着无比丰富的生命的可能,有着更为多彩的生活体验。梦想与奋斗、成功与挫折、欢笑与泪水,正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学会发现故事、讲述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我们就能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一个真实、立体、生动的中国。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人人都要学会讲故事
B:每个人都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
C:平凡的点滴重构了“中国故事”
D:世界对改革开放的中国故事感兴趣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代表了国家形象;接着介绍时代的变迁让中国人的生活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然后指出生命中的点滴正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故事;最后承接上文,指出我们要发现故事并讲述故事,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的真实面貌。尾句是文段的重点所在,意在说明每个人都要学会讲故事,为展示中国形象而努力。
A、B两项本身表述均无误,但B项没有涉及“讲故事”,故A项更贴近文段主旨,排除B。
C项,“平凡的点滴”在文段中并没有体现,且把每个人的经历都用“平凡”来概括,过于绝对;同时,“重构”一词表述不当,在文段中并没有体现,排除。
D项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相关内容,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
8、【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学海无涯,公务员要着力持续更新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水平,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拦路虎。
B:
中国国家羽毛球队的林丹可以堪称羽坛霸主,吊球、撞球、扣球技术精湛,让对手防不胜防。
C:
那些引起较为严重后果和社会较大关注、成为一时舆论热点的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充其量不过是属于社会的短期危机,对于这类危机,我们当然不能掉以轻心。
D:
周恩来同志为民族的崛起,国家的兴亡不辞辛苦地奋斗了一生,尤其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更新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水平”搭配不当。B项中“堪称”意为可以称得上,其中“堪”本身含有可以的意思,故与“可以”语义重复,应删除“可以”。D项“周恩来同志为……国家的兴亡不辞辛苦”中的“国家的兴亡”应为“国家的兴盛”,另外,“长足的贡献”也搭配不当。本题命题不严谨,C项也存在语义逻辑问题,句中“充其量不过是”和“当然不能掉以轻心”逻辑上存在矛盾。综合比较,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9、【言语理解】①村庄人平时是很瞧不起“偷”字的
②你不偷一点点,那些好收成很快就被日子带走了
③但偷秋是例外,他们是渴望从岁月中偷出一点好时光
④老人们说,秋是要偷的
⑤是渴望从忙碌的生活中偷出一缕朴素的温馨和情趣
⑥是渴望从丰收的季节里偷出一点好记忆
⑦你偷秋,就偷来了好收成的种子,你就有好收成好运气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②③⑥⑤⑦①
B:④①③⑥⑤②⑦
C:④③⑥⑤②⑦①
D:④②⑦①③⑥⑤
正确答案:D
解析:③以“但”开头,是对①“平时是很瞧不起‘偷’字的”转折说明,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①③,排除A、C。B、D的区别在于②⑦的位置。②⑦是对“秋是要偷的”原因的阐述,故接在④后更恰当,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10、【言语理解】若公众史学归属于历史学,那么目前历史学门类的三个一级学科(中国史、世界史与考古)都无法单独包容它;更何况它还包含着文学、传播学、艺术等非历史学学科的元素。在欧美高校,公众史学要么是被作为历史学系所设立的专业学位项目,要么是由历史教育学与艺术专业合作设立的跨学科项目。由此,中国的公众史学若想拥有自己独特的学科属性,必须在这一点上有所明晰。
这段文字最合适的标题是:
A:公众史学与历史学门类的关系
B:公众史学学科性质应有所明晰
C:中国与欧美公众史学不同的归属
D:公众史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学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公众史学的定位展开,首先分析了中国的公众史学不能归属于历史学的原因,然后介绍了欧美高校对公众史学的定位,最后以“由此”作结,说明中国的公众史学若想拥有自己的学科属性,必须在这一点上有所明晰。此处的“这一点”应指的是“公众史学是什么”的问题,即只有先明晰了公众史学是什么,然后才能对其进行定位。D项的“公众史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学科”以问句形式引出对公众史学定位的思考,作为标题最恰当。
A项只是国外高校的做法,不能全面概括文段,且我国也不能照搬国外的办法。B、C两项均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概括全文。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