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认为玛雅文明和中国古代文明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发展的结果
②主要根据是《梁书》中关于五世纪时中国僧人慧深漂洋过海到达“扶桑国”的故事,认为“扶桑”即墨西哥
③日前,著名人类学家张光直教授提出了一个“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的假设
④遗憾的是,这些说法至今还没有得到考古学的明确证实
⑤后来又有“殷人东渡说”,是说商朝时的中国人横渡太平洋将文明带到了美洲
⑥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玛雅文明的源头是古代的中国文明,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扶桑国”说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②⑤④
B:③①④⑥②⑤
C:⑥③②⑤①④
D:⑥②⑤③①④
正确答案:D
解析:⑥末尾的“扶桑国”与②的“扶桑国”相对应,由此可知②是对⑥“‘扶桑国’说”的解释,②应紧接⑥后,据此可排除A、C。通过分析可知,④中的“这些说法”指代应是“扶桑国”说、“殷人东渡”说等,它比⑤更适合做总结句。因此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2、【言语理解】①可以说,手术同意书的签署过程,是一次医疗实践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医患沟通环节
②主要的意义在于,要使医生养成对患者高度负责、保护患者健康和生命的工作作风,在临床实践中尽力避免医疗伤害
③在医学伦理中,知情同意权的本质,体现在尊重原则与不伤害原则
④患者在充分知悉相关信息之后,有权就自己的疾病如何处置做出理性的决定
⑤在尊重原则中,除了对患者生命价值的尊重外,更主要的其实是尊重患者的医疗自主权
⑥而不伤害原则的意思,并不是要求医生在所有的医疗行为中避免一切医源性的伤害,这样的要求在当下不太现实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⑥②⑤④
B:③④⑥②①⑤
C:①②③⑤④⑥
D:③⑤④⑥②①
正确答案:D
解析:③中提到“尊重原则和不伤害原则”,⑤说“在尊重原则中”,⑥中说“而不伤害原则”,故③在⑤⑥之前,且⑥在⑤之后,排除A、B。分析可知,②说的是不伤害原则的意义,故②应在⑥之后,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9题
3、【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科举制度从隋朝确立以来,内容逐步充实丰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主要的文官选拔制度,对中古以来的历史影响深远。
B:元朝统一天下以后,把百姓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从此对这四等人实行有区别的民族对待和统治政策。
C:由老子、庄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一样,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体系的两座不可或缺的基石。
D:所谓纪传体方法,即以记人为主体的历史叙述方法,《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用这种方法开创了以往编年体历史体例以外的新天地。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由老子、庄子开创的道家学派和儒家学派一样”语意不通,可把“一样”改为“一起”。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4、【言语理解】不同利益群体在特定体制中所受束缚与保护的程度是不同的,相对而言,束缚少而保障多的群体会觉得体制公平,反之会觉得不公平进而要求变革。转轨过程的情况与此类似,某类群体摆脱的束缚多于失去的保障,甚至是只摆脱束缚而不失去保障,他们会拥护改革并认为它公平;相反,摆脱束缚少而失去保障多的,他们就会认为不公平而有可能反对改革。
下列说法概括主旨最准确的是:
A:改革有时会造成对某些群体的不公平
B:改革应该对所有群体公平一致
C:不同的利益群体不可能全都支持改革
D:支不支持改革与不同的利益群体相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采用了演绎论证的方法。作者先提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即不同利益群体在特定机制中觉得公不公平是与他们自身的利益相关的。紧接着由一般到特殊,推及到支不支持改革的问题。注意文段中的分号,分号前是拥护改革的群体,分号后是反对改革的群体,表达了D项“支不支持改革与不同的利益群体相关”的主旨。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虽然有人担心去年经济复苏是建立在投资泡沫上的海市蜃楼,但是也有人认为中国基建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政策具有较强的________,并将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战略性
B:可行性
C:前瞻性
D:导向性
正确答案:C
解析:“前瞻性”指超前性,预见性,指某种策略在制定的时候就预计到了它将产生的影响。句中的“将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奠定基础”说的是中国基建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政策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故填“前瞻性”契合句意。
“战略性”强调决定全局的策略;“可行性”强调可以实行;“导向性”强调对方向的引导。三者均不体现政策对未来的影响,排除A、B、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与其他生命形式一样,适宜的自然环境,也就是说稳定的地球环境是人类文明得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纵观地球生命的进化史,仅仅是由于温度、水汽循环或者氧气含量的变化,超出了当时地球生命的承受范围,就造成了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我们人类的形成历史才仅有500万年,在这期间,虽然没有发生过和之前四次生物大灭绝那样剧烈的环境变化,但是作为文明程度日益提升的人类,即使拥有了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改造环境能力,却仍然在适应环境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弱点,比如对温度的耐受性不高、对光照十分敏感、容易因环境的变化引发各种疾病等,可以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非常脆弱的。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
B:人类文明的形成与存在并不容易
C:自然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的基础
D:人类将面临大自然的严峻考验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稳定的地球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接着追溯地球生命的进化史,指出仅仅是由于温度、水汽循环或者氧气含量的变化,就造成了四次生物大灭绝;然后说明虽然人类形成的500万年间未发生剧烈的环境变化,文明程度日益提升的人类即使有了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改造环境能力,却仍然十分脆弱。文段意在说明地球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显而易见,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表明人类文明存在的艰辛。B项符合文段重点,当选。
A项,文段并未强调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与文意不符,排除。
C项,由文段可知,“稳定的地球环境”是人类文明存在和延续的重要外部支撑条件,C项偷换概念,排除。
D项,文段论述的中心是“人类文明”而不是“人类”,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1)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广博和精专的辩证结合,专与博都是相对的,应该 ,协调发展。
(2)神话能给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迷信则使人们屈于“妖魔鬼怪”,我们绝对不能把神话与迷信 。
(3)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应该 ,而应该奋勇前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融会贯通 相提并论 犹豫不决
B:交相辉映 同日而语 举棋不定
C:兼而有之 一视同仁 贪图安逸
D:相辅相成 混为一谈 畏缩不前
正确答案:D
解析:(1)句所填词应表示专与博的关系,且能对应“协调发展”。“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与句意无关,排除B。(2)句,句意是不能把神话和迷信当作同一件事物,强调两者的不同。“一视同仁”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适用对象是人,不能为神话和迷信,排除C。(3)句,由“不应该……而应该……”可知,横线处待填成语应与“奋勇前进”意思相对。“犹豫不决”侧重不决,即下不了决断;“畏缩不前”侧重不前,即因为害怕或有顾虑而退缩不前。“畏缩不前”与“奋勇前进”对应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8、【言语理解】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相信奥地利学派的观点,而偏好用凯恩斯主义来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但凯恩斯看得见的手是否真的能战胜经济规律的不可逆转性呢?也许最终仍然是“________________”,经济规律会让看得见的手不得不做出更大的让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胳膊拧不过大腿
B:近水楼台先得月
C:老虎屁股摸不得
D:落毛凤凰不如鸡
正确答案:A
解析:由“经济规律会让看得见的手不得不做出更大的让步”可知,此处的“看得见的手”指的是宏观调控,句意为宏观调控未必能战胜经济规律。“胳膊拧不过大腿”含有的“弱小敌不过强大”之义恰与此相符,且“胳膊”与“看得见的手”也对应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8题
9、【言语理解】一位青年去拜访画家:“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用一天功夫,可卖掉它却要整整一年?”“请你倒过来试试。你花一年功夫画一幅画,兴许一天就能卖掉。”画家说。青年照办:观察,写生,构思,创作。后来事实果然如此。
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A:有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B: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C: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D:天赋不是艺术家的必备条件
正确答案:B
解析:花一天的时间画的画,要一年才能卖掉;花一年的时间画的画,只要一天就卖掉了。之所以后者卖得快,是因为在画画时下的功夫多,画得更好。可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功,就得多下功夫,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不是文段想要表达的内容。C、D两项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6题
10、【言语理解】国学如果停留在如此浅层次的形式复古,无异于_________,甚至会把国学弄成与现代文明相对抗的姿态,凡事不问好坏对错,一切以东西古今划界。凡是古人的都是好的,哪怕骑驴;凡是现代的都“非我族类”,都该保持距离。如此下去,国学非但不会被这些人“发扬光大”,相反可能会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_________,与文明发展割断脉络,把自己变成了一块“化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鱼 蓬荜生辉
B:买椟还珠 孤芳自赏
C:刻舟求剑 皮里阳秋
D:掩耳盗铃 纤尘不染
正确答案:B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相反可能会走入狭隘化、极端化、边缘化的境地,钻进狭小天地里”可知,所填词语应该是贬义的、消极的。“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增添光辉。“纤尘不染”是褒义词,指一点儿灰尘也沾染不上,形容十分干净、高洁。两词均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D。
再看第一空,由“无异于”可知,所填词语是对“停留在如此浅层次的形式复古”的解释说明,即只重视复古国学形式而忽视了国学真正有价值的内涵。“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与句意不符,排除C。“买椟还珠”比喻取舍不当,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形容复古国学一味追求形式而舍弃了真正有价值的内涵,实属取舍不当,其填入此处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0年宁夏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7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