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如果你没有过走进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历史和个体的复杂性
②只要你进入过一次别人的内心世界,你再看待其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去考量:是不是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了人家身上
③我们以前老讲“要推己及人,要学会宽恕”,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要学会去体谅别人
④实际上,态度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能力问题
⑤因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世界,所以才看不到别人经历的东西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①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⑤④③
正确答案:B
解析:③的句尾提到“态度问题”,④的句首指出“态度固然重要”,两句之间存在承接关系,顺序应为③④,排除D。⑤的内容是对①中论断原因的阐释,两句相连顺序为①⑤,排除A、C。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2、【言语理解】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近日在地下通道启动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由此拉开高速粒子对撞系列实验、探索宇宙起源之谜的序幕。然而,从实验一开始,外界便遍布各种危言耸听的“世界末日论”,有的说实验可能产生黑洞,顷刻间吞噬地球,还有的说实验将诱发奇异粒子,引发一连串的灾难性反应。实际上,在其他几个粒子物理实验启动,甚至是第一次核武器实验之前,世界上也充斥着类似的末日预言,而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预测世界末日会到来,可是,这些预言一个接一个地被证实是谎言。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粒子物理实验的启动,以及每一次核武器实验都具有毁灭世界的风险
B: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大型强子对撞实验拉开了探索宇宙起源之谜的序幕
C:事实证明,每一次粒子物理学实验启动之前的世界末日预言都是不成立的
D:在每一次物理学实验启动之前,世界上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世界末日预言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高速粒子对撞实验启动引发了一系列有关世界末日的论调,继而以之前的相关物理实验启动时也曾引发过类似的预言为例,说明这些当时危言耸听的预言最终都变成了谎言。C项恰当地概括了文意,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9.网络是大家熟知的东西,它为我国建设高效、透明、务实、廉洁的政府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大大节约了行政成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我国各级政府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及时、准确发布政务信息以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政府。
这段话意在强调:
A:我国政府积极利用各种条件,贯彻落实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B:我国政府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从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
C:网络技术的广泛利用,减轻了政府负担,但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D: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其目的是吸引世界的目光
正确答案:A
解析:本段首先介绍了网络对于我国建设高效、透明、务实、廉洁政府的积极作用,又介绍我国政府积极利用网络发布政务信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事实,A项符合题意。B项“从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C项“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D项“目的是吸引世界的目光”文中均未体现,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大批博士涌入公务员队伍或可改变一下地方的政治生态,使得其他官员一个时期、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和科技存有一些敬畏,兴起学习之风,避免一些________的官场沉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本本主义
B:沾沾自喜
C:官官相护
D:陈陈相因
正确答案:D
解析:“本本主义”指一种脱离实际的、盲目地凭书本条文或上级指示办事的作风;“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很好而得意的样子;“官官相护”指当官的人相互包庇、袒护;“陈陈相因”指沿袭老一套,没有改变。“沉疴”指长久而严重的病,此处用来修饰“沉疴”,用“陈陈相因”最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21题,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5、【言语理解】城镇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升,农村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充实农业生产者队伍,需要从扩增量入手。下力气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吸引那些有志于农业生产的人返乡、下乡,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要把各项惠农、强农、兴农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千方百计提升务农效益,让他们增收有盼头。与此同时,也要增加农业投入,创造良好的务农条件和环境,来稳定他们的预期,为他们大显身手增动力、提信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必须把控好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节奏
B:当前农业人口的扩充问题亟待解决
C:落实相关政策培育激励新型职业农民
D:充实农民队伍确保农业生产代代传承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城镇建设所面临的矛盾,即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农村人口减少是必然趋势;接着针对此矛盾提出解决对策,即从扩增量入手来充实农业生产者队伍,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最后说明要从把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和创造良好务农环境两方面入手来提振新型职业农民的动力和信心。由此可知,对策是文段的重点,文段意在强调的是要培育并激励新型职业农民,从而充实农业生产者队伍。C项正确。
A项,“新型城镇化的节奏”文段未体现,排除。
B项是提出问题,文段重点论述的是如何解决问题,排除。
D项,未体现“新型职业农民”这一具体措施,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17题
6、【言语理解】在中国,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人为了工作将孩子交给父母帮带,但付给父母帮带费还是个比较生疏的概念。有专家认为,从法律上讲,父母确无给子女带孩子的义务。________并无义务,________有收取一定报酬的权利。反对者则认为,________亲情账都一笔笔算清,变现为金钱,________父母与子女之间就会沦为最肤浅、最可怕的市场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B:虽然 但是 如果 那么
C:既然 就 因为 所以
D:既然 就 如果 那么
正确答案:D
解析:前两空,分析文段可知,“无义务”是“有收取报酬的权利”的原因,此处应填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表示转折关系,与文段逻辑不符,排除A、B。根据文段可知,后两空,“亲情账都一笔笔算清”是假设的情况,此处应填表假设的关联词“如果……那么……”,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7、【言语理解】除夕夜,高耸入云的海心塔不时更换它________的“晚礼服”,以梦幻般的整体变色效果为虎年新春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靓丽
B:壮丽
C:华丽
D:艳丽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梦幻般的整体变色效果”可知,句中的“晚礼服”指的是海心塔的灯光。“靓丽”形容漂亮、美丽,多用于年轻女性。“壮丽”形容雄壮而美丽。一般用来形容祖国河山。排除A、B。“华丽”形容美丽而有光彩。“艳丽”形容鲜明美丽,侧重于形容色彩。形容灯光的明亮有光彩,“华丽”最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________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评弹等,往往是________于方言,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那么一旦方言衰败,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地域性 发源 败落
B:典型性 固守 湮灭
C:多元化 依托 凋零
D:大众化 借助 消亡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文化也各不相同,故横线处所填词语应有“不同”“差异”之意。A项“地域性”、B项“典型性”、C项“多元化”均可体现“差异”“不同”的意思。D项“大众化”强调的是普遍性,与文意相悖,排除。
第二空,此处强调的是方言对地方戏曲的支撑作用,地方戏曲通过方言才能更好地展现其特色与魅力,C项“依托”指依靠,填入句中恰能体现方言对地方戏曲的重要性。A项“发源”指开始发生,B项“固守”指主观固执地遵循, A、B两项与文意不符,排除。
验证C项第三空,“凋零”指衰败,与前句的“衰败”相呼应,恰能体现出地方戏曲与方言之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密切关系。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9、【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对比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D: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对比了君子和小人。B项对比了生与死的意义。C项没有对比。D项对比了对待小人、贤臣两种不同态度造成的两种不同结果。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49题
10、【言语理解】选择,不要________一次成功,这要有赖于漫漫人生路上感性的积聚与理性的升华。感性的积聚使人聪敏,理性的升华使人睿智。这种积聚与升华到了家,那么梦想便不再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奢望 海市蜃楼
B:希望 空中楼阁
C:幻想 画饼充饥
D:期盼 镜花水月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段意为选择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需要长期的感性的积聚与理性的升华,想要一次成功是一种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奢望”和“幻想”可以表达这种不合理。“希望”和“期盼”是对未来抱有的一种美好想象和期待,不符合句意,排除B、D。
第二空,“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画饼充饥”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有了积聚和升华,梦想的实现就有了根据,充满可能,不再是虚幻的了,“海市蜃楼”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