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如果生命是水,尊严就是________。
②如果生命是花,尊严就是________。
③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________。
④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澎湃 大地 发光 蓝天
B:流动 绽放 燃烧 飞翔
C:动力 芳香 火焰 腾飞
D:涌动 美丽 熔炼 翱翔
正确答案:B
解析:题中的四个句子结构相同,构成排比句式,设空处位置一致,故要填的词语也应保持词性一致。符合此特点的只有B。B项四词均为动词,且填入与“水”“花”“火”“鹰”对应恰当。A、C、D三项中四词词性并不完全一致,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2、【言语理解】树可长至参天凌云却依然青葱碧绿,靠的是木质部的导管将根部吸收的水分一路运输到树梢。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植物学家发出警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部分地区干旱化除了会威胁地下水的供应,还会损害木质部运输水分的能力,从而令森林处于危险状态。研究者表示,在干旱条件下,树木会极力从地下吸取水分,而在此过程中,会有太多气泡被吸入木质部。当这些气泡在导管中堵塞,便会阻断水流供应,令树木缺水而死。
根据这段文字,最新的研究结果是:
A:树木木质部越粗越有利于水分供应
B:极端天气会破坏树木木质部的生物结构
C:湿润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参天大树的生长
D:导管中大量气泡的存在会阻断树木水分供应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最新的研究结果是,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会损害树木木质部运输水分的能力,令树木缺水而死。D项“导管中大量气泡的存在会阻断树木水分供应”属于研究结果,当选。
A项文段未提及,属无中生有;干旱“会损害木质部运输水分的能力”而不是“破坏树木木质部的生物结构”,B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3、【言语理解】古时,驾车有“五驭”,《礼记》中有“入国不驰,入里必式”等要求,说的是古人的行车之德。今天,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私家车司空见惯,国人正加速驶入汽车社会,让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显得日益迫切。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结尾,文章最可能讲的是:
A:行车中的不文明行为
B:中国古代的行车礼仪
C:交通规则的演变过程
D:汽车社会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古人的行车之德,引出“要迫切改变当今国人观念和素养跟不上时代车轮”的情况,由此推出“要让国人的观念和素养追上时代的车轮”是文段意在表明的观点。由此可知,这篇文章前文论述的应该是现代社会国人的观念和素养跟不上时代车轮的具体表现,故文章主要是讲现代社会中国人行车的不文明行为。文段落脚点在“今天”,B项的“中国古代”非文段重点,排除;C、D两项与“观念和素养”无关,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06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1题
4、【言语理解】工业革命以来,两百余年的时间,生产力的飞速提高造就了昌盛的工业文明。在人类为自己创造的奇迹________时,却丝毫不曾察觉已经在透支未来。外部性、知识与技术的瓶颈,以及人性的________让工业文明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走向了尽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洋洋得意 虚伪
B:陶醉 无知
C:沉迷 罪恶
D:沾沾自喜 贪婪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由句中的“透支未来”可知,这里侧重讲的是人性的贪得无厌。“虚伪”“无知”“罪恶”填入均不符合句意,排除A、B、C。“贪婪”指贪得无厌;渴求而不知满足。填入恰合句意。
第一空,“沾沾自喜”形容自满、得意的样子,含贬义。填入句中亦符合文段的感情色彩。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5、【言语理解】VR技术是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的英文缩写。近年来,我国的VR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医疗、教育、智能制造等行业中得到广泛的运用。5G网络大大提升虚拟现实体验的仿真度、沉浸感和交互性,这将促进虚拟现实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文段最后一句话中画横线的“这”指的是:
A:中国VR技术的不断发展
B:VR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运用
C:5G网络所带来的更完美感受
D:5G网络的商用范围扩大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这”指的是“5G网络大大提升虚拟现实体验的仿真度、沉浸感和交互性”,即5G网络为VR技术带来的更完美的虚拟现实体验,C项对此概括准确,当选。
A、B两项介绍的是VR技术的发展状况,不是“这”指代的内容,排除。
D项,文段未提及5G的商用范围扩大,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8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
6、【言语理解】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而今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说,信息就是力量。信息、传播信息的技术与基础设施、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构成了全新的权力来源。遍布全球的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的网络传输速率、日趋完善的移动便携式互联网终端,以及高速扩张的建立在人际关系网络数字化基础上的新媒体运用,使得信息流高速、实时地实现着跨国运动。视频网站与社交网站的出现,又使得那些具有简单化、符号化、碎片化的信息流,更容易被传播、关注,也因此更容易得到响应。能够影响这种信息流动的行为体,其权力会得到增强,反之,则被削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网络信息技术与新媒体运用:
A:推动了权力来源要素的重构
B:加剧了全球信息资源不均的状况
C:改变了现代信息传播的方式
D:扩大了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通过培根的话,引出观点——信息、传播信息的技术与基础设施、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构成了全新的权力来源。然后具体论述网络技术与新媒体如何发挥作用。由此可知,文段着重论述的是信息对权力的影响。选项中与此相符的为A,当选。
B项文段没有提及。C、D两项为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7、【言语理解】“质疑”其实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以前的结果、结论甚至得到广泛证实和接受的理论体系,都需要以怀疑的眼光进行审视。但是“质疑”并不等同于“怀疑”,更不是全面否定。“质疑”实际上是评判地学习和批评地接受,其目的是发现以前工作的漏洞、缺陷、不完善、没有经过检验或者不能完全适用的地方。比如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和牛顿引力理论质疑的结果,使其发现牛顿力学和牛顿引力理论只有在低速和弱引力场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否则就需要使用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质疑”:
A:作为科学基本精神的原因
B:与怀疑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C:对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性
D:具有的内涵及其实践价值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质疑”是最基本的科学精神,并强调质疑的重要性;然后通过转折指出“质疑”与“怀疑”的区别;最后明确了“质疑”的内涵,指出“质疑”的目的是发现以前工作的漏洞等,并以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和牛顿引力理论的质疑为例说明了“质疑”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分析可知,文段主要介绍了“质疑”的内涵及其作用,对应D。
A项,文段并未介绍“质疑”作为科学基本精神的原因是什么,排除。
B、C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对文段概括不全面,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9题
8、【言语理解】科普创作历年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需要作者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要培养青年科普作者,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就需要遵循科普创作的特点和规律。比如,进一步明确科普创作的地位,将其放到与科学研究、科技推广等同等的地位予以重视,或者建立科普人才的培养机制等。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科普创作需要多方面的巨大投入
B:科普作者应当遵循科普创作的特点和规律
C:科学研究、科技推广比科普创作更重要
D:建立科普人才的培养机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不仅需要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而且还需要作者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可知,A项正确。原文是说“要培养青年科普作者,解决人才断层问题,就需要遵循……”,而不是说“科普作者应当遵循……”,B项偷换概念,错误。C项说法明显错误,原文说的是“与科学研究、科技推广同等的地位”。D项,“不可或缺的环节”无中生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
9、【言语理解】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海军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朋友十分肯定。“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迂回同样能够达到目的
B:幽默可以巧妙地化解难题
C: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并不矛盾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罗斯福的拒绝委婉含蓄,并且富有幽默感,这样不仅坚持了保密的原则,而且避免了尴尬的局面。由此可知,巧妙运用幽默有助于解决难题,B项表述与此一致。
A、D两项无法从故事推出。C项“灵活变通”较为笼统,没有体现出罗斯福的幽默。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4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4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4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
10、【言语理解】人类在物质世界里生根,在理念世界里生活。如今,“大智云物移”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存的物质世界,而我们的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巨变的时代。何为个体?何为他者?何为集体?何为自由?什么是“诗与远方”?什么是值得过的生活?恐怕都需要重新思考、重新定义。因为,仅仅依靠所谓的多样性已经不能满足集体与社会建设的现实需要,仅仅依靠包容也不能安顿个体的生活。所以,我们在________的物质世界里活得________,我们在灯红酒绿中焦虑得________。究竟该如何是好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修改旧有理念的“源代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日新月异 不知所措 意乱情迷
B:光怪陆离 百爪挠心 乱象丛生
C:光怪陆离 不知所措 意乱情迷
D:日新月异 百爪挠心 乱象丛生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横线后的“物质世界”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可以修饰“物质世界”。“日新月异”即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用来形容现今高速发展的“物质世界”,“日新月异”更为恰当,排除B、C。
第二空,“不知所措”“百爪挠心”这两个成语均可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心神,根据句意不能很快排除,直接看第三空。
第三空,“意乱情迷”指意志被迷乱、被迷惑了正常的心性,被外来的情感影响了正常的思考。与“焦虑”搭配不当,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