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394

发布时间:2024-04-07 10:54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①商代以后,随着文字的出现,书写需求增加,周宣王时期“刑夷始制墨”,出现了颗粒状人工墨
②到了以彩陶为典型特征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用来研磨颜料的研磨器——石研
③这些长过半米的大石器,是用来加工粮食的
④砚起源于研磨器,目前已知最早的研磨器是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磁山文化时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
⑤此后,用于研墨的石研,就成为早期的砚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④②⑤

B:④③②⑤①

C:①③④⑤②

D:④③②①⑤

正确答案:D

解析:③出现指代词“这些”,指的应是④末尾提到的“石磨盘和石磨棒”,因此③应紧接④后,排除A、C。B、D两项的区别在于①和⑤的顺序,①讲的是出现墨,⑤讲的是研墨,应该是先出现墨才能研,故①应排在⑤前,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2、【言语理解】慢慢用餐、吃干净每粒饭的人,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第一是懂得感恩,感恩实在是要从敬重粮食开始。和尚们吃净饭粒要用开水洗一洗碗,喝下去,他们能从粮食中领悟天地馈赠之厚意。第二是享受福气。好东西是生长出来而非生产出来的,慢慢地享受生长出来的东西,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粮食不仅是碳水化合物,还是天地的能量。
最能概括这段文字的是:

A:用餐习惯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B: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粮食

C:珍惜粮食的人值得景仰

D:敬重粮食就是敬重生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开篇提出“慢慢用餐、吃干净每粒饭的人,身上至少有两项美德”,接下来具体介绍了这两种美德,意在赞扬珍惜粮食的人的美德。C项与此意最接近。A项强调的是“用餐习惯”,而文段强调的是用餐时珍惜粮食的人的品格,且“用餐习惯”比较宽泛,排除。文段意在赞扬珍惜粮食的人体现的美德,而非呼吁每一个人都要珍惜粮食,排除B。D项为文段部分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3、【言语理解】一家国际媒体曾经说过,中国奇迹的出现,源于中国有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当别人________时,中国人心中满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只想着休闲,中国人心中却在默念“________”。几十年来,千千万万普通人以梦为马,用奋斗定义人生价值,在奔跑中抵达远方,早已________为中国人民的一种精神气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坐在台上看大戏 艰苦奋斗 固化

B:不知哪块云彩能下雨 砥砺前行 定型

C:坐等天上掉馅饼 只争朝夕 内化

D: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夜以继日 凝炼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发展才是硬道理”强调的是要不断前进,不断进步。“坐在台上看大戏”强调漠不关心;“不知哪块云彩能下雨”强调不好的事情很难预测;“坐等天上掉馅饼”强调不行动却想要好结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强调做事敷衍懈怠。很显然,四个选项中“坐等天上掉馅饼”最能与“发展才是硬道理”构成反义对应,C项当选。验证另两空,第二空,“只争朝夕”指抓紧时间,与“只想着休闲”也能构成对应。第三空,“内化”填入也能很好地表达出奋斗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内在品质的意思。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9题,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30题

4、【言语理解】南宋诗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李氏家族有一人为官廉洁,公私分明。一天,他正在烛光下办理公务,有人送来一封家书。他当即灭掉公家的蜡烛,点燃自家的蜡烛。因为在他看来,公与私之间绝对不容混淆。这在今天看来有点________,但所折射的公与私的严格区分仍然值得深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命清高

B:小题大做

C:沽名钓誉

D:矫枉过正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这在今天看来有点”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是对前文故事中行为的评价。看封家信还需要换上自家蜡烛,在今天的人看来,好像是“小题大做”,B项正确。“自命清高”指自以为强大,看不起别人;“沽名钓誉” 指用某种不正当的手段捞取名誉。均与文意不符,排除A、C。“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文段中不存在纠正错误的问题,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1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6题

5、【言语理解】城管部门要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切实      好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管理

B:服务

C:奉行

D:履行

正确答案:D

解析:管理:①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②保管和料理。③照管并约束。服务:为一定的对象工作。奉行:遵照执行。履行:实践(自己答应作的或应该做的事)。“履行”和“职责”相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美国近期发射了“帕克太阳探测器”。该探测器比之前的任何探测器飞得离太阳表面更近,在严酷的高温和辐射条件下,将深入探索太阳,希冀解开重大谜团。
下面说法与这段文字相符的是:

A:“帕克太阳探测器”能深入太阳对其进行探索

B:美国发射的太阳探测器离太阳更近

C:“帕克太阳探测器”将承受高温以及太阳辐射的考验

D:有了“帕克太阳探测器”,太阳的重大谜团将被解开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将深入探索太阳”可知,A项的“能深入太阳”表述不准确,排除。
由“美国近期发射了‘帕克太阳探测器’……比之前的任何探测器飞得离太阳表面更近”可知,B项偷换概念,排除。
由“在严酷的高温和辐射条件下”可知C项表述正确。
由“希冀解开重大谜团”可知,D项的“将被解开”过度推断,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2题,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1题

7、【言语理解】在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下,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佛教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宗教

B:“孝”是佛典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要义之一

C:佛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较深

D:传统文化的力量迫使佛教在传播中采取了变通策略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说明,佛教如果想要在中国立定脚跟,就只能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第二句以佛教中的“孝”字为例说明佛教传播在传统文化力量的压力下采取的变通策略。D项表述与文意相符,当选。
A项脱离了“中国”。B项,“孝”是佛教在中国发展出来的,并非佛典发展出来的要义。C项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8、【言语理解】每年“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________地广泛提倡读书之外,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________开来的“浅阅读”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如既往 流行

B:大张旗鼓 蔓延

C:始终如一 活跃

D:不遗余力 扩展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之外,近年来,……一些新变化”可知,“广泛提倡读书”是世界读书日一贯的特点,“大张旗鼓”“不遗余力”均强调力度大,排除B、D。
第二空,“浅阅读”是“阅读”领域内迅速传播开来的一种新现象,用“流行”比“活跃”更能体现这种潮流性,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9、【言语理解】在劳动者权益不断________的当下,一些权利痛点也在日益凸显。全社会对低温下的劳动者某种程度上的忽视和漠视,使他们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制度________和人文关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现 维护

B:提升 保护

C:完善 保障

D:彰显 护佑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也”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后句的“凸显”意思相近,表示在劳动者的权益不断被社会重视、关注的当下,一些权利痛点也在日益凸显。与此最相符的为“彰显”。
第二空,“护佑”所包含的保护庇佑弱势群体的意思填入也符合句意,且与“人文关怀”并列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4题

10、【言语理解】饮食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它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纳入文化领域后,饮食就被赋予了更深的涵义。尤其是经过民族文化旅游浪潮的洗礼,_________________,使人们不仅仅将饮食看作是果腹的手段,而且更注重体会和欣赏饮食过程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在欣赏自然与人文美景的同时,品尝目的地的特色饮食正成为旅游者新的追求和向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美食体验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

B: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逐步整合

C:民族特色饮食文化的潜力得到开发

D:饮食在文化领域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横线前后的内容可知,横线处要填的句子应体现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据此可排除不包含“旅游”的C、D。再看A,文段是在讲“饮食文化”而不是“美食体验”,由此可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