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393

发布时间:2024-04-07 10:05     浏览量:27

1、【言语理解】①诗比别类文学较纯粹,较精微
②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③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④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⑤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⑥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⑤④②⑥①

B:①④③⑤②⑥

C:①④②③⑤⑥

D:③⑤⑥①④②

正确答案:D

解析:③提出“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的问题,其他几句都是对此原因的具体阐述,③更适合作为首句,排除B、C。⑥①是从正面论述诗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④②是从反面论述不喜欢诗对理解其他文学形式的影响,依据通常逻辑,应先正面论述再反面论述,⑥①应排在④②之前,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55题

2、【言语理解】企业应该具有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使命观。如果公司的基本思想和方针是明确的,那么,经营者就能够据此施行强有力的领导,而且每个人也都能够根据这一基本思想和方针去判断是非,这样就容易培养出人才。反之,经营者对部下的领导就会缺乏一贯性,很可能被每时每刻的情势变化或个人感情所左右,不利于培育人才。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强有力的领导是企业培养出人才的必要条件

B:明确的使命观和经营观念有利于企业培养人才

C:经营者应该尽量避免让个人感情的情势变化对自己的决策产生影响

D: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经营观念和使命观,经营者将无法施行强有力的领导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为主旨句,指出“企业应该具有正确的的经营观念和使命观”,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使命观对企业培养人才的影响。B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
A、C两项未提到“经营观念和使命观”,排除;D项,由“如果公司的基本思想和方针是明确的,那么,经营者就能够据此施行强有力的领导,而且每个人也都能够根据这一基本思想和方针去判断是非,这样就容易培养出人才”可知,经营者将无法施行强有力的领导是没有明确的经营观念和使命观的危害之一,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3、【言语理解】有些海蚀洞的“天花板”上还有个大窟窿,阳光照进来,就像罗马的万神殿一样。这可能是因为顶部岩石本身质地脆弱,更易被________。也可能是海水挤入岩石裂隙时,原本在里面的空气被压缩,水填满洞隙下方,压缩空气便________洞顶,直至将洞顶击穿,形成天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腐蚀 入侵

B:侵蚀 冲击

C:侵袭 攻击

D:腐化 充盈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对应“海蚀洞”,首先排除与“蚀”无关的C、D。第二空,对应后句的“直至将洞顶击穿,形成天窗”,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击”呼应,含有击打的意思,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题

4、【言语理解】用“文化大散文”来命名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散文文体和随之而来的一种散文创作现象,其实是缺少学理支撑的,因为这一命名无法解释“文化”与“散文”“散文”与“大散文”的关系。但是,它确实多少揭示了一种散文文体的主要特征,并且显而易见地包含着适应读者市场的策划行为。因此,“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成功地诱惑和引导了相当多的散文作者、读者和研究者。而今,当我在行文中对“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怀着理解和尊重时,也不能不指出:一次简单命名的成功,给知识生产和传播带来方便,但也纵容了思想的懒惰。
关于“文化大散文”,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改变了人们对散文的看法

B:其命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

C:带来了散文创作的新高潮

D:扩大了散文的表现领域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显而易见地包含着适应读者市场的策划行为”“‘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成功地诱惑和引导了相当多的散文作者、读者和研究者”“一次简单命名的成功,给知识生产和传播带来方便”可知,“文化大散文”的命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其他三项在文段中均找不到对应内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5、【言语理解】从社会学的眼光看,重复博弈的结果之一可能是博弈双方由陌生人变为熟人,甚至成为________,并发展出超越当下经济互动关系之外的其他社会关系。假如当前的经济互动关系只不过是发生在双方之间的多种社会交往之中的一种,其他社会交往就可能________当事人在当下博弈中的策略选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伙伴 加快

B:搭档 操纵

C:朋友 影响

D:同僚 改变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可知,填入词语应与“熟人”构成递进关系。与此最为相符的是“朋友”。“伙伴”“搭档”“同僚”词义相近,程度相当,排除A、B、D。
第二空,填入“影响”也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2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1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6、【言语理解】多年前,中国有位著名的能源技术科学家曾多次为相关领导________地介绍了通过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基础知识,他所表述的观点直到今天仍然能够让我们有________之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郑重其事 振聋发聩

B:不遗余力 豁然开朗

C:深入浅出 茅塞顿开

D:语重心长 耳目一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作为专业人士的科学家在向相关领导介绍专业知识时,应是尽量使自己的介绍使对方容易理解。“语重心长”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育,与语境不符,排除D。“郑重其事”和“不遗余力”侧重于态度的认真和努力,“深入浅出”侧重于有技巧,“深入浅出”更符合句意。
第二空,“茅塞顿开”形容忽然理解、领会。填入句中形容该能源技术科学家的观点对我们的影响亦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说起唐诗,总绕不过当时都城所在地陕西。从西安蓝田蜿蜒而出的一条“唐诗古道”,曾经吸引230多位诗人,留下400多首诗篇。平平无奇的浙东,虽然在当时并不靠近政治经济中心,文化输出却毫不逊色。翻开九百卷的《全唐诗》,有451位诗人在此留下足迹,比“唐诗古道”多了一倍。他们咏物抒怀,洋洋洒洒的1500多首诗文,落满浙东的青山碧水。这条由唐诗铺就的路线,以水为线,以山野、古刹为珠,蜿蜒两百多公里,串联起越州(绍兴)、明州(宁波)、处州(丽水)、婺州(金华)、台州、温州、衢州等浙东七州,成为“浙东唐诗之路”。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唐代政治格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B:浙东地区在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C:山水诗在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D:唐诗的流传与《全唐诗》成书过程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从西安蓝田蜿蜒而出的“唐诗古道”上留下了400多首诗篇;接着指出“平平无奇的浙东”虽然在当时不靠近政治经济中心,但文化输出却毫不逊色;然后具体说明了当时浙东的诗歌繁荣情况,并由此形成了“浙东唐诗之路”。文段尾句指出一种现象——浙东七州串联成“浙东唐诗之路”。依据行文逻辑,下面应介绍为何浙东能铺成唐诗之路。B项与文段衔接最紧密,当选。
A项的“唐代政治格局”、C项的“山水诗”、D项的“《全唐诗》成书过程”在文段中并未提及,与文段衔接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其实,物理学家探测引力波的尝试一直________地进行着,然而因为长期没有突破,这方面的工作逐渐被边缘化,颇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有时无 冷遇

B:时断时续 冷落

C:时强时弱 冷淡

D:时快时慢 冷眼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时强时弱”“时快时慢”修饰“尝试”不恰当,排除C、D。
第二空,“冷遇”指冷淡的待遇,是与人相处中可能受到的一种待遇;“冷落”指冷淡地对待。由“被边缘化”可知,人们对探测引力波的工作不重视,“冷落”填入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6题

9、【言语理解】虽然虚拟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博物馆管理人员依然相信这对实体博物馆而言是机遇,而非冲击。“比如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蒙娜丽莎》,一些3D复制品可能将画作精细到连脸部细纹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但大家还是________地涌入卢浮宫。因为即使复制出一模一样的《蒙娜丽莎》,博物馆里那种神圣、庄严的感觉还是无法复制。”管理人员如是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欢呼雀跃

B:如痴如狂

C:情有独钟

D:欣喜若狂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即使复制出一模一样的《蒙娜丽莎》,博物馆里那种神圣、庄严的感觉还是无法复制”可知,不论3D复制品制作多么精良,人们还是愿意到实体博物馆中欣赏艺术品。A项“欢呼雀跃”形容十分欢乐的情景,D项“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两项均无法表达人们更愿意到实体博物馆的执著之意,排除。“情有独钟”“如痴如狂”都有为某人某事倾倒的意思,含执著意,但“情有独钟”一般用法为“对……情有独钟”,不能修饰动词“涌入”,排除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22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3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10、【言语理解】当下,“文化焦虑”和“文化忧患”促使一批专家学者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但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一说到中国文化,言必称“国学”,视野局限在孔孟儒家之学和“四书五经”等汉文典籍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各种“国学研究会”“国学研究院”和“孔子学院”纷纷问世。有的学者鼓吹:应该让包括“四书五经”在内的传统经典,尽早回到中国中小学课堂。希望政府尽早启动这项影响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改革工程,尽早颁布法律,肯定传统文化经典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依据文意,当下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教育存在误区,下列不属于误区的一项是:

A:把历史文化遗产等同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B:把“国学教育”等同于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

C: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家古典文化

D:把“国学”等同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历史文化遗产”在文段中没有提及,文段讨论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B项,由“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同于进行一些儒家古代典籍的教育,不遗余力地在大中小学里进行所谓的‘国学教育’”可得出。
C项,由“他们过分片面地把中华民族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一些儒家古典文化”可得出。
D项,由“特别是片面地把所谓的‘国学’指称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部”可得出。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