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386

发布时间:2024-04-06 17:48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①受荒漠化危害,我国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公斤
②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地变为沙地
③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乱垦滥挖、毁林毁草开荒,超载放牧,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行为有增无减,使荒漠化程度日益加剧
④每年因此少养羊5000多万只
⑤也是地球上的所有居民面临的十大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⑥土地荒漠化不仅仅是我国的问题
⑦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沙漠,全国退化草地达1.05亿公顷
  将以上7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⑤⑥④⑦

B:⑥⑤⑦②④③①   

C:⑥⑤③①②⑦④

D:①②⑥⑤④⑦③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阐述土地荒漠化问题,其顺序为:问题的提出——我国土地荒漠化的现状——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危害。根据这一顺序,从题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⑥⑤——③——①②⑦④。注意在我国土地荒漠化危害的排序中先是农业方面,然后才是畜牧业方面。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学生的智力(       )包括知识,(       )包括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一个学生(       )有知识,(       )没有自己动手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不能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有用之才。
填入画括号内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但 而且 只要 即使 也

B:虽然 但也 如果 但是 就

C:既 又 如果 却 也

D:一方面 一方面 只要 但是 就

正确答案:C

解析:知识和能力都属于智力的范畴,二者之间是并列或者递进关系,排除转折关系的B项。第二句为假设关系复句,将A、C、D三项代入句中,可知只有C项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黄河以西地区形成了端午插柳的风俗,受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影响,人们利用了杨柳的象征意义和辟邪、祈雨抗旱功能,________了纪念屈原的意义,是特殊环境下人们对北方端午基本形态的一种合理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实现 理解

B:融合 改造

C:发展 外推

D:表达 存在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实现”“发展”与“纪念屈原的意义”搭配不当,排除A、C。
第二空,分析文意可知,北方用插柳纪念屈原是在北方端午基本形态上的一种新发展,用“改造”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虽然没有法律强制力做支撑的道德是虚妄的,但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也总是会显得________,这种力不从心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法律的外在属性与道德的内在属性之间的矛盾。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如果道德不立,人心善变,那法律终会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形见绌 回天乏术

B:爱莫能助 孤立无援

C:左支右绌 独木难支

D:捉襟见肘 力所不逮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力不从心”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法律在面对道德问题时的无力感。四个词语填入均无不妥,可转换思路看第二空。
第二空,由“社会秩序的大厦是法律与道德共同支撑的”可知,如缺少道德的支撑,仅剩下法律一种力量,必然陷入孤立、独力难支的境地,“独木难支”填入最恰当。“回天乏术”强调病入膏肓,难以挽回;“孤立无援”强调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的无助状况;“力所不逮”强调力量小,做不到。A、B、D三项均不能与前句的“共同支撑”“道德不立”构成呼应,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4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5、【言语理解】

人体严密的免疫防御系统,会在细菌入侵时引起炎症反应,白细胞和大量“防御斗士”对病原体展开攻击,防御的一方通常会胜利。理论上讲,“刺激”消除后,炎症反应会逐渐消失,组织回到正常状态。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炎症依然会持续,这种低度炎症不像通常的炎症那样可以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其更像人体内未被完全熄灭的“火苗”。机体通过炎症反应抵抗病原体的过程,保障了人类的生存,但是科学家发现,这种低度炎症会缩短生命,促进许多年龄相关性症状,如认知衰退、神经变性、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过,引起和维持这些变化的机制,目前尚不能明确。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

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

B:

低度炎症的发生机制与影响

C:

细菌对人类生存的影响

D:

年龄相关性症状的研究现状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会在细菌入侵引起炎症反应时,对病原体展开攻击,“刺激”消除后,炎症反应会逐渐消失;接着以“但”转折,指出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炎症依然会持续——出现低度炎症;然后详细介绍了低度炎症的不良影响。分析可知,转折后内容为文段重点,即低度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不良影响。B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是转折前提及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细菌”不是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D项,“年龄相关性症状”对应低度炎症产生的部分不良影响,其研究现状非论述重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4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8题

6、【言语理解】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极大地震撼了欧洲各国的王室,他们视法国大革命为洪水猛兽,不屑与拿破仑这样行伍出身的政治暴发户对话。1800年英、俄、奥等国组成的第二次反法同盟与拿破仑决战。拿破仑亲率两万兵马,出其不意地翻越了法国与意大利交界的羊肠小道,进入意大利境内,击败了奥军。同时,拿破仑又向沙皇保罗一世献殷勤,使他退出了反法同盟,最终使英国陷入孤立,不得不与法国签订《亚眠和约》,承认拿破仑在欧洲占领的疆土。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欧洲各国的王室非常害怕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

B:拿破仑是个具有非凡军事才能与外交手腕的人

C:英、俄、奥等国最终承认拿破仑在欧洲占领的疆土

D:拿破仑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法,击败第二次反法同盟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了欧洲各国王室不屑与拿破仑对话,不承认其政治地位。然后以“同时”引出拿破仑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瓦解第二次反法同盟,最终获得承认。故文段强调的是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与外交手腕,B项正确。
A、C两项均非文段重点;D项,由“拿破仑亲率两万兵马……击败了奥军”可知,拿破仑击败第二次反法同盟并非都是采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法,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41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2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7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9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2题

7、【言语理解】生活在内地的中国人终其一生,要无数次填写有关个人资讯的登记表格,举凡上学、提干、入党、参军、就业、旅行等概莫能外,而登记栏目也几乎是________的,包括出生年月,家庭出身、民族、性别、党派、籍贯、文化程度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人一面

B:如出一辙

C:一模一样

D:千篇一律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句意为各种各样的登记表格在登记栏目上是一致的,即空缺处所填词语应含有一致之意。“千人一面”比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多用以讥讽文艺创作上的雷同。此处用来修饰“登记栏目”不恰当,排除A。“如出一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一模一样”指样子完全相同。根据句意,B、C两项填入均不正确,排除。“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填入最符合语境。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8、【言语理解】将人们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看似灭顶之灾的挑战,而是一些微不足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人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无休止地消耗在这些鸡毛蒜皮之中,最终让大部分人一生一事无成。生活要求人们不断地清点,看看忙忙碌碌中,哪些是重要的,是必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须劳神去忙的。然后,果断地将那些无益的事情抛弃,不去理它。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A:我们应分清轻重缓急,不做无益之事

B: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将一个人击垮

C:做好时间管理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前提条件

D:我们经常会深陷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指出有时微不足道的小事更容易击垮人们,让人一事无成。所以人要对生活进行清点,从忙忙碌碌的事情之中分出轻重缓急,抛弃那些无益的事情。故文段意在说明人要在众多小事中分出轻重缓急,不在无益的事情中浪费时间,A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文段未提及“时间管理”,排除C。B、D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不能作为主旨。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9、【言语理解】城市文明指人类创造的城市这种形式本身,以及以城市作为物质载体而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城市文明”________着有城市出现,“文明”虽然有着更为________和抽象的含义,但是基本是指与城市和文字相联系的特定文化阶段。大多数情况下,城市与文字是同时存在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意味 宽泛

B:代表 特殊

C:标志 深刻

D:隐含 广阔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城市文明”中“城市出现”是显而易见的前提,“隐含”填入不当,排除D。
第二空,由“文明……基本是指与城市和文字相联系的特定文化阶段”可知,此处对文明的定义缩小了范围,且具体化为特定文化阶段。与之相对,文明的内涵应更宽广,“宽泛”“广阔”填入符合句意,排除B、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5题

10、【言语理解】向大众_________科学知识,_________科学思想,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科学家首先要致力于科学研究,他究竟能够花多少时间来做科普,显然无法一概而论。通常,一线科学家,很难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参与一波又一波的科普活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输 传递

B:传递 传播

C:传导 传扬

D:传达 传承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所填词语与“科学知识”搭配。“传输”指输送,多与“能量”“信息”等搭配。“传导”指热或电从物体的一部分传到另一部分,神经纤维把外界刺激传向大脑皮质,或把大脑皮质的活动传向外围神经。其多与“热量”“神经”等搭配。“传达”指把一方的意思告诉另一方,多与“指示”“命令”搭配。三词均不能与“科学知识”搭配,排除A、C、D。
验证第二空,“传播科学思想”搭配恰当,当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1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