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透过中华文化发展史,不难发现,中华文化在几千年的演进过程中,虽历经劫难,但每次都能发扬光大、传承至今
②根据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的著述,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存在26个文明形态
③可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就在于其中蕴含着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④这种稳定与新生的辩证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⑤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深藏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具有相对恒久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出新的光彩
⑥其他古老文明或中断或湮灭,唯有中华文化体系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⑥⑤④
B:①②⑤④⑥③
C:⑤④①②⑥③
D:②⑥①③⑤④
正确答案:C
解析:③以总结词“可见”开头,表明前文有分说的内容,放在首句不恰当,排除A。⑥中的“其他古老文明……中华文化体系……”是对②中“26个文明形态”现状的具体说明,故②⑥应前后紧密相连,排除B。对比C、D两项,③以“可见”开头,引出结论,更适合作为尾句,排除D。
验证C项逻辑,⑤④指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①②⑥通过与其他古老文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③总结说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关键就在于其中蕴含着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文段为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符合逻辑。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58题,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8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64题
2、【言语理解】启蒙意味着告别闭塞与蒙昧,走向________,启蒙的核心在于对理性的运用和________。启蒙思想家相信宇宙的合理、秩序与可知。并据此对知识、国家、社会以及人伦进行合理而有序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明 赞美 重建
B:聪明 显现 重塑
C:光明 向往 重组
D:文明 张扬 重构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告别……走向……”可知,填入词语与“闭塞与蒙昧”相对应,填“文明”更合适,排除B、C。
第三空,“重建”指重新建设或建立。“重构”指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性能,使其程序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由此可知,“重建”的程度重于“重构”。文段中说的是启蒙思想家的行为,“启蒙”意味着开辟新的道路和普及新知识,故用“重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
3、【言语理解】引经据典的风气始于西汉初期,大盛于东汉,呈现的是________的趋势。但是,文学毕竟有别于经学,文学创作要取得成就,就必须超越经学的________,尤其要摆脱章句之学的束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愈演愈烈 藩篱
B:变本加厉 藩篱
C:愈演愈烈 窠臼
D:变本加厉 窠臼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变本加厉”指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愈演愈烈”指坏的事情越发展越厉害。此处形容“趋势”,“愈演愈烈”更恰当,排除B、D。第二空,“藩篱”比喻门户或屏障。“窠臼”指现成格式;老套子(多指文章或其他艺术品)。此处需要和空缺前的“超越”搭配,从词义上看,“超越藩篱”更恰当,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4、【言语理解】①表达________清晰,无拖泥带水语无伦次,是一个人具有良好文化素养的体现。
②在诸多的证明材料中,只有这份证明才是________明了的。
③由于社会上各种信息的冲击和生活透明度的增高,小孩子处在懵懂中求独立的个性发展中,人们常会听到教育者和家长________孩子“太难教育了!”
④周末,我常常忙里偷闲去小河边的槐树下看书,那里远离喧嚣,环境十分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简捷 简洁 报怨 优雅
B:简捷 简洁 抱怨 幽雅
C:简洁 简捷 抱怨 幽雅
D:简洁 简捷 报怨 优雅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简捷”侧重直截了当,“简洁”侧重简明扼要。与“无拖泥带水”相对,此处填“简捷”更恰当,排除C、D。
②句,“简洁明了”亦为习惯搭配。
③句,“报怨”指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结合句意可知,此处并没有所怨恨的人,应选“抱怨”,排除A。
④句,“环境幽雅”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8题
5、【言语理解】如果说“家电下乡”给了家电企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机遇,那么,“进城”则更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销售业绩。因为在城市里,居民更容易接受新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假如“家电进城”也得到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和补贴的话,企业应当有理由在城镇市场上发掘出新的消费潜力,客观上让城市低收入和失业居民也得到家电产品消费的实惠。
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家电下乡”不可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销售业绩
B:城市低收入和失业居民更需要政策支持和补贴
C:政府应该支持企业的“家电进城”,大力推广新产品
D:和农村市场比较,城镇消费市场同样具有挖掘的潜力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段主要的谈论对象是“家电进城”,强调应该挖掘城镇消费市场的潜力。但文段并没有否定“家电下乡”的成效。
B项,文段说的是应该“让城市低收入和失业居民”像农民一样,“也得到家电产品消费的实惠”,但并没有说“城市低收入和失业居民”比农民“更需要政策支持和补贴”。
C项无中生有,“大力推广新产品”在文段中并未体现。
D项,由“如果说‘家电下乡’给了家电企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机遇,那么,‘进城’则更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销售业绩”可推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近日,以“中科院之声”抖音引领的“抖抖”爆红,这些以传播知识、普及科学为主的小视频,累计发布量超过300万,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次;西安交大二院的一位医生弹唱“心电图之歌”,将急救知识唱给更多人,视频上传后,短时间内点击量超过26万次;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植物知识,努力让公众读懂每一抹绿色……正是这些科普力量,架起了一座座连接公众与知识的桥梁,催生了科普的春天。
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是:
A:功夫不负有心人
B:是金子总会发光
C:打铁还需自身硬
D:众人拾柴火焰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为主旨句,强调众人传播科普知识对科普的作用,而前三个并列分句分别说明的是:“中科院之声”创造了巨大的播放量,传播知识、普及科学;“心电图之歌”点击量过26万次,将急救知识唱给更多人;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传播植物知识。由此可见,众人一起传播、转发使得科普知识被人们广泛获知。“众人拾柴火焰高”侧重指人多力量大,符合文意。A项意为事情的成功在于付出辛勤的劳动。B项意为只要有真才实学,总有被赏识的一天。C项强调做事需要自身有实力。三项均不能体现文段蕴含的道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8题
7、【言语理解】随着我国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增大,以及科技介入生活程度的加深,普通人与科技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科普走进生活,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期待。而这又对科普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普创新当然首先是要及时更新科普的理念和内容,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成果通俗易懂地告诉民众。同时,它也意味着科普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增添文艺的元素,则是其题中应有之义。________________。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十分善于借用文学艺术的力量。例如,当我们翻阅竺可桢先生《说飓风》《说云》等科普文章时,就会被其准确而又生动的文字所折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对科普作品文艺性的期待越来越高
B:文学艺术是推动科普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C:事实上,科普本身就具有文学性
D:如何兼顾科普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是当务之急
正确答案:C
解析:设空位置在段中,考虑其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提出科普需要增添文艺的元素,后文介绍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善于借用文学艺术的力量。故所填句子应介绍科普与文艺的关系。
A项论述人们对科普作品文艺性的期待,与后文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的例子衔接不当,排除。
B项论述文学艺术对科普创新的驱动作用,与后文话题不一致,排除。
C项,科普本身就有文学性,承接了前文的科普增添文艺的必要性,也能够引出后文,填入恰当。
D项脱离了科普与文艺的话题,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生回忆版第33题
8、【言语理解】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但在地理上提的最多的却是长江。她影响着整个湖北的气候,土壤,物产,同时也酝酿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这段文字中的“她”指的是:
A:湖北
B:洞庭湖
C:地理特点
D:长江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很容易选出与“她”距离最近的“长江”。将“长江”代替原文中的“她”,文意不变。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9、【言语理解】
田山歌,是以表现稻作生产和水乡生活风情为内容的山歌形式,曾广泛流传于长江三角洲部分水稻耕作地区。田山歌与其说是歌,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记录了历史文化、婚姻爱情、民情风俗,反映人文语言心理、宗教等大量内容,有着江南稻作文化区域民歌中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田山歌的历史源头,一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当太湖流域开始有原始的栽培水稻农业时,整个江南就已经产生田山歌的原始形态。作为我国典型的稻作农业区,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因此,这种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当地人们创作、传承田山歌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
田山歌特有的艺术价值
B:
田山歌特殊的环境条件
C:
田山歌独特的创作手法
D:
田山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田山歌的表现形式及曾经的流行区域;然后指出田山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所具有的价值;接着指出田山歌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后以“因此”总结,指出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田山歌的创作和传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故整个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田山歌深厚的文化底蕴。D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特有的艺术价值”、B项“特殊的环境条件”概括均不全面,排除。
C项“独特的创作手法”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0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94题
10、【言语理解】教育机会平等权问题,源自城市化。加强对我国教育机会平等权的保护,________已不在上不起学的问题,而在于如何配置相对缺乏的教育资源,使其更加________,从而克服城市化带来的弊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重点 平均化
B:重心 平等化
C:本质 均衡化
D:关键 均等化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段讨论的是我国教育机会平等权保护的核心内容,据此排除C项的“本质”。
第二空,对相对缺乏的教育资源进行配置,一刀切式的“平均化”处理是不恰当的,排除A。此处是对如何落实“教育机会平等权”的解释,再用“平等化”表达不妥,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