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357

发布时间:2024-04-03 16:27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①文化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生命体现
②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③“不同”“多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④如若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国家都强求一律,很可能导致人类文明僵化衰落
⑤中国道路的成功充分说明,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建设精神家园
⑥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⑤④⑥③①

B:⑥②③④⑤①

C:③⑥④①②⑤

D:④⑥①⑤②③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通读6个句子,发现①和②论述的主体都是文化,但①说的是文化的定义,②说的是文化的积淀对社会、民族的意义,按照一般的行文逻辑,介绍文化定义的①应在②之前,排除A、B。然后观察发现,D项在①和②之间放置了⑤,但⑤与文化的话题无关,放在两句中间过于突兀,衔接不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25题

2、【言语理解】从统计学角度看,用平均数指标反映趋势虽精确敏感,但也有其致命弱点,尤其是平均数的“________”,很容易掩盖个体之间的差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管窥天

B:削峰填谷

C:大而化之

D:等量齐观

正确答案:B

解析:“平均数”是把总数按份均匀计算,以多补少。“以管窥天”指通过竹管来看天,比喻目光狭窄,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全体。“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等量齐观”指把不同的事物一律同等看待。三者均不能用来说明“平均数”的特点。排除A、C、D。“削峰填谷”,即削低山峰来填平山谷,取其比喻义,与“平均数”的特点相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1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1题

3、【言语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先行国家的行政重心逐渐向社会福利管理转移,它们的人口基础管理,普遍形成了一种以“人口服务”为主的新体制。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基本手段是人口服务,表现形式也是人口服务。它将管控寓于服务之中,而不是相反。我国社会转型下的人口管理,显然也面临着类似的调整。
以下表述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

A:我国的人口管理应确立人口服务的管理宗旨

B:人口管控与人口服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

C:先行国家的人口管理转型是行政重心转移的结果

D:人口管理的新体制通过人口服务实现人口管控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我国社会转型下的人口管理,显然也面临着类似的调整”可得出。
B项,由“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基本手段是人口服务,表现形式也是人口服务”可知,人口服务是人口管控的目标、手段及表现形式,“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说法有误。
C项,由“多数先行国家的行政重心逐渐向社会福利管理转移……新体制”可得出。
D项,由“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基本手段是人口服务,表现形式也是人口服务。它将管控寓于服务之中”可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4、【言语理解】从年画的艺术形式特点上,可以感受到:饱满的构图、鲜明的形象似乎潜藏有盼望大团圆、祈愿丰收和吃饱饭等意思;挺拔的线条,反映出健康、有力的含义;鲜明的色彩,体现出火红喜庆的意思。中国人偏爱红色,它象征太阳、温暖、热闹、吉祥等意思,所以年画上,人们挂红灯笼、穿红袄、扎红头绳,不光鞭炮是红的,连鲤鱼也多画成红的。
能准确概括上面文字内容的一句话是:

A:年画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

B:年画的色彩多为红色

C:年画艺术的特点是含义丰富

D:年画艺术具有象征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潜藏……”“……反映出……”“……体现出……”“……象征……”,都是在讲年画艺术的象征意义,D项符合文意,当选。
A、B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不能概括文段。C项“含义丰富”的说法过于笼统,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文物是历史留下的印记,是过去写给今天和未来的“书信”,也是人类存在于历史中的________。历史文化古迹损毁的后果是任何人都担不起的,每一次随意破坏文物的行为,都应被视作对文明传承的挑衅。因为,那些留在历史中的足迹都是________的,没有备份,也没有重来的可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见证 唯一

B:记录 珍贵

C:痕迹 脆弱

D:标志 模糊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与“没有备份,也没有重来的可能”对应,“唯一”最能体现文物的这一特性。“珍贵”“脆弱”“模糊”均不如“唯一”与文段联系紧密,排除B、C、D。
第一空,文物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鲜活证据,“见证”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

6、【言语理解】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文学读物大量涌现,使人________。其中不乏各种文化珍品的精译精编,但也有选材不严的________现象,为读者所诟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琳琅满目 鱼龙混杂

B:叹为观止 哗众取宠

C:目不暇接 鱼目混珠

D:招架不住 泥沙俱下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用于形容大量外国文学作品涌入给国人的感觉。“使人琳琅满目”本身搭配不当,排除A;“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与语境不符,排除B。
第二空,由“其中不文乏各种化珍品的精译精编,但也有选材不严的现象”可知,“但”之前作者已肯定了外国文学作品好的方面,“但”之后主要是对外国文学作品“选材不严”等不好现象的描述。“泥沙俱下”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一同显现出来的。填入不符合句意,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人就是一棵树。当我们有所失的时候,必须去________,你会发现生命中那些曾以为不可或缺的东西,就像树的须根,一旦________,同样也能顽强地活下去,这就是生命力。当人被迫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或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状态时,曾经的成就与辉煌,就像那华丽的树冠,只会成为生命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应 失去 负担

B:争取 干枯 象征

C:承受 萎缩 点缀

D:挽救 暴露 印记

正确答案:A

解析:“你会发现……同样也能顽强地活下去”是对“当我们有所失的时候,必须去________”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由“当我们有所失的时候”可知,第二空填“失去”最恰当。再把剩余两空代入验证,“适应”“负担”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8、【言语理解】自美国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首次亮相巴拿马上空后,隐形武器成为世界武器发展的一大趋势。有的军事专家曾预言,未来战争或为隐形武器唱主角的战争。中国武器装备发展也将隐形化作为第三代武器的一个重要指标,新列装的武器装备基本上皆具有隐形的性能。这些隐形武器,其光学特征可以隐形于地理背景之中,其电磁特征也可以湮没于电子信号频谱之内,使对手无法对其识别。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未来世界武器发展的主要趋势

B:军事专家对未来战争模式的预测

C:隐形武器具备隐形性能的原因

D:中国发展隐形武器的背景及成就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隐形化这一世界武器的发展趋势,然后引入中国的情况,说明中国也将隐形化作为第三代武器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隐形武器的光学特征、电磁特征,使对手无法识别。故文段重点介绍的是中国发展隐形武器的情况,D项表述与此相符。
A、B、C三项均脱离了“中国”这一范围,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6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9、【言语理解】文明和文化是不同的。文明使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民族越来越相似,按照德国人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的说法,文明是一个群体社会中大家按照同一规则生活,就好像按照一个节拍跳舞,不至于踩到脚一样;而文化使一个民族与别的民族不同,它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规则而是习惯。其实城市化也可以这样看:城市迅速发展,摩天大楼变成城市象征,这其实是现代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强势发展的结果。但是,我们又希望文明不要压倒文化,“同一”不要消灭“差异”。
这段文字意在:

A:质疑现代文明忽略民族个性的趋势

B:探究城市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关系

C:强调城市化进程中保存文化的必要性

D:比较文明与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不同影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对比了文明和文化对人类发展的不同影响,然后指出城市化是文明的结果,末句以转折词“但是”指出“我们又希望文明不要压倒文化”,说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不要忽视文化的作用,即不要为了追求城市的现代化而牺牲城市的个性。C项是对转折后内容的准确表述。“城市化”为文段的论述主题,选项中应包含这一关键词,据此排除A、D。B项城市化进程与文明发展的关系为转折前内容,并非文段意在探究的内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4题

10、【言语理解】海岸线从形态上看,有的弯弯曲曲,有的却像条直线,而且,这些海岸线还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如天津市,在公元前还是一片大海,那时海岸线在河北省的沧县和天津西侧一带的连线上,经过2000多年的演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了几十千米。当然,有时海岸线也会向陆地推进。仍以天津为例,在地质年代第四纪中(距今100万年左右),这里曾发生过两次海水入侵,当两次海水退出时,最远的海岸线曾到达渤海湾中的庙岛群岛。但经过100万年的演化,现在的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了数百千米。
下列说法与以上文字相符的是:

A:庙岛群岛曾与陆地相连

B:2000年前沧县是一片大海

C:海水入津的现象迄今为止发生过两次

D:公元后天津市的海岸线逐渐向陆地推进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最远的海岸线曾到达渤海湾中的庙岛群岛”可推知。
B项,由“那时海岸线在河北省的沧县和天津西侧一带的连线上”可知,说法错误。
C项,文段说的是距今100万年左右天津曾发生过两次海水入侵,而非海水入津现象迄今为止仅发生过两次,说法错误。
D项,由“经过2000多年的演化,海岸线向海洋推进了几十千米”可知,公元后天津的海岸线是逐渐向海洋推进的,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