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355

发布时间:2024-04-03 11:00     浏览量:16

1、【言语理解】①我的食物基本都不是我自己做的,衣服更是一件都没做过
②用我们的专长来表达是唯一的方式——因为我们不会写鲍勃·迪伦的歌或汤姆·斯托帕德的戏剧
③我想大多数创造者都想为我们得以利用前人取得的成就表达感激
④我并没有发明我用的语言或数学
⑤我们很多人都想回馈社会,在这股洪流中再添上一笔
⑥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赖于我们人类的其他成员,以及他们的贡献和成就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⑥①④⑤②

B:⑥④③①②⑤

C:③④①⑥⑤②

D:⑥⑤②①④③

正确答案:C

解析:①与④明显为并列关系,⑥是对①、④的总结,说明我所做的每件事都有赖于其他社会成员的贡献。故①、④、⑥不论排列顺序如何,都应放在一起,由此排除B、D。A、C两项比较,A项⑤接在④后,C项⑤接在⑥后。仔细比较,可发现⑤中的“这股洪流”在④句中找不到对应的内容,但与⑥中其他社会成员“他们的贡献和成就”可以对应上。故⑥⑤相连比④⑤相连更紧密,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2、【言语理解】众所周知,人类被一个强烈的地磁场所保护着不受各种太空辐射的侵害。正因为这个地磁场的偏转作用,各种有害的辐射都被阻挡在外,无法到达地面。这个地磁场被认为是由地核周围的液态岩浆受热流动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那就是,液态岩浆形成和流动都建立在炽热地核的基础上,而研究表明地核的年龄仅仅只有十亿年,但是维系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地磁场,却至少已经存在了四十亿年之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观点确实加深了人类对地球结构的理解

B:围绕地磁场的形成还有一种相反的观点

C:关于地磁场的一个悖论科学家们却一直未能解释

D:但人们对于地磁场的年龄还存在一些疑问

正确答案:C

解析: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部,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之前介绍了地磁场的作用,并提出地磁场的产生原理,即由地核周围的液态岩浆受热流动所产生。横线后介绍了地磁场的存在时间远早于地核,这就与横线前提到的地磁场产生于以地核为基础的液态岩浆的说法相悖。横线处内容应体现这一相悖的情况,对应C。
A项,“加深了人类对地球结构的理解”与后文衔接不恰当,且不能体现前后相悖的关系,排除。
B项,横线之后未提出地磁场的另一种形成观点,该项填入与前后内容不衔接,排除。
D项,由“至少已经存在了四十亿年之久”可知,人们对于地磁场的年龄很明确,有疑问的是地核与地磁场的形成先后问题,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

3、【言语理解】正是这许许多多人们________的变化,比起接踵而起的高楼、林立的工厂以及家用电器________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更深刻地记录着我们生活的变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习焉不察 乃至

B:视若无睹 加上

C:习以为常 或者

D:耳闻目睹 甚至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句意为人们经常看到却不以为然的变化更深刻地记录着我们生活的变化。
第一空,“视若无睹”形容对所看到的事物漠不关心。“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习焉不察”指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耳闻目睹”指亲耳听见,亲眼看见。“视若无睹”“耳闻目睹”填入均与句意不符,排除B、D。
第二空,分析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示递进关系,“或者”填入与此不符,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5题

4、【言语理解】粽子在最早出口时,名称是一段冗长的名词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粽子被许多国家民众所熟知和喜爱,也回归于自己的名字“zongzi”。与其类似,二胡、太极、脸谱、阴阳、麻婆豆腐等带有浓厚“中国风”的事物,也都经历了从意译到音译的循序渐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带有浓厚“中国风”的事物更适宜意译

B:文化的国际认同从来都是润物无声

C: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有文化自信

D:跨国文化交流,是一张既知己、又知彼的往返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指出粽子、二胡、太极、脸谱等带有浓厚“中国风”的事物出口海外都经历了从意译到音译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在文化向国外传播的过程中,当人们对一种事物不了解的时候,需要用冗长的名词解释才能理解;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很多人都对其熟悉了,则不需要对其进行过多解释,简洁的音译也能理解其含义,即实现了文化的认同。B项的“润物无声”对此过程概括恰当。
A项与“都经历了从意译到音译的循序渐进”相悖;C项的“文化自信”文段未涉及;D项强调跨国文化交流要知己知彼,也与文段话题无关。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5、【言语理解】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猾巨奸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      ,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为”与“不为”无别,与其       ,何如不为以养吾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强弩之末 为而无效

B:强弩之末 苦心孤诣 

C:聪明之害 苦心孤诣

D:聪明之害 为而无效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原文“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可知,第一空是在强调“聪明达到极顶处”的害处,所以应选“聪明之害”;由原文“知‘为’与‘不为’无别”可知,“为而无效”更符合语境。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优化政务服务,不能与提速画等号;办事提速了,不意味着优化的工作就________、可以歇歇脚了。提速是服务优化的表现和结果之一,根本在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如果为了提速而提速,只追求办事速度,那就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到渠成 买椟还珠

B:功成名就 喧宾夺主

C:大功告成 本末倒置

D:坐享其成 故步自封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中表达的是办事提速了,不意味着优化的工作就完成了,可以停止了。“功成名就”指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适用对象为人,不能为工作,排除B。“坐享其成”指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别人劳动的成果。不含有工作完成的意思,排除D。第二空,“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由“根本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只追求办事速度”可知,此处说的是搞错了优化政务服务的根本,“本末倒置”填入更恰当,排除A。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功夫熊猫》的热映说明“中国元素”已不仅仅只是好莱坞电影中的________,它甚至已经成好莱坞电影导演的灵感来源。片中“功夫”和“熊猫”两个主要元素都来自中国文化,而猴王、老虎、螳螂、毒蛇、丹顶鹤等五大高手更是把中国功夫中的轻功演绎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点缀 惟妙惟肖

B:卖点 栩栩如生

C:陪衬 精妙绝伦

D:题材 活灵活现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不仅仅……甚至……”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后文“灵感来源”构成递进关系,且程度要轻。“卖点”指商品所具有的能够吸引消费者而易于销售的地方。“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这两个词语填入均程度较重,排除B、D。“点缀”一般强调其积极意义,多有锦上添花之意;而“陪衬”不能体现出积极的感情色彩。对应句中的“中国元素”,“点缀”填入更符合语境。
第二空,分析可知,此处句意为“功夫”和“熊猫”两个主要元素都来自中国,《功夫熊猫》中五大高手对中国功夫演绎得非常像。“惟妙惟肖”形容模仿得非常逼真。“精妙绝伦”意为精致美妙,无与伦比。此处与“演绎”搭配,“惟妙惟肖”最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中国古人将阴历年的大月定为30天,小月定为29天,一年有12个月,即354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多,怎么办呢?在19个阴历年里加了7个闰月,就和19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符。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年。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中国古代阴历年中闰月设定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的历法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C: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D:中国古人如何解决调和阴阳历差异的问题

正确答案:D

解析:材料分为两部分,首先提出阴阳历差异的问题,然后阐明中国古人对阴阳历差异的调和之法。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分别谈论的是“闰月”的设定和“中国古代的历法”的地位,偏离主题;C项在文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本不应是非此即彼的选择。然而,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兴衰,还是近年来经济新业态的更迭,许多教训在提醒我们,发展与规范极易顾此失彼。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粮食”,而数字经济则被看作是中国经济实现弯道超车的良机。然而,数字经济与信息数据保护之间的冲突已日益凸显。个人信息保护基本规范缺位,监管执行无力且迟缓,平台侵权频发,诸多难题倘若不能尽快破解,最终必然拖累数字经济本身。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发展数字经济须先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

B:数字经济时代依法依规保护个人信息迫在眉睫

C:数据收集与个人权益保护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D:迅猛发展的数字经济不可避免地带来数据安全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个人信息保护不应非此即彼;然后以第一个“然而”转折指出发展和规范很难两全;接着用第二个“然而”强调数字经济的突出问题,即数字经济与信息数据保护之间的冲突已日益凸显;最后针对转折后的问题进一步说明,在个人信息保护上,法律法规、监管、平台三方均存在问题,并用一个假设句说明,如果再不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必然拖累数字经济本身。由此可知,文段主旨应是针对尾句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A项,“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与文段尾句提出的问题无关,排除。
B项是针对尾句提出的问题的对策,当选。
C、D两项均非针对文段尾句提出的问题的对策,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42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37题

10、【言语理解】一切意义都寓于过程。然而,现代文明是________的文明,只求结果,藐视过程。人们手捧旅游图,肩挎照相机,________,专找图上标明的去处,在某某峰、某某亭“咔嚓”几下,留下“到此一游”的证据,便心满意足地离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缘木求鱼 走马观花

B:急功近利 按图索骥

C:浮光掠影 有的放矢

D:急于求成 独辟蹊径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只求结果,藐视过程”可知,填入词语应有追求结果之意。“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两词都是说方法的,排除A、C。
第二空,“按图索骥”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按图索骥”与“专找图上标明的去处”的语境相吻合,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88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乡类)第117题,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5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2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