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334

发布时间:2024-04-01 12:32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①亚投行立足亚洲,面向世界
②亚洲路通、物通、贸通,还将辐射到世界各国各地区,带动更为广阔地区基建的普遍发展
③根据它的顶层设计,亚投行的运行与发展将普遍惠及整个亚洲,并溢出亚太,走向全球
④所以,亚投行的建设,其意义超越一个或几个双边自贸区,并为自贸升级提供基础与后勤的有力保障
将以上4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④②

正确答案:D

解析:③中的“它”指代的应是①中的“亚投行”,故①应与③相连,排除A、C。④提到“意义超越一个或几个自贸区”,②进一步强调“还将辐射到世界各国各地区”,两句存在程度上的递进,故②应在④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①亚投行的成立,受益最大的是这些能够从亚投行获得建设资金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②对于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每年区域内国家都有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也同样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
③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会从中受益,因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好了,能够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推动国际贸易,发达国家也会从国际贸易扩张中获益
④亚投行的发起,不管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对发达国家来说,都是一个共赢的选择
将以上4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④②①③

正确答案:D

解析:通读4个句子,④起统领文段的作用,再由③中“但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可知,之前先讲述了亚投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即②①,由此顺序为④②①③。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3、【言语理解】法国和比利时的科学家试图找出数学天才与常人的大脑是否有差别。他们在发表的报告中说,研究发现有人能够快速心算复杂数学问题,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科研人员利用正电子射线扫描技术对一位著名数学家的大脑和普通人的大脑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发现,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而一般人则没有这种现象。科研人员因此推断,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

A:大脑部位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

B:快速心算时,长期记忆一般会被激活

C:脑容量决定了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D:运算速度加快是因为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可能是因为他们能够使用其他人无法使用的大脑部位”可知,A项“使用越多,运算速度就越快”的表述与此不符。
由文段“数学家在进行题目演算时,大脑中通常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也进入活跃状态”可知,原文说的是“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而非“长期记忆”,B项偷换概念。
由文段“这个原理与电脑的原理一样,内存越大,运算速度越快”可知,C项“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偷换概念,应是“运算速度”。
由文段“数学家在进行演算时使用了更多的记忆力,从而使演算速度加快”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9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9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9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9题

4、【言语理解】乡村与城市,本是两种不同的生活空间和文明形态,自有其不同的运作路径和发展规律。推进城乡一体,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追求城乡一样,不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而是要尊重不同的文明,顺应不同的规律,走出一条生态、生产与生活契合,自然、文化与历史和谐的城乡差别化互动型协调发展道路。从文明的演进看,我们不可以割断历史;从社会的变迁看,我们也不可能消灭乡村。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美丽乡村不能简单等同于农村城市化

B:建设美丽乡村要符合乡村的发展规律

C:建设美丽乡村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

D:建设美丽乡村是要考虑城乡差别化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建设美丽乡村……不是让乡村全然变成城市”可知,C项与文意相悖,故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①随着西夏王朝的灭亡,西夏文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②西夏文字作为打开西夏文化的钥匙,要完整破译西夏文字,对于有关西夏的研究至关重要
③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岁月中,西夏文字沉寂而去,几乎无人知晓
④然而由于毁灭性打击,后世失传,西夏文字被称为“天书”
⑤直到清朝乾隆嘉庆期间,学者追寻和著述西夏历史时,西夏文字才被重新提及
⑥1997年,国内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西夏文字典《夏汉字典》出版,这为破译西夏文字,打开西夏文献宝库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⑤④②⑥

B:①⑤③⑥④②

C:②①③⑤⑥④

D:②⑥⑤④①③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③中“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岁月中”、⑤中“直到清朝乾隆嘉庆期间”、⑥中“1997年”中的时间顺序可知,这三句的排列应该是③⑤⑥,排除B、D。④由“然而”作转折指出西夏文字被称为“天书”,显然与⑥“打开西夏文献宝库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无法衔接,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6、【言语理解】“一带一路”更是________“达则兼济天下”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准确________沿线国家发展,________沿线国家人民的现实诉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秉承 助力 响应

B:坚持 助力 回应

C:秉承 对接 回应

D:坚持 对接 响应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坚持”一般用来形容意志,不能形容“理念”,且“秉承理念”为常见搭配,排除B、D。
第二空,“助力”侧重外力推动,“对接”侧重直接联系。“一带一路”是国家间直接合作,用“对接”恰当,排除A。
第三空,“响应”与“诉求”搭配不当,“回应诉求”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7、【言语理解】王羲之书法所表现出的那种姿韵萧散、超然于物外的雅逸之风,一直是后代书法家极力追摹的理想境界。王羲之的书法从容自得、真率烂漫,没有一点尘埃气的风流神韵,散发着当时的时代趣味,展示了当时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我的自信和超逸,成为引领这一书风的代表。
最能概括王羲之书法风格的是:

A:傲岸磅礴,潇洒出神

B:肉不没骨,筋不外透

C:清华雅淡,晋人尚韵

D:丰富肥厚中藏遒劲之趣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王羲之书法所表现出的那种姿韵萧散、超然于物外的雅逸之风”“王羲之的书法从容自得、真率烂漫,没有一点尘埃气的风流神韵,散发着当时的时代趣味”可知,王羲之的书法雅逸脱俗,体现了当时的时代趣味,C项与此相符。A项的“磅礴”文段未体现,且此句评价的是苏轼的书法特点;B项是后人对赵孟頫书法特点的评价;D项的“丰富肥厚”“遒劲”文段未体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8、【言语理解】“知人论世”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最早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提出。孟子认为,后人要结交古人,只是读其诗书是不行的,还必须了解他们的为人行事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这样,才能读懂古人的诗书,才能和古人心契神交,成为知音。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的心灵是可以互通和共鸣的

B:“知人论世”作为一种文学评论方法沿用至今并显现了强大的生命力

C:“知人论世”可以帮后人结交古人,和古人成为知音

D:了解古人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才能和古人心契神交,成为知音”可知A、C两项正确。由“后人要结交古人,只是读其诗书是不行的,还必须了解他们的为人行事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可知D项表述正确。B项的“沿用至今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文段中没有体现,错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9、【言语理解】黄河下游原来是绕山东丘陵之南注入黄海的。后来,由于中游的黄土高原不断________,下游的广大平原又不断沉降,黄土不断受到侵蚀,________泥沙滚滚流入黄河。到了下游,水中的泥沙逐渐淤积,河床不断抬高,遇到汛期,便会漫溢泛滥,出现改道的现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降低 含有

B:抬升 挟带

C:下降 大量

D:升高 掺杂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下游的广大平原又不断沉降”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应与“沉降”意思相反,据此排除A、C。“抬升”与“升高”相比,前者与“沉降”结构一致,填入第一空更恰当。
第二空,“挟带”指夹杂,带有,填入也符合黄土和泥沙一起被卷着流入黄河的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9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9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10、【言语理解】中国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要为占世界人口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毫不夸张地说,这本来就是一场就业战争。眼下,国际金融危机日显,摆在中国面前的这场仗,到底该怎么打?
本文中“这场仗”指的是:

A: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战争中获胜

B:如何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C:如何在资源更加受限的状况下解决国内劳动力就业问题

D:如何在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占据优势

正确答案:C

解析:“这场仗”指的是前文中的“就业战争”,即“中国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要为占世界人口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A项“竞争激烈”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材料强调的也不是“获胜”的问题。B、D两项材料中也没有涉及。C项是对“这场仗”的准确概括。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