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茶壶 之于 ( ) 相当于 ( ) 之于 桃花
A:茶艺——桃红
B:茶叶——桃仁
C:壶嘴——桃树
D:茶馆——桃园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茶壶是一种器具,茶艺是一种文化,茶壶是展示茶艺用到的工具,二者是工具关系;桃红是桃花的颜色,二者是属性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茶壶可以用来泡茶叶,为事物和其功用的关系;桃仁和桃花都出自桃树,为并列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壶嘴是茶壶的一部分,桃花是桃树的一部分,均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茶馆中有茶壶,桃园中有桃花,但词项顺序颠倒。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2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72题
2、【判断推理】某慈善基金会收到一笔没有署名的捐款,经多方调查得知,是林川、吴飞、郑傅和郭博四人中的一人捐的。但问到他们时,林川说“我没捐”;郑傅说“是吴飞捐的”;吴飞说“是郭博捐的”;郭博说“不是我捐的”。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下列哪项为真?
A:林川说真话,是吴飞捐的
B:林川说假话,是林川捐的
C:吴飞说真话,是郭博捐的
D:郑傅说假话,是郑傅捐的
正确答案:B
解析:吴飞的话“是郭博捐的”与郭博的话“不是我捐的”矛盾,必有一真一假,由只有一真可知林川的话为假,则可推出是林川捐的。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3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83题
3、【判断推理】气候移民,指因为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在原居住地无法继续生存而大规模迁移的现象。
下列属于气候移民的是:
A:为了恢复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天然牧场,原来散居的牧民搬迁到了统一规划建成的定居点
B:每到冬天,为了躲避严寒,一批又一批东北老人成群结队地跑到气候温暖的海南过冬
C:非洲一些地方长期干旱,农作物常年歉收,当地居民陆陆续续离开家园,四处寻找新的居住地
D: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逐渐上升,不少岛屿被海水淹没,岛上居民被迫搬迁异地
正确答案:D
解析:气候移民的定义要点:①因为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恶化,人们在原居住地无法继续生存;②大规模迁移。
A项,牧民搬迁是为了恢复草原生态系统,保护天然牧场,而非在原居住地无法继续生存,不符合要点①。
B项,东北严寒,但并非无法继续生存,老人到海南过冬,也并非大规模迁移,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一些居民陆陆续续离开家园,四处寻找新的居住地,并非大规模迁移,不符合要点②。
D项,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不少岛屿被淹没,岛上的居民被迫搬迁,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06题
4、【判断推理】宇宙:太阳系:地球
A:大学:哲学系:教授
B:天空:白云:水气
C:太阳:耀斑:黑子
D:中国:广东:广州
正确答案:D
解析:地球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宇宙;广州属于广东,广东属于中国。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人工智能无所不在地潜藏、萌发、产生和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角落,凡有人类足迹和活动的地方,都可能出现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似乎必然会与人产生激烈的竞争,随后形成事实上出乎人的意志的结果——人工智能对人类造成威胁,并可能最终战胜人。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最不能支持上述论证的是:
A:人工智能可以发展出与人类完全冲突的自我意志
B:会思考的人工智能机器可能会不断进化,从而摆脱人类控制
C: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机器人可代替人类从事探测、排爆等危险工作
D:无成本的复制和持续的演化能力是人工智能相对于人类智能的优势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结论:人工智能似乎必然会与人产生激烈的竞争,对人类造成威胁,并可能最终战胜人。
A项,指出人工智能能够发展出与人类完全冲突的自我意志,则很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支持了题干论证。
B项,指出人工智能机器可能会不断进化,摆脱人类控制,则很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支持了题干论证。
C项,指出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从事一些危险工作,并未体现人工智能对人类造成威胁,不能支持题干论证。
D项,指出人工智能有相对于人类智能的优势,则很可能与人类产生竞争,对人类造成威胁,支持了题干论证。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7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6、【判断推理】锐:任
A:润:采
B:果:呆
C:壤:轮
D:聪:明
正确答案:C
解析:锐和任都是形声字。
A项,采是会意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果和呆是会意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壤和轮是形声字,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明是会意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治标:治本
A:量变:质变
B:道德:法律
C:承诺:合同
D:外貌:修养
正确答案:D
解析:治标为表面治理,治本为本质治理,两者是从外在和内在两个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属于并列关系。
A项,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可以引发质变,两者是程度上的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不一致。
B项,道德与法律是并列关系,但道德是内心的行事准则,法律是外在的行为约束,两者的位置颠倒,与题干不一致。
C项,合同是对双方承诺的一种书面约定形式,两者不是并列关系,与题干不一致。
D项,外貌是外在的特质,修养是内在的特质,两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56题
8、【判断推理】环境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措施的是:
A:政府规定每公顷草场放牧的牧畜数量
B:某地政府出资修缮年久失修的道路,并规定载重超过20吨的车辆禁止通行
C:为防止外人随意游牧,政府将草场划分给牧民个人并在边界安装围栏
D:某风景区旅游区规定,每天进入景区的旅游人数不得超过1000人
正确答案:B
解析:环境承载力的定义要点:①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②生态系统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
A项,是为了保护草场,防止草场退化,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排除。
B项,禁止载重超过20吨的车辆通行是为了保护道路,与环境承载力无关,当选。
C项,是为了合理利用草场,防止超载放养造成草场退化,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排除。
D项,是为了保护景区环境,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0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
9、【判断推理】鸟类通常都会躲避不常见的东西,并且喜欢绿色和蓝色的物体。但是当研究人员向4周、9周和14周的小绿头鸭注射绵羊的红细胞以模拟一种寄生虫感染后,这些鸟类便开始探索环境中的新事物,并靠近那些橙色的小玩具——它们通常都会远离这种颜色,因为它似乎与有毒的食物有关。研究人员推测这些所谓的性格变化将有助于成年个体探索更大的区域,并找到更多的食物,而这反过来又可以弥补它们因与传染病作斗争而损失的能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不能质疑研究人员的推测?
A:橙色的食品并不能为小绿头鸭提供能量补充
B:小绿头鸭的成年个体探索更大区域意味着面临更多的危险
C:通过长期观察,发现注射了红细胞的小绿头鸭具有更强的攻击性
D:绵羊红细胞释放蛋白与小绿头鸭的视网膜细胞结合,影响其颜色识别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受到感染后的性格变化将有助于成年个体探索更大的区域,并找到更多的食物,而这反过来又可以弥补它们因与传染病作斗争而损失的能量。
A项,指出橙色的食品不能为小绿头鸭提供能量补充,说明受到感染后的小绿头鸭虽然探索到更多食物,但这些食物并不能为它们提供能量,削弱了题干结论,排除。
B项,指出小绿头鸭的成年个体探索更大区域会面临更多危险,说明受到感染后产生的性格变化反而对它们有害,削弱了题干结论,排除。
C项,指出注射了红细胞的小绿头鸭具有更强的攻击性,说明受到感染后的小绿头鸭确实产生了性格变化,对题干结论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当选。
D项,指出绵羊红细胞释放蛋白会影响小绿头鸭识别颜色,说明受到感染的小绿头鸭发生改变并不是性格变化导致的,而是识别颜色出现问题,削弱了题干结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关于确定一项突击性任务的人选,甲、乙、丙三位推荐人的意见分别是:
甲:不是选派小张,就是选派小王
乙:如果不选派小张,就不选派小王
丙:只要不选派小王,就不选派小张
以下几项中,同时满足甲、乙、丙三人意见的方案是:
A:两人都选派
B:两人都不选派
C:选小张,不选小王
D:选小王,不选小张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甲的话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根据复言命题与其肢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只有在“既不选小张又不选小王”的情况下才为假;乙和丙的话均是假言命题,分别在“不选小张,选小王”和“不选小王,选小张”的情况下为假。因此只有A项能同时满足三人的意见方案。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