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297

发布时间:2024-03-28 23:55     浏览量:29

1、【言语理解】①在全球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分工体系的急速扩张,引发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及环境难民增加
②资源匮乏与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危机,是全球风险社会的突出问题
③然而,由于选举周期的政治考虑或经济问题优先等现实局限
④而传统地缘治理体系却无法抑制,急需寻求对环境问题的全球治理方案
⑤一些国家缺乏解决生态问题的政治意愿,使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③①②④⑤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分别以②、①、③作为首句,③中含有转折词“然而”,前面应有转折前的论述内容,作为首句不恰当,排除D。
由③中的“由于选举周期的政治考虑因素和经济问题优先等现实局限”可以推测,这句话的主体应该是类似政府的对象。只有④中的“传统地缘治理体系”能够与之对应,④③两句应前后紧密相连,排除A、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8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2、【言语理解】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________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分析 受益匪浅

B:阐述 大有裨益

C:论证 举足轻重

D:回顾 不可或缺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均可与“发展历史”搭配,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此处强调的是总结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对当下中国发展的借鉴意义。“受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多益处和启迪,主语通常为人,表示自谦,如“我受益匪浅”,不能用于“……对中国受益匪浅”的句式,排除A。B项“大有裨益”指有很大益处;C项“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D项“不可或缺”指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缺失。与B项相比,C、D两项程度过重,夸大了研究国外历史对当下中国的意义,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3、【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微软科技电脑公司,在近期计划率先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

B:阅读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国人民的生活,但它们是译本,所以比起读原著味道要差些。

C:一部优秀的传记,不仅要真实地记叙传主的生平经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和展现传主生活经历中存在的一种精神。

D:反病毒专家发现,代号为野玫瑰的电脑病毒发作是由接收邮件和共享资源两条途径侵袭硬盘系统感染的。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计划在近期”。B项中“但”以后的句子转移了话题,前后构不成转折关系。D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去掉“发作”,在“系统感染”前添加“造成”一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中国历代统治者对户口的管理都极为重视,他们将户口多寡作为国力盛衰与社会治乱的标志,建立了从中央至州、县、乡的完备户籍管理体系。但究其原因,是将户籍作为调派劳役、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以此维护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特权。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纵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户籍管理体系的文化背景

B:户籍制度存在的历史根源

C: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体系的构建方式

D: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的深远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前面两句话主要介绍了历代统治者重视户籍制度的根本原因,即户籍是维护封建特权的手段。最后一句为关键,由“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烙印,纵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可以看出,作者是站在现在的角度看户籍制度的历史。A项“文化背景”范围太大,而文段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排除。C项在文中只是一笔带过,不是主要内容,排除。D项,文段并未具体介绍户籍制度对维护政治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应“但究其原因”“但那道印痕仍难以抹去”可知,作者主要介绍的是今天的户籍制度的历史根源,故B项比D项更准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4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4题

5、【言语理解】说话,写文章,第一要简明扼要,做到   ;第二要朴素、自然,防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言之成理 矫揉造作

B:言简意赅 矫揉造作

C:有的放矢 言不由衷

D:言之成理 拖泥带水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空要填“简明扼要”的同意词,第二个空要填“朴素自然”的反义词。选项A、D中“言之成理”是指说话有道理,与简明与否无关,故排除。选项C中“言不由衷”是指心口不一致,与朴素与否无关。只有B项符合,“言简意赅”与“简明扼要”对应,“朴素自然”与“矫揉造作”对应。故正确答案为B。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18世纪以后,由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构成的________反应给予欧洲资本主义以不可阻挡的________,至1914年,欧洲列强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建立的霸权,深刻地影响着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而欧洲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前所未有的________,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连串 生命力 发展

B:连锁 推动力 扩张

C:系列 助推力 拓展

D:连续 催化剂 扩展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连锁反应”是习惯搭配。
第三空,由“欧洲列强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建立的霸权,深刻地影响着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结构”可知,欧洲这一阶段实现的是前所未有的领土扩张。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5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6题

7、【言语理解】城市的生活资源有限,在数千个城市里,数百个城市供水或供电等已然________,而且越是密集拥挤的地方污染治理的力度越大,而治理污染越是困难,人口越发失控。当人口承载量日趋饱和,对环境本来是正常的利用,也渐渐变成了不计后果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捉襟见肘 索取

B:寥寥无几 掠夺

C:不堪重负 破坏

D:人满为患 占用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文段说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城市供水供电不足。“寥寥无几”指数量非常少,不能形容供水供电状况紧张,排除B。“人满为患”指人多造成困难,不能形容供水供电状况,排除D。第二空,句意为随着人口增多,人们对环境的正常利用变成了过度利用。“破坏”不能体现过度利用之意,排除C。“索取”侧重主动地、超出正常范围地索要,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8、【言语理解】要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包括一篇文学作品,需要一些条件,这就是知识、经验、想象三样东西。把知识和经验  组织起来,就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结合 创造力

B:糅合 创作力

C:调和 想象力

D:协调 感受力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前后两句话之间应该是一种承接关系,第一句话提出创作的三个要素:知识、经验、想象,第二句话阐述的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故第二空应填“想象力”。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9、【言语理解】张恨水《春明外史》里的杨杏园是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个轻度的精神分裂者,他白天的身份是      于北京大街小巷的现代记者,晚上则是安居租赁而来的小四合院的古典诗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踟蹰 游走

B:彷徨 奔走

C:犹疑 奔跑

D:徘徊 穿梭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文段可知,杨杏园白天是现代记者,晚上是古典诗人,说的是他进行传统与现代两种角色的转换,即一种思想的游移,而不是要在传统与现代中做出选择。所以可排除“彷徨”、“犹疑”等具有主体选择意味的词语。游走:奔波,游逛;穿梭:形容往来频繁。显然“穿梭”更符合记者到处寻找新闻的忙碌工作状态,故答案为D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一个城市展现的文化常潜藏在语言文字中,因为它像呼吸一样平常,所以极易被忽略,然而它又是不可或缺的。
能够最准确地复述上面这段话的一项是:

A:潜藏在语言文字中的城市文化极易被忽略,但不可或缺

B:城市文化潜藏在语言文学中,极易被忽略

C:潜藏着城市文化的语言文字像呼吸一样容易被忽略,但不可或缺

D:一个城市的文化常常通过它的城市文学表现出来

正确答案:A

解析:文中第一句话指出城市文化潜藏在语言文字中,第二句话指出城市文化极易被忽略又不可或缺,只有A选项既全面又准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