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①追求成熟,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________,尤其是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更想以老到、________的面孔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
②事物的发展一旦停滞________趋于保守,就将走向灭亡,________为新生事物所取代。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时髦 深刻 或 而
B:时尚 深刻 和 从而
C:时尚 深沉 或 从而
D:时髦 深沉 和 而
正确答案:C
解析:①句,分析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一个名词,而“时髦”是一个形容词;“时尚”既可做形容词,又可做名词。由此可排除A、D。“深沉”形容性格稳重,(思想感情)不外露;“深刻”形容深入透彻,触及到了事物的本质或印象很深,感受十分强烈。此处用来形容“面孔”,应选“深沉”。
②句,“或”“从而”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2、【言语理解】客观地说,“网红”并不一定是________。这个时代,站在互联网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何况是有看点、有炒点的“网红”呢?社会原子化、娱乐疯魔化、价值的多元、舆论的分野……给了“网红”勃兴与风靡的最佳土壤。若三观正,有节操,“网红”也可以“最美”;可一旦陷入眼球经济的“名利场”,这个时候,资本只要稍稍抛个媚眼,“网红”经济就容易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牛鬼蛇神 剑走偏锋
B:洪水猛兽 走火入魔
C:妖魔鬼怪 鬼迷心窍
D:狼烟烽火 趋之若鹜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狼烟烽火”指的是古代边防军事报警信号。不能用来描述人们对“网红”的成见,排除D。
第二空,“剑走偏锋”比喻不按常规、常理思维或行动;“走火入魔”指痴迷于某种事物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鬼迷心窍”指受迷惑,犯糊涂。句意为“网红”一旦陷入眼球经济的“名利场”,就很难抗拒资本的诱惑,以致走入歧途。“走火入魔”用于描述“网红”偏离正道的语境最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27题
3、【言语理解】
提到保健品,首要问题不是为什么要买,而是为什么不买。在每个日渐老去的人身上,都潜伏着若隐若现的苦恼——关节炎、老年痴呆症……这催生了一个试图阻止病痛的庞大产业——保健品产业。去年,美国人花在保健品上的钱约为280亿美元,比购买健身房会员卡的钱还要多出50亿美元。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保健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是一种定义模糊、范围很广却缺乏监管的消费品。据说有了它们,人们不吃食物和药物,也能同时拥有营养和健康,因此又被称为营养保健品。
作者对保健品的态度是:
A:怀疑其功效
B:认为有益健康
C:反对人们食用
D:认为该产业前途光明
正确答案:A
解析:
文段主要说明的是保健品的应用现状,由“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的设问句开始,作者提出了对保健品功效的质疑,表明作者对保健品是持怀疑态度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4、【言语理解】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无论是免费医疗还是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都各有弊端。但从生存权和人的尊严的角度看,对个人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医疗实乃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未雨绸缪
B:万全之策
C:大势所趋
D:当务之急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承认免费医疗和市场化的医疗体系都有弊端,然后以“但”转折,肯定了对个人免费或少量收费的医疗体系的进步性。“万全之策”指极其周全妥当的计谋,与“没有完美无缺的医疗体系”相悖,排除B。“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强调事先做准备;“当务之急”指当前事务中最为紧要的事。文段并未体现事先做准备、紧要之意,排除A、D。
“大势所趋”指整个局势发展的趋向。对应“从生存权和人的尊严的角度看”,“大势所趋”所含的未来趋向性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2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2题
5、【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的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提出:“夫国史之美者,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
B: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C: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巨大贡献。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等”与“……”作用相同,二者不能连用。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
6、【言语理解】实际上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别污染源是有效治理大气污染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京津冀区域而言,认清区域内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别,有助于区域内地区________地对污染源进行综合治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的放矢
B:因地制宜
C:齐心协力
D:正本清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强调的是识别污染源可以使各地区在治理雾霾时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意为放箭要对准箭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污染源”恰对应雾霾的“的”,认清了污染源,治霾也就有了针对性,故空缺处填“有的放矢”最恰当。
“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措施。文段中只是提到京津冀这一区域的污染源,并未提到其他区域,且前文说的是“共性及差别”两方面,排除B。“齐心协力”指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侧重强调共同努力,未体现出针对性,排除C。“正本清源”指从根本上清理整顿。“本”“源”与后文的“污染源”语义重复,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3题
7、【言语理解】常规无菌手术100%不用抗生素,这是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推广的做法。目前我国很多大医院都在无菌环境下施行常规手术,极少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患者在术后使用抗生素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加剧了抗生素滥用。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常规无菌手术正在我国推广
B:目前在中国抗生素正处于滥用阶段
C:患者在常规无菌手术后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D:在欧美发达国家,常规无菌手术后不使用抗生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举例了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在常规无菌手术不使用抗生素的例子。然后从反面说明,用了抗生素不仅没有作用可能加剧抗生素的滥用。故文段强调的是常规无菌手术不需要抗生素。C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正在推广”无法从文段得出。B、D两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
8、【言语理解】对于家长们来说,能够和孩子一起参与其中,亲身________到孩子的进步,是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经历。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训练营中受到________,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触 启示
B:感悟 启蒙
C:感受 启发
D:感觉 启迪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题意知,所填词语应是一个动词。“感触”为名词,与语境不符,排除A。“感悟”指有所感触而领悟,多指精神层面,与“孩子的进步”搭配不当,排除B。“感受”“感觉”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启迪”指开导,启发。“启发”指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两者相比,“启迪”比较正规,多指大的方面、较深的知识理论。“启发”较为通俗,多指小的方面、较浅的知识理论。与“亲子活动经历”“得到一些教育的灵感”的语境相对应,“启发”更符合题意,且“受到启发”为常见搭配,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4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4题
9、【言语理解】大自然慷慨的________,使人类得以繁衍滋息,创造文明。人类理应顺应自然,但人类的历史,反倒常常是________与辜负大自然美好情意的历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赐予 轻慢
B:分享 挥霍
C:奉献 嘲弄
D:供给 忽略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赐予”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神灵对普罗大众的赏赐;“分享”多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共同享受;“奉献”侧重于恭敬地献出,不图回报;“供给”指提供物资给需要的人使用。大自然作为造物主,它给予人类的各种馈赠用“赐予”最恰当,排除B、C、D。
第二空,“轻慢”有不尊重的意思,填入句中也能表达出人类对大自然态度的傲慢以及不珍惜。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8题
10、【言语理解】不必回避世界遗产的经济价值,但世界遗产首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源,不能视同普通经济资源来开发利用;同时世界遗产是必须妥善保护的资源,脆弱、易损,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在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无疑应以保护为主。再者,世界遗产是全体人民共有的资源,绝不仅仅属于遗产所在地,更不能作为利益集团的独占经济资源而被随意当成摇钱树。世界遗产还属于代际资源,在利用上要体现代际公平,我们负有将其完整地传给子孙后代的重大责任,要可持续利用。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世界遗产重在保护而非开发
B:世界遗产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C: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
D:世界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世界遗产不能视同普通经济资源来开发利用,对世界遗产无疑应以保护为主。然后指出世界遗产是全民所有,不能被随意当成摇钱树。最后指出世界遗产属于代际资源,要可持续利用。概括起来就是重在保护而非开发,A项表述与此相符。
B项“保护意识”在文中没有提及,C、D两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全面。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