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4263

发布时间:2024-03-25 10:40     浏览量:26

1、【判断推理】城市森林,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范围内以乔木为主体,达到一定的规模(面积应>0.5hm2,hm表示百米)和覆盖度(林木树冠覆盖应在10%~30%),能对周围的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并具有明显的生态价值和人文景观价值等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综合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城市森林的是:

A:某市在城市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的中间建了长达数十公里的花坛,种植月季、连翘等植物

B:在沿海城市的海边公园种植松树,以达到防风固土作用

C:位于繁华地段的某市中央公园共种植了1400多种树木和花卉,并配以十多件雕塑

D:某市全部处于森林的意境之中,庄园式的建筑与四周的林地融为一体,树种以桉树、榕树等乡土树种为主

正确答案:A

解析:城市森林的定义要点:①以乔木为主体;②达到一定规模,具有生态和人文景观价值。
A项,月季、连翘不属于乔木,不符合要点①。
B项,松树属于乔木,海边公园体现了生态价值,符合定义。
C项,1400多种树木包含了乔木,中央公园里的树木和雕塑体现了生态和人文景观价值,符合定义。
D项,桉树、榕树属于乔木,建筑与林地融为一体,体现了生态和人文景观价值,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9题

2、【判断推理】衣服:衣领:衣袖

A:鱼:鱼头:鱼尾

B:警察:刑警:交警

C:音乐: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D:人民币:美元:韩币

正确答案:A

解析:衣领和衣袖是衣服的一部分。
A项,鱼头和鱼尾是鱼的一部分。
B项,刑警和交警都是警察,为种属关系。
C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都是音乐,为种属关系。
D项,三个词项是并列关系。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3、【判断推理】定义:
①自我知觉: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即一个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发生的情境了解自己的态度、情感和内部状态。
②人际知觉:指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对人的外部特征、个性特点的了解,对人行为的判断和理解。
③知觉定势: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即人们当前的活动常倾向于带有前面活动的特点,一般由早先的经验造成。
典型例证: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习惯成自然。
(3)吾日三省吾身。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例证(1)(2)分别与定义①②相符

B:例证(3)(2)分别与定义①③相符

C:例证(2)(1)分别与定义①②相符

D:例证(2)(3)分别与定义③②相符

正确答案:B

解析:自我知觉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
人际知觉定义的关键信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知觉定势定义的关键信息:对一定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一般由早先的经验造成。
例证(1),是对三人之间关系的认识,属于人际知觉,与定义②相符。
例证(2),是由于先前有过多次经验而产生的自然结果,属于知觉定势,与定义③相符。
例证(3),是对自己的认识,属于自我知觉,与定义①相符。
根据上述判断,可知B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6题

4、【判断推理】定型思考又叫团体定型思维,是指讨论决策时,团体成员的思路被纳入某种轨道或框架的现象。定型思考会限制团体成员的思路,使讨论不能充分展开。
下列不属于定型思考的是:

A:某团体在一次决策过程中,为了尽快作出决策,出现了多数人对少数有不同意见的人施加压力的现象

B:甲公司领导在作出一项决策时,总是首先广泛收集各类信息,并且积极鼓励团体成员提出自己的想法

C:某些人自以为一贯正确,对不同意见总是采取排斥的态度,使得持不同意见的其他同事不愿表达自己的意见

D:在某公司的一次会议讨论中,由于领导者首先表态,其他成员慑于其权威而保持沉默

正确答案:B

解析:定型思考定义的关键信息:团体成员的思路会受到限制。
A、C、D三项都符合定义。
B项,鼓励成员提出自己的意见显然不符合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       ) 对于 风险 相当于 精兵简政 对于 (       )

A:亡羊补牢 效率

B:枕戈待旦 业绩

C:克己奉公 资源

D:曲突徙薪 成本

正确答案:D

解析:代入A项,亡羊补牢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目的是降低风险;精兵简政形容缩小机构,精简人员,目的是提高效率。前者体现降低,后者体现提高,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与风险无关;精兵简政与业绩无关,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克己奉公形容严格要求自己,奉行公事,与风险无关;精兵简政的目的是节约资源,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目的是降低风险;精兵简政的目的是降低成本,前后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94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100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96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105题

6、【判断推理】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追求自认为重要且有价值的工作,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取得成功为目标,并尽量使工作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出成就动机的是:

A:小刘是一名厨师,他用心做好每一道菜,希望得到用餐者的一致好评

B:小李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他反复练习投篮希望可以带领队伍取得胜利

C:小张是一名企业领导,他常告诫手下员工要自觉、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D:小王是一名高中生,他不断复习曾经做错的试题,希望高考中不会再犯错

正确答案:C

解析:成就动机的定义要点:①个体以高标准要求自己;②以取得成功为目标。  
A项,小刘用心做好每一道菜符合要点①,希望得到用餐者的好评符合要点②,符合定义。  
B项,小李反复练习投篮符合要点①,希望可以带领队伍获胜符合要点②,符合定义。  
C项,小张告诫员工要自觉、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并未体现个体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不符合要点①。  
D项,小王不断复习错题符合要点①,希望不再犯错符合要点②,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3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3题

7、【判断推理】“气候难民”指的是生存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这是一个逐渐扩大的族群。某基金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在未来40年,全球约5到6亿的人都面临着沦为“气候难民”的危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中被迫迁移的人们,不属于“气候难民”的是:

A:土地沙漠化使曾经繁荣的楼兰古国消亡,国民外迁

B:海平面上涨使马尔代夫领导人为国民另觅栖身之所

C:卡特里娜飓风使得墨西哥海岸的众多居民逃离家乡

D:印度洋海啸导致了印度、泰国等多国居民被迫迁移

正确答案:D

解析:“气候难民”定义的关键信息:因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的人们。
A项,土地沙漠化使楼兰古国消亡,国民外迁,这些人是因为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属于“气候难民”。
B项,海平面上涨使国民另觅栖身之所,这些人是因为气候变暖等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属于“气候难民”。
C项,飓风使得居民逃离家乡,这些人是因为特殊气候因素而受到威胁,属于“气候难民”。
D项,印度洋海啸导致多国居民被迫迁移,但印度洋海啸是因地震引起的,属于地质灾害,而非特殊气候因素,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21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9题,2016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7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6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0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18题,2016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

8、【判断推理】海盐 之于 (       ) 相当于 供暖器 之于 (       )

A:咸味——供暖

B:盐场——取暖

C:味觉——电流

D:调味——电器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海盐可以提供咸味,供暖器可以供暖。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盐场加工、生产海盐,供暖器可以取暖。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海盐可以提供咸味的味觉,供暖器与电流并无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海盐可以调味,供暖器属于电器。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1题,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

9、【判断推理】驾驶 之于 (       ) 相当于 讲课 之于 (       )

A:司机 教师

B:网络 教室

C:汽车 学生

D:麦克风 导航仪

正确答案:A

解析:代入A项,司机的主要工作是驾驶,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讲课。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B项,驾驶和网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在教室讲课。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驾驶汽车是动宾结构的短语,给学生讲课,不构成动宾结构。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驾驶和麦克风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讲课和导航仪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9题

10、【判断推理】甲乙丙丁四人外出旅游,旅游地点为桂林、三亚、杭州、张家界。一个人只去一个地方,且每个地方都有人去。在问到他们各自去哪旅游时,甲说:“乙没有去桂林。”乙说:“丁没有去杭州。”丙说:“我去了张家界。”
如果甲乙丙三人有一个人去了张家界,而且只有这个人的陈述与事实相符。 那么去桂林旅游的人是:

A:甲或乙

B:乙或丙

C:丙或丁

D:丁或甲

正确答案:B

解析:假设甲去了张家界,则乙没有去桂林,丁去了杭州,丙没有去张家界,则丙去了桂林,乙去了三亚;假设乙去了张家界,则由甲的话为假可知,乙去了桂林,矛盾;假设丙去了张家界,则乙去了桂林,丁去了杭州,则甲只能去三亚。故可能去桂林的人是乙或丙。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