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256

发布时间:2024-03-24 17:09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①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我觉得《悲伤与理智》的核心,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三篇细品原作的散文,慢条斯理,________,小溪般缓缓流淌中裸露出底下光滑坚硬的卵石。
②《琅琊榜》作为一部宫廷剧,在礼仪动作方面________地追求完美。他们规范演员的举止动作,给每一个需要使用仪式的场面进行流程制定,见面行礼、叩头请安、祭祀跪拜等都有不同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疾不徐 精雕细刻

B:不温不火 不遗余力

C:信手拈来 全心全意

D:娓娓道来 全力以赴

正确答案:B

解析:①句,“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娓娓道来”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这两个词语的主语通常为“人”,不能是“散文”,排除C、D。
②句,“精雕细刻”指精心雕琢,细致刻画,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不遗余力”指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此处描述《琅琊榜》在礼仪动作方面的考究,用“精雕细刻”形容不恰当,“不遗余力”填入恰能突出《琅琊榜》对细节的重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诗歌是地方的,又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每一个诗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只有深深扎根于地方的生命血脉,不断________本民族文化和语言的营养,才能创造出来自个人又超越个人的伟大诗篇。诗歌在推动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和对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摄入 有口皆碑

B:汲取 有目共睹

C:渗入 人所共知

D:发掘 众所周知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诗人扎根于故乡的生命血脉,是为了从中吸收营养,以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渗入”“发掘”均与此不符,且不能与“营养”搭配,排除C、D。
第二空,“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有目共睹”形容事实极其明显。此处强调的是诗歌所发挥的作用很明显,大家都看在眼里,故填“有目共睹”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7题

3、【言语理解】古代的诗,原是平淡自然的;到汉魏以后,渐渐地从平淡自然转向工整_______,或艰深_______的路上去,也是进化中必经之阶段。过了这阶级,又渐渐地有回复到平淡自然的_______。我们若是用心在各家诗话中去找找,这种归真返朴的论调,真可以找到不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纤巧 枯涩 趋势

B:纤巧 苦涩 走向

C:精致 枯燥 趋势

D:精致 高雅 走向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高雅”指高尚雅致,与“艰深”的语境不符,可先排除D。再比较剩余三项。“枯涩”指枯燥不流畅(文章枯涩)。“苦涩”指又苦又涩的味道。“枯燥”指单调,无趣味。形容人或与人有关的事物毫无生气,呆板乏味,干涩无聊。文段论述的是文章诗词,显然用“枯涩”更适合。代入A项验证,“纤巧”填入形容汉魏的诗小巧古雅,“趋势”填入表示古代诗风格的发展,均符合文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

4、【言语理解】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戏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变化。民间职业演出积极地适应农村娱乐需要,或者重新恢复传统民俗演剧形式,借助节庆礼俗,发挥戏曲传统的礼乐教化职能;或者与时俱进,以时尚流行的艺术元素充实戏曲本体,衍生出新的戏剧娱乐形态。体制内职业剧团在传统与创新中进行艺术传承,或者深入农村、送戏下乡,仍然维持在基层农村的演出;或者放弃农村,寻求多元的创新方式,勉力维持城市市场,导致戏曲在农村文化生活中趋于弱势和边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要寻求多元,与时俱进

B:戏曲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C: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职业剧团在农村的演出

D:戏曲在农村的影响力出现了两极化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提出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戏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变化,接着分别介绍戏曲的“民间职业演出”和“体制内职业剧团”在农村不同的发展状况。综合二者,文段是介绍戏曲在农村发展出现分化这一情形。D项正确,当选。
A、B两项均未提到“农村”这一关键信息,排除。C项只涉及体制内职业剧团一方面,且推断过度,文段没有表达这一意思,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5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3题

5、【言语理解】39.作为领导者,要心胸宽广,对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意见,要既能坚持原则又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打击报复

B:听之任之

C:同情怜悯

D:灵活处理

正确答案:D

解析:“既……又……”表并列关系,与“坚持原则”能并列互补的应该是“灵活处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圆明园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12石台上的。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掠走了十二个青铜兽首,致使这批国宝流失于海外一百多年。
根据这段文字,十二生肖像的实际用途是:

A:调节园林空气湿度 

B:

扇形水池中喷水的装置 

C:

具有报告时辰的作用

D:

皇家园林的奢侈观赏品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中“每隔一个时辰,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可知,十二生肖像“具有报告时辰的作用”,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画者练就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美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乐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前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画家构思的过程

B:艺术创作过程的快乐

C:好画诞生的过程

D:艺术品是内心世界的形象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讲的是:画家有着一双画眼,能捕捉到许多美的画面,并沉醉在享受美感的快乐之中。这些快乐感慢慢地在心中积淀,并逐渐形成了新的、以前从未见过的画面,而这种在画家心底里形成的新的画才是真正的画。可见文段意在说明艺术品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形象,是虚构的,用心看到的形象。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对于中国人来说,院落不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而且是家的核心。有院落的地方,就有我们最真实纯朴的情感与记忆。巷、道、瓦、檐、廊等这些________,形成了传统院落独具特色的形式美感和空间氛围。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人文情怀,决定了我们对自己栖身的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特征识别,而院落就可以将这一特征表达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设计 一览无余

B:结构 尽善尽美

C:元素 淋漓尽致

D:标志 出神入化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句中说的是院落把这一特征表达得很清晰透彻。“一览无余”侧重于视野开阔;“尽善尽美”侧重于完美;“淋漓尽致”侧重于尽情、酣畅;“出神入化”侧重于技艺高超。“淋漓尽致”最符合句意。
第一空,巷、道、瓦、檐、廊作为中国建筑的设计“元素”也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

9、【言语理解】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元素________。挖掘并________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元素,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直观的、可资借鉴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胜枚举 吸取 启蒙

B:不计其数 提取 启动

C:俯拾皆是 汲取 启迪

D:多如牛毛 记取 启示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均含有多的意思,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记取”意为记住,一般与教训、嘱咐等搭配,与“元素”不搭配,排除D。
第三空,“启蒙”特指教育童蒙,使初学者获得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或指普及新知,使社会接受新事物,摆脱愚昧和迷信。“启动”指开动、发动。两词用来形容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中生态文化元素对我们的作用,不恰当,排除A、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4题

10、【言语理解】生命意义的问题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如果所有认识论上的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探究在实践中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可能会觉得,即使所有这些问题在一觉醒来都得到了解决,这仍然与生命的意义这一问题毫无瓜葛,与美好的人类生活究竟包含着什么这个问题无关。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认识论的问题可以通过经验研究获得解答

B:科学的进步并不必然带来美好的人类生活

C:生命的意义就是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寻求生命的意义无法使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属于总分结构,首先指出生命的意义不可能还原为经验研究,后文具体解释这一观点。D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文段探讨的是“科学探究”与“生命意义”之间的关系问题,A、B两项均未提及这两个主体,C项只提及了“生命的意义”,同样不准确。只有D项准确表达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