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2012年全国第二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7.6%,创下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宏观经济已持续性加速回落,为此,我国应加快转型步伐,结构性减税势在必行。面对外需疲软和内需不济,居民收入分配改革和打破垄断对于稳增长而言迫在眉睫。减少一点国家税收和企业利润,提高居民收入来增加消费将是长远动力。
对这段文字主要观点的提炼,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减税增收是长远动力
B:分配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C:打破垄断减少企业利润
D:结构性减税势在必行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我国宏观经济已持续性加速回落的现状,尾句总结指出解决对策即减少税收,提高居民收入。A 项的“减税增收”是对尾句对策的准确概括。居民收入分配改革不等于分配制度改革,排除B。C项为增加居民收入的方法,未体现减税,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未体现增加居民收入,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8题
2、【言语理解】当你去商场买东西时,往往看得眼花缭乱,结果却什么也没买成就回家了。由于你________,所以想买的东西,能很快地选出来,但是,在付账的过程中,如果你又看到了同样种类的其他东西,你就会________了。不仅在购物时,在人际关系上,决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最后的瞬间你突然产生迷惑、无法决定的感觉的话,这是相当糟糕的事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立场坚定 毫不犹豫
B:旗帜鲜明 坚持己见
C:暧昧不明 进退两难
D:爱憎分明 左右为难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由于……所以……”的句式可知,填入词语应与“想买的东西,能很快地选出来”构成因果关系,“暧昧不明”填入不合逻辑,排除C。
第二空,“在付账的过程中”对应于后文的“在最后的瞬间”,故此处所填词语应与“突然产生迷惑、无法决定的感觉”意思相符。“毫不犹豫”“坚持己见”与此相悖,排除A、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5题
3、【言语理解】在金属发展史上,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演进绝不是________的,而是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自然而然 努力
B:轻而易举 发展
C:一朝一夕 改进
D:一蹴而就 摸索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经历了长达600年以上”可知,金属演进的过程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所填词语应表示短期内可以完成。“自然而然”指某种情况是不经人力干预而形成的,与题意无关,排除A。“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做起来很容易,毫不费力。“一朝一夕”指时间很短。“一蹴而就”形容一下子把事情办成。填入均符合题意。第二空中,与“改进”“发展”相比,“摸索”更能体现出从陨铁的锻制到人工冶炼铁的出现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人们艰辛的探索过程,故排除B、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4、【言语理解】人体的免疫能力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免疫,其中适应免疫是人体在________适应外界环境中锻炼成长而来的。如果孩子________处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完全不接触细菌,他们体内的免疫细胞就会像没有打过仗的新兵,不知道怎样杀灭有害物质,保护人体健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断 长期
B:逐渐 继续
C:积极 仍然
D:主动 始终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继续”“仍然”都表示一种状态的延续,第一空之前没有提及孩子以前也“处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继续”“仍然”填入不合语境,排除B、C。
第一空,A、D两项似乎都契合句子语境,但比较而言,A项的“不断”恰与“长期”照应,都强调一个时间过程,D项没有这种照应关系。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健康的电影市场,在大制作主流电影、各种类型化商业电影之外,应该容纳风格、题材、类型多样的艺术电影。但是,由于如今早就不是电影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媒介越来越多样化,而观众的消费需求也被媒介的多样化逐渐分化。所以,艺术电影如果要进入影院被观众消费,那么它必须具备一种与电视、互联网视频、音像媒介所不同的、不可替代的“影院性”,没有“影院性”的艺术电影,观众宁愿选择更方便、廉价的电视、网络渠道去接受。所以,一部电影是否能够进入影院,既与它的质量好坏有关,也与它是否具备________________相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富有多样化的观影审美趣味
B:富有创新和创意的营销策略
C:有思想穿透力和艺术创造力
D:适合在影院观看的“影院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媒介的多样化、观众消费需求的分化引出电影的“影院性”问题。由前文的“没有‘影院性’的艺术电影,观众宁愿选择更方便、廉价的电视、网络渠道去接受”可知,一部电影要进入影院,也必须具备“影院性”。选项中提到“影院性”这一主题词的只有D。A、B、C三项均未涉及“影院性”,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英国人类学家特纳认为,正常的“社会结构”是一种有阶层、地位、贫富差别的体制,“反结构”是没有等级之分、贫富之别、男女之别的时空,具有消除不满和发泄情绪的功能,很多重要节庆仪式就是属于“反结构”。中国古代元宵节是全民的狂欢节。在节日期间,人人尽兴而乐,可以缓解平时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压力,节日期间的一些反常行为,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紧张,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节日期间,不分地位高低,不分富贵贫贱,不分年龄大小,君民同乐,有利于促进不同阶层的和谐,保障社会稳定。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古代的元宵节是“反结构”的社会产物
B:中国古代的元宵节具有消除社会不满的功能
C: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中“反结构”的节庆仪式
D:“反结构”的节庆仪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正常的“社会结构”的特点,然后介绍了与之相反的“反结构”的特点,接着以中国元宵节为例。故文段重点介绍的是“反结构”节庆仪式的优点与意义,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D项表述与文意相符,当选。
A、B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且B项未提到“反结构”。C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只强调“反结构”的作用。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1题,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
7、【言语理解】
哥本哈根大学对来自整个欧洲和格陵兰的442例古人类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时间跨度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400年)一直到近代早期(约公元1600年)。研究发现,在“维京时代”,来自南部和东部的外源基因流入了斯堪的纳维亚。研究还发现有证据证实维京人曾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移动:丹麦的维京人向英格兰移动;瑞典的维京人朝着波罗的海国家向东航行;挪威的维京人迁移至爱尔兰、冰岛和格陵兰。此外,他们的基因分析中还包含了与现代瑞典人群及现代丹麦人群具有亲缘关系的血统样本。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
A:
波罗的海位于瑞典的东北侧
B:
冰岛不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
C:
维京时代开始于十五世纪之前
D:
现代瑞典人与现代丹麦人基因同源
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不可以推出,由“瑞典的维京人朝着波罗的海国家向东航行”只能推出波罗的海在瑞典的东侧,“东北侧”无法推出,排除。
B项可以推出,由“研究还发现有证据证实维京人曾在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移动:……挪威的维京人迁移至爱尔兰、冰岛和格陵兰”可知,冰岛是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国家,当选。
C项不可以推出,文段只是说明研究的时间跨度是“从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400年)一直到近代早期(约公元1600年)”,其中包括维京时代,只能推出维京时代不晚于公元1600年,但无法推出维京时代开始于十五世纪之前,排除。
D项不可以推出,由尾句可知,是维京人的基因中与现代瑞典人及现代丹麦人具有亲缘关系,而非现代瑞典人和现代丹麦人基因同源,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75题
8、【言语理解】繁花盛开的季节,蜜蜂在姹紫嫣红之间辛勤劳作,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只蜜蜂的活动,就会发现蜜蜂对柑橘和咖啡的花朵仿佛着了魔一般,而对其他植物的花朵________,这是为什么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旁若无人
B:熟视无睹
C:素不相识
D:置若罔闻
正确答案:B
解析:由“而”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着了魔一般”构成反义关系,表不在意之意。“旁若无人”指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素不相识”指向来不认识。两词均不能与“着了魔一般”构成反义关系,排除A、C。“熟视无睹”指看惯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物漫不经心或不重视。其能够与“着了魔一般”构成反义关系,且与文意表达的蜜蜂忽视其他植物花朵的语境相符合。“置若罔闻”指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加理睬,侧重于“不听”,不符合语境,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0题
9、【言语理解】玻璃幕墙大量在公共建筑中采用,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所决定的。如今,这种墙体形式正在向着低成本、高普及的方向转变。玻璃幕墙最初的现代感、国际化色彩与神秘光环正在渐渐褪去,能源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过程。对于大多数地处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城市而言,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逐渐暴露出其光污染和高耗能的一面。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说明滥用玻璃幕墙会带来城市污染和能源浪费
B:阐述建筑之美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C:评价能源危机对现代审美意识的影响
D:介绍目前建筑材料发展的低能耗导向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玻璃幕墙被建筑采用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审美决定的,接着指出玻璃幕墙负面影响正在显现——光污染和高耗能。故文段意在说明现在玻璃幕墙带来的负面影响,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C、D三项均引申过度,脱离了“玻璃幕墙”这一论述对象,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10、【言语理解】2.本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试用瑞士化学家缪勒发明的滴滴涕。正当人们庆幸自己找到置害虫于死地的高效农药时,害虫的天敌也近乎绝迹了。同时,由于滴滴涕的残毒可以长期累积,已经引起遗祸无穷的世界性公害。
上面一段话说明的道理是:
A:如果使用不当,高效农药的应用也会带来世界性公害
B:滴滴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对人类有害无益的农药
C:滥施高效农药对害虫的天敌也会造成毁灭性灾难
D:某些科学成果是把“双刃剑”,对其利用需持谨慎态度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的“使用不当”一词明显错误,依据题意高效农药本身的缺陷导致其带来世界性公害,而不是使用不当的结果;B项太过绝对,题干中“置害虫于死地的高效农药”说明还是有益处的,C项太过片面“滴滴涕的残毒可以长期累积”才是造成毁灭性灾难的原因,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