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234

发布时间:2024-03-22 14:08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增加了对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这是环境公益诉讼在程序法方面的进步,但仍然缺少具体规定来________。而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相关法律条文的缺失,导致法院不受理环保诉讼的情况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支撑 屡屡发生

B:解释 不足为奇

C:支持 时有发生

D:指导 屡见不鲜

正确答案:A

解析:句意为环境公益诉讼虽然在程序法方面有所进步,但仍缺少具体的法律条文方面的规定来保障它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正常实施。“法律支撑”为习惯搭配,故第一空选“支撑”最合句意。第二空,“屡屡发生”指多次发生,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5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2、【言语理解】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走出国门看世界已成为一种精神诉求

B:奇克拉纳是西班牙南部的一座小镇,位于西班牙著名葡萄酒产地赫雷斯

C:近日,一位营养与食品安全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在国内被“妖魔化”了,真正由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从来没有发生过

D:即使是《科学》这样国际公认的权威杂志,挑选论文的首要标准也是新颖,论文真正的学术价值仍有待业内检验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后一分句“走出国门看世界”缺少主语。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37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37题

3、【言语理解】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近年来,世界诸强对海洋的开发、争夺和控制的特点已初现端倪,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向深海进军。这一轮看不见的“深海暗战”虽似风平浪静,却暗藏杀机,并将对未来全球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和国际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控制深海对打赢陆战、空战甚至太空战,也将有决定性的意义。
这段文字重点介绍:

A:“深海暗战”的紧张程度

B:控制深海对未来局势的影响

C:“深海暗战”的重点与未来的走势

D:世界诸强为控制深海展开的较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近些年世界诸强对海洋的争夺引出“深海暗战”,然后具体分析了这一“暗战”的结果对未来国际局势的重要影响,这些影响涉及全球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国际关系、战争的胜败等。由此可见,文段重点介绍的是“深海暗战”对未来局势的影响,即B。
A、C、D三项只是文段部分内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中国书法与汉字密切相关,而汉字同其他文字一样,有形、音、义三要素。书写者总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形”,为书写而书写。现在的问题是,“书法”研究者仅着眼于书写者的构“形”和接受者的识“形”、观“形”,把书写者显“义”和接受者会“义”的目的丢掉了。这样,研究者尽管把汉字的“形”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抽掉了汉字的“文化”这一核心内容,便不能认识汉字及其显示形态的功能价值。
下列哪一说法与作者的观点相符?

A:中国书法历来重视展示汉字的内涵

B:书法研究应兼顾汉字的“形”与“义”

C:书法研究者应将汉字的“义”放在首位

D:书法欣赏中存在得“义”忘“形”的倾向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书法是为显“义”而构形,而并非为构“形”而构“形”。接着指出当前书法研究存在问题——重“形”轻“义”。最后进行反面论证,强调不研究汉字的“形”便不能认识汉字及其显示形态的功能价值。分析可知,作者反复强调“义”是汉字的核心内容,“形”是为其服务的,即强调书法研究应该将“义”放在研究的首位,即C项所述。
A项,文段无法得出“历来重视展示汉字的内涵”。B项,作者强调的是“义”更重要,“兼顾”则是将两者画了等号,与作者观点不符。D项与作者所表达的意思相反,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5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7题

5、【言语理解】要最大程度地________网络谣言,一方面要依赖法制力量,另一方面也需要网民尤其是所谓“网络大V”________高度理性和负责的精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消除 秉持

B:去除 把持

C:根除 维持

D:清除 操持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把持”“维持”“操持”与“精神”均不搭配,排除B、C、D。
第一空填“消除”也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8题

6、【言语理解】①简单的答案是,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平等和效率是可以分开的
②读者可能会问:什么时候平等和效率可以分开呢
③在社会当中,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是人们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
④也就是说,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社会既可以实现最大效率,同时又可以达到合意的平等
⑤平等和效率之所以搅和在一起,有的时候为了效率会损害平等,而为了平等就会损失效率,就是因为信息不完全造成的
将以上5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②①③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③②①④⑤

D:②①④③⑤

正确答案:C

解析:观察选项,与②相比,③引出对“平等与效率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作为首句更恰当,排除A、D。
分析可知,①中的“答案”是对②中“问”的回答,两句顺序应为②①,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21题

7、【言语理解】在中国,从来没有一条河被寄托了这么多的感情,黄河在被尊为“母亲”时,也被赋予了太多的历史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到达吉县境内,水面一下子从400多米宽收缩为50余米,《书·禹贡》中只用八个字:“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壶口瀑布的      跃然纸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任务 现象 

B:

使命 形象 

C:

责任 特点 

D:

使命 景象

正确答案:B

解析:“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将壶口瀑布的特征形容得活灵活现,跃然于纸上,此处填“形象”最为恰当。“赋予使命”也为常见搭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历史表明,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确立“十四年抗战”,更能完整地审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密切关联,更能完整地体现中国人民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做出的重大贡献,更能完整地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要意义

B:中国抗日战争发挥了非凡的作用

C:如何完整讲好“中国抗战故事”

D: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引出“确立‘十四年抗战’”的话题,后文以三个“更能完整地”阐述了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要意义。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要意义。A项与此相符,当选。
B、D两项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C项“完整讲好‘中国抗战故事’”是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意义之一,概括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8年河南省选调生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

9、【言语理解】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________,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逝而不觉。而那一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________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这便是阅读的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欲罢不能 沉静

B:手不释卷 沉稳

C:乐此不疲 安宁

D:爱不释手 安定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后文的“超然物外,沉浸书中……而不觉”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读书时的沉迷状态。“欲罢不能”指正在做某事,想要停止却不能停止下来。用来表示读书沉迷其中,使用恰当。“手不释卷”指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侧重指勤奋好学,而非读书的沉迷,排除B。“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与空前的“偶一日”的一次性经历不相符,排除C。“爱不释手”喜欢得舍不得放手。用来修饰被书的内容吸引而沉迷其中,恰当。
第二空,通过“而”“竟然”可判断,空缺处所填词语与“浮躁”为反义关系,“浮躁”的“浮”含有飘起来的意思,与此相对,含有下沉之义的“沉静”更符合语境,且“沉静”也能对应后句的“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7题,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2题

10、【言语理解】①显而易见,一个专业人士在一年之内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②但欧洲在改良并且推广印刷术之后,开始建立科学实验的制度,偶然的作用开始让位于必然
③有经济学家认为,古代中国在技术上一直领先,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偶然性的发明远远多于人口稀少的欧洲
④所获得的知识和发现,肯定要比一个工匠一辈子因为偶然和随机所获得的发现和成果多
⑤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主要靠大众在生产实践中的偶然发现
⑥无论在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情况都是相似的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⑥③②①④

B:③⑥⑤②①④

C:⑤⑥②①④③

D:③⑤⑥①④②

正确答案:A

解析:通读6个句子并观察选项,发现选项均以⑤或③为首句。⑤论述的是“人类社会科技”,③论述的是“古代中国的技术”,按照论述话题的大小,应先论述“人类社会科技”这一广义话题,再具体论述“古代中国的技术”的情况,⑤应在③之前,据此排除B、D。
A、C两项的区别在于②和③顺序。③介绍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古代人口多,发明的偶然性多于人口少的欧洲国家,②则以“但”转折,指出欧洲开始建立科学实验的制度,偶然的作用开始让位于必然。根据句意,②应是对③所说内容的转折,因此③②应前后紧密相连,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