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208

发布时间:2024-03-19 19:47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 砥砺 蜚然成章 流水不腐 户枢不蠢

B:刍议 安详 自鸣得意 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

C:烦燥 闲暇 味同嚼蜡 金玉其外 败絮其中

D:徇私 编纂 坚如磬石 盛名之下 其实难负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蜚然成章”的“蜚”字应为“斐”;“户枢不蠢”的“蠢”字应为“蠹”。C项“烦燥”的“燥”应为“躁”字。D项“坚如磬石”的“磬”字应为“磐”字;“其实难负”的“负”字应为“副”。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企业到底是不是适合发展连锁经营?能不能开展连锁经营?面对这两个问题,一些企业往往            发展时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所适从 贻误

B:一筹莫展 痛失

C:举棋不定 耽误

D:优柔寡断 错过

正确答案:A

解析:句中“是不是”和“能不能”涉及一个选择的问题。“一筹莫展”、“优柔寡断”和选择无关,可排除B、D项。“贻误时机”属固定搭配,“贻误”一词在语体色彩方面也与句意相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中国语言丰富多彩,有时相反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请选出两个句子表意不同的一组:

A: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B:他差点踩到蛇;他差点没踩到蛇

C:他朝思暮想,好不容易盼来了相见的日子;他朝思暮想,好容易盼来相见的日子

D:谁不知道你不会计算机;谁知道你不会计算机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中前一句的意思是人人都知道你不会使用计算机,后一句意思是没人知道你不会使用计算机,意思不同。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当普朗克实际上已经冲破经典物理学框框,提出量子假说,向着微观世界迈步时,他却“作茧自缚”,仍然抱着传统的观念不放,力图把自己的新理论纳入经典物理学的轨道,结果徒劳无益。二是迷信权威。伽利略发现的“摆动定律”和“落体定律”,所以遭到那么多人的讥笑和反对,就是因为他推翻了被奉为权威的亚里斯多德的“摆幅短,需时少”和“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的错误观点。三是怕犯错误。德国化学家维勒在从无机原料合成有机尿素后,却在有机化学面前却步了。其原因,在他给老师的信里说得很清楚:有机化学就像是一片“原始热带森林”,是“一片狰狞的、无边无际的、使人没法逃得出来的丛莽,也使人非常害怕走进去”。
下列评价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精辟地指出了人类思维惰性的三个心理因素

B:文段引用名人事例,内容详实,深入浅出,却又无堆砌之感

C:作者倡导打破传统和权威的思维桎梏,大胆进行创新思维

D:思维惰性是因为人脑有一种依据传统观念作判断的强烈倾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说,形成思维惰性的心理因素有三个:一是因循守旧,二是迷信权威,三是怕犯错误,故D项把思维惰性的形成仅仅归结为“人脑有一种依据传统观念作判断的强烈倾向”说法错误,由此也可知A项正确。文段引用三个具体事例来证明三个心理因素,可知B项正确。第二、三因素表明作者倡导打破传统和权威,第一因素表明作者提倡创新,C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0题

5、【言语理解】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流行的德国姓氏有什么共同点?在德语里,它们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等。从中世纪开始,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就成为德国人的职业常态。时移势易,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今天,德国经济结构中30%为制造业,如果算上出口,工业制造几乎占据德国经济的半壁江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德国姓氏都源于制造业

B:德国人“严谨”“认真”的职业精神

C:德国制造业的文化传承

D:制造业在德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德国流行的姓氏代表了一门手艺;然后说明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德国“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A项“都源于”表述绝对;B项“严谨”“认真”的职业精神文段未提到;D项只是文段最后一句内容,无法概括整个文段。无论是姓氏的传承还是工业制造的重要地位,显示的都是德国制造业的文化传承。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在市场经济下,明星书画走向市场是很自然的现象,出现“天价”也很正常,毕竟有需求就有市场。问题的关键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收藏它。如果想以此来收藏传家、保值增值,那这种投资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毕竟这类书画收藏,虽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原则上不宜久藏,也就难以长久流传。书画收藏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不仅要考虑作者的名气、影响力、技法、意境、学术思想,还要考虑作品的题材、品相、尺幅、存世量等诸多因素,更与收藏者的财力、眼力、魄力息息相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明星书画不宜久藏

B:书画收藏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C:对于艺术品来说有需求就有市场

D:“天价”明星书画的出现无可厚非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市场经济下明星“天价”书画走向市场是正常现象,然后提出重要的是用何种心态收藏的问题,接着给出回答:如果将此类书画作为投资具有风险。最后对此进行具体分析,指出书画收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故文段强调的是明星书画不易久藏。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B项是对观点的补充论证,不是论述重点。C项脱离“明星书画”这一关键词,排除。D项是文段引出部分,不是论述重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48题

7、【言语理解】电影是否适合3D制作,主要取决于影片的内容,如果动作的纵深变化较多,视觉要求更高,拍成3D便很好,比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阿凡达》等,因为其视觉纵深的变化较多,比较适合3D特效。但一些室内电影,包括很多爱情片、文艺片,还有一些动画片,就没有必要制作成3D版本,而且如果勉强使用3D特效,反而会给观众带来不好的观影感受。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3D影片制作成了吸金噱头

B:3D影片制作可能弊大于利

C:3D影片制作其实可有可无

D:3D影片制作应当因片而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论点“电影是否适合3D制作,主要取决于影片的内容”,后文举例说明哪些影片适合制作成3D版本,哪些影片不适合制作成3D版本。D项的“3D影片制作应当因片而异”是对首句的同义转述,故当选。
A项无法从文段推出。B项“弊大于利”不符合文段提出的有些电影适合3D放映的语境。C项“可有可无”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3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6题

8、【言语理解】下岗工人将获得7万美元补偿,这相当于普通蓝领工人两年的税后年薪。仅靠这笔钱,在美元疲软、物价上涨的时代并不能________,不过尚能维持一个家庭几年的正常生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枕无忧

B:一劳永逸

C:丰衣足食

D:为所欲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中的“不能________,不过尚能维持一个家庭几年的正常生活”可知,填入词语应与“维持一个家庭几年的正常生活”构成反对关系对应,表达满足长期生活需求的含义。“高枕无忧”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一劳永逸”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为所欲为”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明显不合文意,排除D。与“高枕无忧”“丰衣足食”相比,“一劳永逸”表达的长期性与文段更契合。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9、【言语理解】下面有语病的句子是:

A:“舆论监督强势”并不表明我国舆论监督到位和充分。

B:发展现代农业,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

C:应对公共应急事件处置是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专家指出,张经理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流泪表明了他在应对复杂局面时缺乏对事态发展的判断和预测能力。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主宾搭配不当,应在“处置”后加上“能力”。A、B、D项没有语病。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早期的智能手环厂商抛出了健康管理的概念,却并未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智能手环的概念由热转冷,其在销量上的________便在意料之中。相应地,市场上涌入了大量的廉价产品,在市场不成熟状态下大打价格战,直接导致整个产业维持在“婴儿”时期以及外界对于可穿戴行业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式微 质疑

B:滑坡 否定

C:衰退 低估

D:颓势 唱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式微”指事物衰落,如家道式微、制造业式微。“衰退”指(身体、精神、意志、能力等趋向衰弱),(国家的经济状况)衰落。二者均不能形容“销量”下滑,排除A、C。第二空,题意为外界对可穿戴行业持怀疑态度,对其不看好。“否定”语义程度过重,排除B。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9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